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莫札特音樂的孩子真的比較聰明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大腦媽媽>

◤聽莫札特音樂的孩子真的比較聰明嗎?◢

►沒有科學證明喔!

▌這故事要從1991年說起,法國耳鼻喉科醫生Alfred A. Tomatis相信聽不同頻率的音樂會對大腦比較好,而在他引述此觀念的書中就是用莫札特的曲子。
1993年,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項研究,聽莫札特曲子的學生在IQ測驗中的「空間理解能力」表現比較好,但這個比較好的表現在15分鐘後就消失了,而且此次實驗只有測IQ測驗中的空間表現,並沒有測試其他能力喔!
接著,《紐約時報》記者就寫了一篇文章,「研究顯示,聽莫札特的音樂真的會讓你變聰明喔!」(原來亂下標和斷章取義的作者一直都存在呢,呵呵)
不過,後來的確有許多實驗室試圖想證實「莫札特效應」,讓學生聽完莫札特的音樂,並做數學測驗或是其他IQ測驗,但都實驗證明,聽完後的效果根本沒差。
後續的實驗卻沒有被炒作起來,商人繼續大肆讚揚莫札特的音樂,甚至說寶寶聽了會變聰明。就這樣,神奇的「莫札特效應」就產生了!
************************************************
▌大腦媽媽總結 ▌
其實媽咪開心,寶貝就開心!多讓寶貝們接觸不同曲風、旋律,對寶寶更好喔!
▌關於大腦媽媽 ▌
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目前進修視覺藝術研究所,並修習藝術治療與創作課程,主要研究幼兒玩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開始,孩子能聽懂的,比能自己讀懂的要多,美國的研究顯示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中學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可以聽懂高於閱讀能力的內容,所以更要持續進階的多聽,一來讓拓展知識面、接觸豐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二來維持一定的挑戰性,引起學習興趣。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感覺30歲以後,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記得以前曾聽一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說, 他每天早上開始做研究前, 都會先聽古典音樂,跟著音樂跳舞,暖暖身, 身體才會進入做數學研究的狀態。 當時我21歲,正值大學三年級,覺得機率論的授課教授也真幽默。 但我到了3
Thumbnail
{舊文重PO。又遇到了這樣的小男生……} 親愛的OO: 上次聽你說,國中基本能力只剩下約五十天了,不知道你準備得如何?每次跟你說「要認真讀書,考個好學校!」你總是笑笑的說:「知道了!!」 周杰倫的歌「聽媽媽的話」,你聽過嗎?我想你一定聽過。聽說這首歌被收錄為國小教材,很富有教育意義,很好
當我傳一些音樂給鋼琴學生家長時,往往收到:「孩子聽不懂啦!」之類的回覆,所以孩子真的什麼都不懂嗎? 回想過去,我們都是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當時我們音樂老師蔡老師播放了比才的歌劇-卡門的序曲給我們聽,並告訴我們卡門的故事,當時我們也都沒有學過什麼音樂,僅是靠老師的描述及對音樂的想像,我們就有感
同樣的小眼睛老師頻道其中之一的影片,我這音量開到100%,結果,就以聽覺敏銳度,有順利削弱。 其實,我最愛的,是小眼睛老師頻道的,用告五人歌曲,帶我去找夜生活,做基本的踢踏舞步平均拍練習影片。 而其節奏,反而不由自主打節拍。 在大量的曝露並穿插其他的踢踏網紅影片,不間斷邊減敏邊做我想做的事。
Thumbnail
面對各領域的佼佼者,我們常以「天才」、「有天賦」來形容。 但真的是這樣嗎?來看看莫扎特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開始,孩子能聽懂的,比能自己讀懂的要多,美國的研究顯示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中學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可以聽懂高於閱讀能力的內容,所以更要持續進階的多聽,一來讓拓展知識面、接觸豐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二來維持一定的挑戰性,引起學習興趣。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感覺30歲以後,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記得以前曾聽一個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說, 他每天早上開始做研究前, 都會先聽古典音樂,跟著音樂跳舞,暖暖身, 身體才會進入做數學研究的狀態。 當時我21歲,正值大學三年級,覺得機率論的授課教授也真幽默。 但我到了3
Thumbnail
{舊文重PO。又遇到了這樣的小男生……} 親愛的OO: 上次聽你說,國中基本能力只剩下約五十天了,不知道你準備得如何?每次跟你說「要認真讀書,考個好學校!」你總是笑笑的說:「知道了!!」 周杰倫的歌「聽媽媽的話」,你聽過嗎?我想你一定聽過。聽說這首歌被收錄為國小教材,很富有教育意義,很好
當我傳一些音樂給鋼琴學生家長時,往往收到:「孩子聽不懂啦!」之類的回覆,所以孩子真的什麼都不懂嗎? 回想過去,我們都是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當時我們音樂老師蔡老師播放了比才的歌劇-卡門的序曲給我們聽,並告訴我們卡門的故事,當時我們也都沒有學過什麼音樂,僅是靠老師的描述及對音樂的想像,我們就有感
同樣的小眼睛老師頻道其中之一的影片,我這音量開到100%,結果,就以聽覺敏銳度,有順利削弱。 其實,我最愛的,是小眼睛老師頻道的,用告五人歌曲,帶我去找夜生活,做基本的踢踏舞步平均拍練習影片。 而其節奏,反而不由自主打節拍。 在大量的曝露並穿插其他的踢踏網紅影片,不間斷邊減敏邊做我想做的事。
Thumbnail
面對各領域的佼佼者,我們常以「天才」、「有天賦」來形容。 但真的是這樣嗎?來看看莫扎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