【日更寫作的內容模型:讓流量成效倍增的隱藏尾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日更寫作的付出,不會浪費

許多創作者聽到「日更」會充滿動力,但又會覺得好辛苦。

但堅持每天寫作,其實比你想像中的還輕鬆。

因為它的甜頭,在後面。它隱藏讓你事半功倍的尾勁。

我最近經營 Threads,在 3 個禮拜內增加大概 5,000 追蹤。

但其中有 90%,都是運用以前寫過的東西。

當你日更一段時間,某種角度上你其實就能「不想努力」了。

只花 1 成心力造就 10 倍成效的戰術,靠的是以下的內容模型:

▋舊文新發

進駐新平台,要是你有舊文就好辦多了:「改寫、重貼」就行。

別說新平台,就算同樣平台,我也常把寫過的貼文反覆重發。

很多創作者會有心理障礙,想說:「這大家不是看過了?」

其實不會。因為連我自己都忘記以前發過什麼文。

就算偶爾有眼尖的讀者發現,比例也超低。

你看喔,如果你每天創作,堅持半年至少也該累積 100 篇了。

看看廣告,不也都是每天反複一直洗?

那代表什麼?代表內容不可能每個人都看過。就算看過,也記不住。

你在第 101 篇開始「重播」,其實是超客氣的頻率。

▋拆分重貼

如果你有寫長文的習慣,換平台的時候「重貼」的成效更好。

只要把長文拆成短篇,再當成新內容發出去。

像我常寫超過 2,000 字的臉書貼文。

很多人看到會覺得這太麻煩、太辛苦了,但其實不會。因為它有隱藏好處。

隱藏好處是,它其實只是把多篇的辛勞「疊加起來」。

等換到不同平台的時候,這些辛勞就能「解壓縮」:比如單篇 2,000 字的長文,拆分成 4 篇 500 字的 Threads 短文。

這樣,長文不但新發的時候能用,之後還能「單篇抵 4 篇」,總共是 5 倍效用

「拆分重貼」也是投稿、跨平台轉載內容的時候,很好用的招數。

比如你辛苦寫完一篇部落格文章,流量表現很棒,你又想把它放到《方格子》上面吸流量,但又不想讓「重複內容」出現在多個地方,怎辦?

有個好辦法,就是把「齊全完整版」留在自己家,再把「簡略拆分版」發在外站。

這樣,你就能最大程度保存流量給自己,也能分出價值給別的平台。

▋亂槍打鳥

把寫過內容切碎、重組、改寫。這樣,你就有大量新內容可以發在新平台上收集數據。

社群其實是個適合隨意發文、「亂槍打鳥」的環境。

所謂「亂發」不是真的濫用、洗垃圾文,而是透過量產找出「命中」的軌跡。

你的內容並不會每篇出現在讀者的眼前。

演算法是根據貼文的互動數據,決定要不要給出額外觸及。

如果讀者喜歡你的內容,平台才會繼續推送出去、呈現在讀者的頁面;要是沒人有興趣,那就不會再對外觸及。這是「為你推薦」的曝光機制。

而亂槍打鳥搭配演算法,其實就形同把你每發亂打出去的散彈,都加上自動追蹤的導航機制,精準命中每隻鳥。

追求內容品質的策略,是先大量發文、讓演算法有資料學習。

善用演算法、從數據分辨讀者喜歡的內容,鎖定好表現「加碼」投資,才是重視品質的寫作策略。

把內容積在自己家裡雪藏、等待慧眼賞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代的內容寫作,你必須運用數據

重視數量,其實是為了追求品質。

▋「倒金字塔」內容行銷術

像 Threads 這種充斥廢文、情緒高張的膚淺平台,該怎麼經營?

靠寫內容達到年收破億的內容專家 Justin Welsh,分析過一個「倒三角模型」,原理是這樣的:

你要像漏斗一樣,在能吸引眼球、人潮最多的地方,提供無腦、好吸收的速食貼文。

比如頻繁貼出格言、金句、能引起興趣的幾句話。

等到有一定積累的時候,將讀者「拉出平台」。

偶爾在貼文後面加入電子信、私人社群連結,讓有興趣的讀者訂閱。

導進電子信、私人空間之後,你的任務是讓讀者「看見腦袋的運作」

透過長文、故事、深度思考,來建立讀者的信任。

等到你哪一天推出產品、推銷資訊的時候,就能變現。

社群日更(眼球)

電子信(腦)

轉單(錢)

這個就是 Justin Welsh 透過純文字內容、善用膚淺閱讀和深度寫作的變現模型。

我自己也套用這個策略經營。跟你說:很有效。


(延伸閱讀:靠寫作,一人年賺 1.6 億,每天在家工作不到 5 小時

▋把好文再強化,寫成「核心強力文」

透過持續、大量日更,理論上你會有表現出色和表現不怎樣的貼文。

針對反應良好的種類「加碼投資」,能造就更有價值的產出。

就像運動踩飛輪一樣,剛開始阻力最大、最辛苦,但騎到後面越來越順。

數位寫作專家 Nicolas Cole 把它稱作「內容飛輪」。

這個做法,是先挑出表現最亮眼的貼文,再把它加深、加長。

已經精華的完整內容,還能再擴充嗎?

