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股票代號:CVX)成立於187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拉蒙市,是全球最大的跨國能源公司之一。
該公司業務涵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各個方面,包括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生產,以及下游的原油精煉、石油產品銷售和運輸等。
雪佛龍在全球超過180個國家開展業務,擁有約45,600名員工。該公司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之一。
近期重大發展
- 削減2025年資本支出:雪佛龍宣布將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算削減20億美元,合併子公司預算範圍為145億至155億美元,關聯公司資本支出預算在17億至20億美元之間。此舉旨在強調公司對財務紀律和現金流增長的重視。
- 第四季度預計提列費用:公司預計在2024年第四季度承擔高達15億美元的重組、資產減損和房地產銷售成本費用。這些費用主要與未來兩年的裁員和搬遷計劃相關。
- 收購赫斯公司:雪佛龍宣布以53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赫斯公司(Hess Corporation),這是美國能源行業近期又一起大型併購案。此交易將使雪佛龍的業務版圖更加多元化,包括獲得蓋亞那外海的石油資產。
- 總部遷移計劃:雪佛龍計劃將全球總部從加州遷至德州休士頓,結束在加州140多年的歷史。公司表示,加州的能源政策使商業環境惡化,導致成本提高和投資受阻。
削減資本支出的原因
雪佛龍公司(Chevron)近期宣布削減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算,從先前的約170億美元減少至145億至155億美元,縮減約20億美元。
此舉主要原因包括:
- 提升現金流:公司希望通過降低資本支出來增強財務紀律,提升自由現金流,以應對市場波動並確保股東回報。
- 油價前景不明:分析人士普遍預期未來油價將持平,缺乏上漲動能。因此,雪佛龍對擴大鑽探持謹慎態度,選擇放緩對二疊紀盆地和部分海外項目的投資。
- OPEC+延長減產計劃: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決定將全面解除減產的時程延後至2026年底,並計劃在2025年4月才開始逐步恢復產量。這使得全球石油供應持續受到限制,進一步影響油價走勢。
能源政策的變化與影響
加州和德州在能源政策上採取了不同的路線,這些差異對各自的能源產業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加州的能源政策變化及影響:
加州致力於實現2045年碳中和目標,推動多項嚴格的環保政策。
- 低碳燃料標準(LCFS)修正案:2024年11月,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通過修正案,要求到2030年運輸燃料的碳強度降低30%,到2045年降低90%。此舉旨在加速低碳燃料的生產與應用,但也引發對燃料價格上漲的擔憂。
- 淨零碳排政策:加州計劃在2045年前實現無溫室氣體足跡,這需要在工業、能源、運輸等領域進行大規模改革,包括推廣電動車、提高建築物電氣化程度,以及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
這些政策強調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但也可能增加企業的合規成本,影響傳統能源產業的運營。
德州的能源政策及其影響:
德州以市場導向的能源政策著稱,鼓勵能源產業多元化發展。
- 再生能源領先:2022年,德州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太陽能等)發電量達到138,538百萬度,領先全美各州。這得益於德州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友善的法規環境。
- 電池儲能系統發展:德州積極擴大電池儲能基礎設施,預計到2026年中期,電池系統容量將增至17,257兆瓦,超越加州,成為全美最大電池儲能州。
德州的政策促進了能源產業的投資和就業增長,並提升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
加州與德州能源政策的比較:
- 環保目標:加州強調減碳和環保,制定嚴格的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術的應用;德州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各類能源形式的發展,包括再生能源和傳統化石燃料。
- 政策影響:加州的嚴格環保政策可能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導致部分企業考慮遷出;德州的寬鬆政策和豐富資源吸引了大量能源投資,促進了經濟增長。
總而言之,加州和德州在能源政策上的差異反映了各自對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能源產業的不同優先考量,這些政策選擇對兩州的能源結構和經濟形態產生了顯著影響。
收購赫斯公司的背景及影響
