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聽過莫札特效應,如果你是很積極養育小孩的父母,應該對這個理論不陌生,因為莫札特效應說的是聽古典音樂的小孩會變聰明,只要花費少少成本就能有極大效果,(那還不給小孩子聽爆!!!!),雖然其實後來研究顯示有聽沒聽並沒有明顯差別,但是不要失望,還是有變聰明的方法,像是台灣很常有人說一句話是「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但我想告訴你的是「學音樂的小孩會變聰明」。
首先先看TED這個演講,其實已經有人提到了這個概念,但為什麼不被重視?還需要輪到我來補充說明?這當然是因為認真玩樂器的人都只玩樂器,誰來跟你寫文章傳播知識?所以這就是我這個帳號的創始初衷啦,我要彈吉他又要寫文章。
雖然在腦科學上的確,學習演奏樂器有助大腦發育。但是台灣明明很早就流行讓小孩學鋼琴小提琴了,怎麼就沒有變聰明的感覺?其實是因為我們是這樣思考這件事的:從小學鋼琴➡️家裡有錢➡️可以上補習班,出國遊學,提早學英文等等普通人家做不了的事➡️比較聰明也是合情合理,我們會讓這件事情歸因到家裡有錢,所以讓學樂器變聰明這件事不太明顯,同時家長態度及認知有問題讓樂器學習成為小孩的夢魘,最後導致樂器教育無效化,造成你身旁出現了一推小時候學鋼琴但現在完全不碰音樂的朋友。
我們來想一件事,像郎朗父親虎爸方式打罵教育最終培養出一個世界知名郎朗,但這種虎爸虎媽,會摧毀幾個喜愛音樂的小孩內心?
還有就是為什麼台灣和中國人熱愛考級?但你看那些成功音樂家誰在跟你考級的?這是因為考級是為了讓自己不關心音樂的家長了解自己小孩的音樂程度所產生的一種畸形的制度,有這個制度才能讓這些家長心甘情願繼續掏錢,因為這些家長死活不願意聽音樂。
或是這麼問好了,這些虎爸虎媽自己會不會演奏樂器?自己喜不喜歡音樂?說難聽一點,自己都沒興趣學沒興趣聽,小孩子才不會因此學樂器,只會學到你的裝模作樣。
所以不要再推崇莫札特神童從小開始嚴格培養音樂才能了,現代教育講究的是以身作則。
以我最推崇的吉他手Guthrie Govan(號稱是被上帝親過雙手的吉他手)舉例,他3歲就彈吉他才不是因為家裡逼迫,而是因為家裡剛好有吉他,雖然爸爸只會6個和弦,但他因此從小就聽了很多音樂,所以對音樂有興趣時,自然而然想彈彈看吉他,5歲的時候就有機會表演給來家裡作客的客人看,因此他早早就進入了對事物有好奇心,好奇心得到滿足覺得快樂,然後再對同一件事情更感興趣的正向循環中,他早早就變成了音樂的永動機,這個才是現代音樂教育所需要的。
我認為現代音樂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讓人喜歡音樂,不是為了顯擺用,也不是為了變聰明,而是讓你有另外一種喜歡音樂的方式。
知識容易傳遞,自己慢慢看維基百科也可以懂,
但聽音樂時的喜怒哀樂,分享音樂時的熱情,聽到好音樂的感動,成功演奏的成就感,因練習不夠導致演奏失敗的悔恨,與團員拼死拼活練習的革命情感,鑽研事物磨練自己的集中力,各種與音樂連結的回憶,這種東西就是要靠自己摸索出來的。
這個才是音樂教育的目的。
那當你有了以上的經驗,你會不會變聰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