可以:

• 加進數據

• 填充更多實例

• 加入個人經驗、故事

• 注入專家、權威意見

• 把多篇亮眼的內容精華整併、集結成更強新篇

• ⋯⋯

這樣,當你在把讀者「拉出平台」、讓他們看見你腦袋思考模式的時候,讀者會傻眼。

他們會覺得:「這東西,真的是免費可以看的嗎?」

寫出凌駕於長文之上的長長文,甚至是出版一本迷你書,就是 Nicolas Cole 把強大內容再強化的策略。

和日更模型一樣,這不會只是表面看到的「好辛苦、免費送」,而是後續更難以取代的巨大信任價值。

已經很強的內容還能再更強,驚人的尾勁還能再進化。

這,就是歐美寫作專家展示的高度。

▋日更,寫起來

我在 Threads 上吸引到很多文字創作者。

例如有出版編輯說:「單憑他堅持日更(每日更新)的毅力,已勝過很多人」

也有讀者說:「Jemmy是真的強。著作一定要拜讀⋯⋯」(幫我打書)

這些意外的曝光和好評,其實不是額外再加倍刻苦經營,而是善用以往日更的累積,相對輕鬆的轉化而成。

如果以前沒認真經營,現在就不會有這樣的效率。

日更,不只是表面看到的每日辛苦寫作,它還有隱藏的尾勁

所以寫起來,就對了。


(延伸閱讀:每天都有好東西可以發文、靈感滿滿的 7 個秘訣

avatar-img
43會員
84內容數
SEO|數位寫作|內容行銷 ── 用文字創造利潤的變現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mmy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 粉絲專頁能見度重獲新生,回歸同一起跑點 ​ 你大概聽說過,粉絲專頁的觸及率很早就不行了。 ​ 好不容易經營到破萬、幾十萬粉絲追蹤的頁面,發表任何內容的觸及都降到冰點,粉絲數形同虛設。 ​ 但這改了。 ​ 融入 AI 的臉書演算法不但讓粉專捲土重來,更像在借鏡 TikTok。
—— Facebook 怎麼排名?發文會被大家看到的文案技巧 󠀠󠀠 根據《Meta》的 Facebook 工程專欄,你的貼文在發出時,它會用演算法分析你這篇發文、和其他人貼的內容彙整,來決定在每個人臉書上的優先出現順序。 󠀠 排名分數越高的,就會越優先被看到,觸及率也會越好。 󠀠
── 幾乎沒人在用的貼文形式,效果卻意外的好 ​ 我已經在臉書上連續超過 3 個月、每週六提供「SEO 問答」。 ​ 剛開始有團隊夥伴擔心我。 ​ 因為有的解答已經到「收費顧問級」了,請我留意心力、資源。 ​ 也有人說:「阿你都把答案講光了,誰還會來付錢找你服務?」 ​ 但沒想到
── 寫手的作業經理改;經理的作業老闆改;老闆寫作,誰敢改? ​ 我跟你說: 寫好的文字,如果能有人幫你看、尤其「認真批改」,進步速度會超快的。 ​ 但老闆寫出的文字很少人敢改。 ​ 尤其當老闆自己就是「教寫作」的那個人,更難。 ​ 怎麼辦? ​ 我直接撥預算,付錢請訓練好的寫
── 算錯公式,就會遭受「降維打擊」 ​ 流量要用乘法計算,不是加法。 ​ •「按讚破千」只是單次高低 •「每天發 1 篇、持續半年」才是持續面積 ​ 人們看到爆文常覺得:「哇嗚,流量真好。」 ​ 但不管多紅,它下禮拜就會消失不見。 ​ 人們看到這現象,會和沒看到一樣、繼續追逐
── 風來了,該跟嗎? ​ 熱門時事出現的時候,你有沒有看過那種「硬要蹭」的貼文? ​ 比如說,現在「鮭魚」這詞突然爆紅了。 ​ 然後你就會看到賣蔬菜的、賣水果的,都開始發一堆跟「鮭魚」有關的貼文。 ​ 像是這樣 —— 「既然大家都在討論#鮭魚,那也別忘了多來我這配點蔬菜水果⋯⋯」
── 粉絲專頁能見度重獲新生,回歸同一起跑點 ​ 你大概聽說過,粉絲專頁的觸及率很早就不行了。 ​ 好不容易經營到破萬、幾十萬粉絲追蹤的頁面,發表任何內容的觸及都降到冰點,粉絲數形同虛設。 ​ 但這改了。 ​ 融入 AI 的臉書演算法不但讓粉專捲土重來,更像在借鏡 TikTok。
—— Facebook 怎麼排名?發文會被大家看到的文案技巧 󠀠󠀠 根據《Meta》的 Facebook 工程專欄,你的貼文在發出時,它會用演算法分析你這篇發文、和其他人貼的內容彙整,來決定在每個人臉書上的優先出現順序。 󠀠 排名分數越高的,就會越優先被看到,觸及率也會越好。 󠀠
