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一般都是經由靜脈給予。化療藥物若從表淺靜脈注射,可能會造成靜脈發炎、硬化,最後造成那一條靜脈無法使用,或是可能會有滲漏造成皮膚潰爛的風險。因此,對於需要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醫師通常會建議放置中心靜脈導管作為化療的管路, 常用的中心靜脈導管包括人工血管(Port)及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PICC)。
PICC
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一條柔軟有彈性的導管,置入方式 經由肘窩附近的週邊較大靜脈穿刺進入,然後沿著靜脈系統到達中央 靜脈。PICC在入針處會留有靜脈留置管,需以底座及防水敷料固定。 底座及防水敷料需至少每7天更換一次。日後移除時,可以在門診直接 移除導管。
- 置入/移除方式:無菌技術操作,無須手術
- 留置時間:不超過6個月
- 使用方式:使用時無須插針
- 照護方式:每周更換防水敷料及底座(底座為耗材需自費購買)
Port-A
人工血管(Port)是一種圓盤狀的容器,它可以藉由一條矽膠導管, 連結到身體的大血管。人工血管需要以手術方式置入皮膚底下,術後傷口癒合需約一週,而日後移除時,亦須以手術方式移除。Port的照護需每月返回門診沖洗。
- 置入/移除方式:手術
- 留置時間:數周到數年,依治療需要而定
- 使用方式:使用時須插入角針,需7天更換一次針和點滴管路
- 照護方式:4-6周返回門診沖洗
上述這兩種方式我都有裝過,剛開始治療時因為血小板太低,醫生評估不適合動手術,所以先裝PICC,後續抽血、打點滴或注射化療藥物都可以透過這個靜脈導管,就不用一直挨針了,裝完後會去照X光看位置是否有放置正確。
不過裝完後的第三天晚上,PICC的傷口突然一直在流血,明明前幾天都還好好的,後來是當天晚上和隔天都有輸血,加上拿沙袋加壓傷口才止血。所以在一開始治療時,由於血球都處於低下的狀態,要特別注意並隨時觀察傷口的情況,才能及時通知醫師或護理師幫忙處理,不要掉以輕心。

等治療差不多一個月,身體狀況較穩定的時候,醫生就安排我去裝人工血管。畢竟PICC的管線是外露的,對於洗澡或照護等相對麻煩,加上白血病後續還要進行多次化療和骨髓移植,人工血管會是最方便的選項。(每個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方案皆不相同,可以和醫生討論哪種方式最適合你)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因為裝人工血管只有局部麻醉,所以整個過程意識都是清醒的,一開始醫生是想裝在周邊靜脈中,但由於我的血管角度曲折,導管過不去,後來改為直接裝到大靜脈,沒想到在裝進去時,我感覺到自己的血不斷從前面傷口流到背後,讓我開始緊張甚至忍不住哭了,還好另外一位醫生有馬上安撫我,有出血表示放對位置,只是我現在血小板低,凝血功能會有問題,加上年輕血流比較快,才會有這樣的狀況,我的情緒才緩和一點。
不過手術時間原本預計為一小時,最後花了兩個多小時完成,從手術室出來看到我媽媽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哭了,整個人放鬆下來,慶幸終歸是有驚無險地完成手術了,隔天醫生也有特地來病房看傷口縫合的狀況。目前它也持續在我的體內為我工作中,回血都很順利,感謝醫生的專業技術。希望讓它榮譽退休的那天可以趕快到來。
(我的人工血管裝在左邊鎖骨下方,一般都是裝在非慣用手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