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是鐵板一塊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潛規則不知不覺的規範許多事情,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挑明應注意事項,但影響力往往比正式規章還嚴重。

  • 顯規則告訴我們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做事,
  • 潛規則卻說不能苛求所有的事都要一碗水端平,

啊!這是價值分裂嗎?

  • 有時候,你所知道的表象,未必是事實,事實也不一定就是問題喔。

所以不是價值分裂也不是三觀不正,是我們看不到隱形的翅膀。

https://www.istockphoto.com/hk

https://www.istockphoto.com/hk


潛規則那裡來呢?

有個故事是這樣;

鐵籠裡有5隻猴子,高掛著香蕉,還擺著一張鐵桌子。

猴子們會去拿香蕉吃嗎?當然會啊。

可是香蕉高掛著,必須跳到桌子上才可以拿到,但是鐵桌子有導電加噴水,猴子們只要跳到桌子上都會被電跟水弄疼到哇哇大叫。

  • 久而久之,猴子們再也不想拿香蕉了,因為主人會餵食三餐外加點心,又何必自討苦吃呢?

沒多久,又來了第6隻猴子A,A看到香蕉當然也是要勇往直前的去拿香蕉,心裡還嘲笑著其他猴子,是傻瓜嗎?

可是A並沒拿到,不是被鐵桌子電到而是被其他猴子海扁一頓,但是猴子們並沒有告訴A原因,A也是被打得莫名其妙。

  • 猴子們只是為自己不想再被電跟水弄疼,而不是關心A會受傷。
A的理解是:鐵桌子千萬不能碰喔!
碰了會被打;而不是鐵桌子有導電加噴水。
  • 所以表面上鐵籠裡的猴子們是相安無事,但是內心是不和諧的。

再隔時日,原本的5隻猴子們被放出去了,又來了猴子B。B看到香蕉也是理所當然要去拿香蕉,結果B也沒拿到,而是被A痛扁,B問A為什麼?A只回答:我來也是這樣啊!

  • 沒有人知道潛規則那裡來?
https://www.istockphoto.com/hk

https://www.istockphoto.com/hk


潛規則是鐵板一塊嗎?

試著學會問問題。

會問問題的人,一開口說話就贏了。

A如果當初問猴子們:香蕉擺久了會爛掉,我來拿給大家享用好嗎?

猴子們會跟A說真實的狀況嗎?

問錯ㄧ個問題,就別指望得到正確的答案!

問出ㄧ個好問題當,決定了事情的走向!


小結

拿香蕉是目標,不會被鐵桌子的導電加噴水弄疼是手段。

因為無法解決被電跟水弄疼到哇哇大叫,所以放棄了拿香蕉。

怎麼會把手段當成是目標呢?