── 幾乎沒人在用的貼文形式,效果卻意外的好 ​ 我已經在臉書上連續超過 3 個月、每週六提供「SEO 問答」。 ​ 剛開始有團隊夥伴擔心我。 ​ 因為有的解答已經到「收費顧問級」了,請我留意心力、資源。 ​ 也有人說:「阿你都把答案講光了,誰還會來付錢找你服務?」 ​ 但沒想到
── 寫手的作業經理改;經理的作業老闆改;老闆寫作,誰敢改? ​ 我跟你說: 寫好的文字,如果能有人幫你看、尤其「認真批改」,進步速度會超快的。 ​ 但老闆寫出的文字很少人敢改。 ​ 尤其當老闆自己就是「教寫作」的那個人,更難。 ​ 怎麼辦? ​ 我直接撥預算,付錢請訓練好的寫
── 算錯公式,就會遭受「降維打擊」 ​ 流量要用乘法計算,不是加法。 ​ •「按讚破千」只是單次高低 •「每天發 1 篇、持續半年」才是持續面積 ​ 人們看到爆文常覺得:「哇嗚,流量真好。」 ​ 但不管多紅,它下禮拜就會消失不見。 ​ 人們看到這現象,會和沒看到一樣、繼續追逐
── 風來了,該跟嗎? ​ 熱門時事出現的時候,你有沒有看過那種「硬要蹭」的貼文? ​ 比如說,現在「鮭魚」這詞突然爆紅了。 ​ 然後你就會看到賣蔬菜的、賣水果的,都開始發一堆跟「鮭魚」有關的貼文。 ​ 像是這樣 —— 「既然大家都在討論#鮭魚,那也別忘了多來我這配點蔬菜水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說停更一週,那就多發點日常或短篇好了?   今天幾乎都泡在電腦前修稿,調整先後順序比我想像中的要難上許多,尤其是調整過後還要加上原本沒有的段落,前後劇情跟對話也要大幅調整,才不會有銜接上的問題,這好考驗耐心,翩翩是個沒什麼耐心的人。   感謝我桌面的幾位帥哥為我提神,我好受多了!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維持日更對於新手來說非常困難,因為常常面臨沒有靈感、追求完美、保持一致性和自我懷疑和壓力等問題。本文為您分享了系統化的方法來看待日更,包括利用閱讀外部資源追趕趨勢、參考內部資源系統化寫作流程、人際互動與觀察生活等。這些方法也許對您有所幫助。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Thumbnail
明明說儘量昨天更新兩部小說,卻依舊沒有進度(最近發生一些不愉快事件影響心情,外加左腕、左肩和右手臂在痛,以及為了寫「結伴同行」耽誤了些時間😅)😮‍💨今天我會像昨晚一樣,打開Discord的「趕稿地獄區」一邊直播音樂一邊寫文(昨晚這樣做後新一篇遊記小說立即完成),感覺上在像有人監視的情況下能寫快
忘了什麼時候養成書寫的習慣 不知不覺已經變成每天在做的事 書寫對我來說 很療癒 很放鬆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
Thumbnail
  小說停更一週,那就多發點日常或短篇好了?   今天幾乎都泡在電腦前修稿,調整先後順序比我想像中的要難上許多,尤其是調整過後還要加上原本沒有的段落,前後劇情跟對話也要大幅調整,才不會有銜接上的問題,這好考驗耐心,翩翩是個沒什麼耐心的人。   感謝我桌面的幾位帥哥為我提神,我好受多了!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維持日更對於新手來說非常困難,因為常常面臨沒有靈感、追求完美、保持一致性和自我懷疑和壓力等問題。本文為您分享了系統化的方法來看待日更,包括利用閱讀外部資源追趕趨勢、參考內部資源系統化寫作流程、人際互動與觀察生活等。這些方法也許對您有所幫助。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Thumbnail
明明說儘量昨天更新兩部小說,卻依舊沒有進度(最近發生一些不愉快事件影響心情,外加左腕、左肩和右手臂在痛,以及為了寫「結伴同行」耽誤了些時間😅)😮‍💨今天我會像昨晚一樣,打開Discord的「趕稿地獄區」一邊直播音樂一邊寫文(昨晚這樣做後新一篇遊記小說立即完成),感覺上在像有人監視的情況下能寫快
忘了什麼時候養成書寫的習慣 不知不覺已經變成每天在做的事 書寫對我來說 很療癒 很放鬆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