而且又用潛規則來限制團隊的效能界限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鄒靜修的沙龍
179會員
502內容數
別人總是晴空萬里,為什麼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切從情境式管理開始吧。
鄒靜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2/21
勞動部官網:                             聘僱移工,依規定應簽訂書面的定期勞動契約,也就是說勞動契約應約定起迄期日,並由勞雇雙方合意簽署。 勞動契約約定的期間長度,應依就業服務法第52條規定,移工聘僱期間一次最長為3年進行約定。 法院對相關法條見解 《臺灣高等法
Thumbnail
2025/02/21
勞動部官網:                             聘僱移工,依規定應簽訂書面的定期勞動契約,也就是說勞動契約應約定起迄期日,並由勞雇雙方合意簽署。 勞動契約約定的期間長度,應依就業服務法第52條規定,移工聘僱期間一次最長為3年進行約定。 法院對相關法條見解 《臺灣高等法
Thumbnail
2025/02/12
出勤記錄很重要!有多重要? 《勞基法第30條第5項》 雇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 應置備的意思是,勞檢來檢查就是一定要有喔。 沒有會怎樣呢? 《勞基法第79條第2項》 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出勤記錄怎麼記載呢? 《勞基法第30條第6項》 前項出勤紀錄,
Thumbnail
2025/02/12
出勤記錄很重要!有多重要? 《勞基法第30條第5項》 雇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 應置備的意思是,勞檢來檢查就是一定要有喔。 沒有會怎樣呢? 《勞基法第79條第2項》 處新臺幣九萬元以上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出勤記錄怎麼記載呢? 《勞基法第30條第6項》 前項出勤紀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之前在事實?觀點?推論?猜測?希望?你被語言混淆,而被騙過或誤解過嗎? 這篇文章中,聊過關於「定義」的話題。這次想來多說明一下自己對於標準與定義的想法。因為定義沒說清楚而造成的模糊空間,很容易是生活中爭執的來源。 舉個我自己很有感的例子,是關於乾淨的程度。每個人對於乾淨的標準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之前在事實?觀點?推論?猜測?希望?你被語言混淆,而被騙過或誤解過嗎? 這篇文章中,聊過關於「定義」的話題。這次想來多說明一下自己對於標準與定義的想法。因為定義沒說清楚而造成的模糊空間,很容易是生活中爭執的來源。 舉個我自己很有感的例子,是關於乾淨的程度。每個人對於乾淨的標準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潛規則不知不覺的規範許多事情,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挑明應注意事項,但影響力往往比正式規章還嚴重。 顯規則告訴我們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做事, 潛規則卻說不能苛求所有的事都要一碗水端平, 啊!這是價值分裂嗎? 有時候,你所知道的表象,未必是事實,事實也不一定就是問題喔。 所以不是價值分裂也不是三
Thumbnail
潛規則不知不覺的規範許多事情,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挑明應注意事項,但影響力往往比正式規章還嚴重。 顯規則告訴我們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做事, 潛規則卻說不能苛求所有的事都要一碗水端平, 啊!這是價值分裂嗎? 有時候,你所知道的表象,未必是事實,事實也不一定就是問題喔。 所以不是價值分裂也不是三
Thumbnail
理所當然 變成沒有一定 雖然這樣講很奇怪 不是本來就是多元 且事情有很多角度嗎 這種事情,其實「是」,也不是,怎麼說呢? 其實,問題的主要核心,從不再於『武斷』與否 以及,是否有很多角度 亦或是,「要不要包容」的問題 而是,事情的『本質』「基礎」邏輯是什麼 這種東西,或許要從比較理科 事實 是
Thumbnail
理所當然 變成沒有一定 雖然這樣講很奇怪 不是本來就是多元 且事情有很多角度嗎 這種事情,其實「是」,也不是,怎麼說呢? 其實,問題的主要核心,從不再於『武斷』與否 以及,是否有很多角度 亦或是,「要不要包容」的問題 而是,事情的『本質』「基礎」邏輯是什麼 這種東西,或許要從比較理科 事實 是
Thumbnail
不論是從知識或常識來說 沒有點的直線 真的是匪夷所思 不過,現今的社會現象 似乎早就不在乎這些了 觸目所及的天然美貌 都是人工技藝的支撐 管理眾人的事 都是充滿嘴上功夫的承諾 經濟榮景的欣欣氣象 只是低利率堆積的殘像 就連心底裡的深處 也只是一吹可破的自我架構 或許 沒有點的直線 才是對的
Thumbnail
不論是從知識或常識來說 沒有點的直線 真的是匪夷所思 不過,現今的社會現象 似乎早就不在乎這些了 觸目所及的天然美貌 都是人工技藝的支撐 管理眾人的事 都是充滿嘴上功夫的承諾 經濟榮景的欣欣氣象 只是低利率堆積的殘像 就連心底裡的深處 也只是一吹可破的自我架構 或許 沒有點的直線 才是對的
Thumbnail
和事實不符。 【必然性】 人很難只說真話,畢竟有隱私跟利益衝突。 面對無頭無腦和惡意的質問也不可能全盤托出。 只能說實話根本是拷問。 【事實】 迴避即可。 只要掌握好未說明部分,或表明未確定之事。 【善意】 為了你好才說謊。 【未爆彈】 沒有被揭露之前都還算真的。 【定時炸彈】 ※
Thumbnail
和事實不符。 【必然性】 人很難只說真話,畢竟有隱私跟利益衝突。 面對無頭無腦和惡意的質問也不可能全盤托出。 只能說實話根本是拷問。 【事實】 迴避即可。 只要掌握好未說明部分,或表明未確定之事。 【善意】 為了你好才說謊。 【未爆彈】 沒有被揭露之前都還算真的。 【定時炸彈】 ※
Thumbnail
“ 存在即是合理,可存在或者不存在,始終是個問題。 ” 一個饒舌中同時符合邏輯與文字遊戲成立的條件句,經展開層層的排列組合之後通透成明。 就從表達者的闡述邏輯必不受限於接收者的既成認知開始,在意識自由的前提下,出現多發性衝突視為可預期又不可避免的必然。周知道真實世界根本不存在什麼理所然後當然,畢竟就
Thumbnail
“ 存在即是合理,可存在或者不存在,始終是個問題。 ” 一個饒舌中同時符合邏輯與文字遊戲成立的條件句,經展開層層的排列組合之後通透成明。 就從表達者的闡述邏輯必不受限於接收者的既成認知開始,在意識自由的前提下,出現多發性衝突視為可預期又不可避免的必然。周知道真實世界根本不存在什麼理所然後當然,畢竟就
Thumbnail
人在大部分時候,會因為很多複雜的現實因素干擾而看不清事件本質,有些是不確定的自擾,持續陷入迷思的執著,有些則是過於敏感自亂陣腳,如此反覆泥沼,將讓你原本飄搖的信念屏蔽蒙灰。 一直以來我不斷強調主觀調適,明白「事無絕對」的定律,勝於世間所制定的規則,所謂框架迷思,就是用既定事實來解釋還沒發生的事件,將
Thumbnail
人在大部分時候,會因為很多複雜的現實因素干擾而看不清事件本質,有些是不確定的自擾,持續陷入迷思的執著,有些則是過於敏感自亂陣腳,如此反覆泥沼,將讓你原本飄搖的信念屏蔽蒙灰。 一直以來我不斷強調主觀調適,明白「事無絕對」的定律,勝於世間所制定的規則,所謂框架迷思,就是用既定事實來解釋還沒發生的事件,將
Thumbnail
好人與壞人的界線越來越難判定,私事與公事更是模糊不清,你的意見往往建築在被輿論掏空的地基之上,在這事事公審的年代,我常常覺得自己像一顆旗子,看著新聞媒體給的資訊就要你表態,誰贊成、誰反對,媒體好像拿著摩西的法杖把人們一分為二,有罪或無罪到底誰說了算?
Thumbnail
好人與壞人的界線越來越難判定,私事與公事更是模糊不清,你的意見往往建築在被輿論掏空的地基之上,在這事事公審的年代,我常常覺得自己像一顆旗子,看著新聞媒體給的資訊就要你表態,誰贊成、誰反對,媒體好像拿著摩西的法杖把人們一分為二,有罪或無罪到底誰說了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