雪佛龍公司(Chevron)於2023年10月宣布以530億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購赫斯公司(Hess Corporation),此舉在能源行業引起廣泛關注。
收購背景:
- 擴大資產組合:赫斯公司在圭亞那外海擁有豐富的石油資產,該地區被視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石油生產區之一。通過此次收購,雪佛龍將獲得赫斯在該地區的30%權益,預計到2027年,該區塊的石油產量將增至每日超過120萬桶。
- 應對行業競爭:此前,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以595億美元收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加劇了行業競爭。雪佛龍此舉被視為應對競爭壓力,擴大其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
收購影響:
- 股東反應:赫斯公司的股東已於2024年5月批准了這項交易,顯示出對該戰略合併的支持。
- 監管審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完成對該交易的反壟斷審查,允許交易進行,但禁止赫斯首席執行官約翰·赫斯(John Hess)加入雪佛龍董事會,理由是他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的溝通可能影響市場競爭。
- 法律挑戰:埃克森美孚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聲稱對赫斯在圭亞那的資產擁有優先購買權,已提出法律挑戰。仲裁程序預計將持續至2025年,可能影響交易的最終完成時間。
- 市場影響:該交易將使雪佛龍的資產組合更加多元化,特別是在高增長潛力的地區,增強其全球競爭力。然而,交易宣布後,雪佛龍的股價下跌了3%,反映出投資者對交易價格和未來整合的擔憂。
財報分析
雪佛龍公司(Chevron, CVX)2024年第三季度重點摘要
1. 財務表現
- 淨利潤:第三季度淨利潤為 45億美元(每股2.48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 65億美元(每股3.48美元)有所下降。
- 現金流:營運現金流為 9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 資本支出:第三季度資本支出為 41億美元,低於2023年的 47億美元。
- 股東回報:向股東返還現金達到 77億美元,包括 47億美元的股票回購 和 29億美元的股息。
2. 生產與營運
- 產量增長:全球石油當量產量增長 7%,美國二疊紀盆地創下季度生產紀錄。
- 美國墨西哥灣項目啟動:啟動 Anchor、Jack/St. Malo 和 Tahiti 項目,預計到2026年將墨西哥灣產量提升至每日 30萬桶。
- 資產優化:宣布以 65億美元 出售加拿大油砂和頁岩資產,預計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
- 成本削減目標:計劃到2026年結束前,實現 20-30億美元 的結構性成本削減。
3. 併購進展
- 赫斯公司(Hess Corporation)併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完成反壟斷審查,滿足了關鍵條件。
- 爭議與仲裁:埃克森美孚和中海油聲稱對赫斯在蓋亞那的資產擁有優先購買權,仲裁預計將持續到2025年。
4. 業務部門表現
- 上游業務:
- 美國上游:收入較去年略降,主要因為實現價格下降,但產量有所增加。
- 國際上游:收入下降,主要由於稅收優惠和匯率波動的影響。
- 下游業務:
- 美國下游:收益下降,主要由於精煉產品銷售利潤減少。
- 國際下游:收益上升,受益於精煉產品銷售利潤的改善。
5. 財務指標
- 資本回報率(ROCE):第三季度為 10.1%,低於2023年同期的 14.5%。
- 淨債務比率:由2023年的 8.1% 上升至 11.9%。
- 自由現金流:第三季度為 56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 50億美元 上升。
6. 戰略重點
- 資產優化:通過資產出售和成本削減提高投資回報。
- 能源轉型:持續投資於低碳業務,包括可再生燃料、碳捕集和儲存技術。
- 地區擴展:成功擴展尼日利亞Meji油田,並在澳洲獲得 8,467平方公里 的海上二氧化碳儲存許可。
7. 未來展望
- 產量增長:預計2025年前將增加美國墨西哥灣的石油產量。
- 結構性成本削減:2026年前實現至少 20億美元 的成本削減。
- 赫斯收購完成:若成功完成,將顯著增強雪佛龍在圭亞那的資產佈局。
淨利潤下降的原因
雪佛龍(Chevron, CVX)2024年第三季度淨利潤下降的原因
根據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雪佛龍淨利潤由2023年同期的 65億美元 下降至 45億美元,主要原因包括:
1. 油氣產品價格下降
- 實現價格下滑:
- 液態產品:美國液態石油實現價格從 62.42美元/桶 下降至 54.86美元/桶。
- 天然氣:美國天然氣實現價格從 1.39美元/千立方英尺 下降至 0.55美元/千立方英尺。
- 國際市場上,液態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也有所下降。
- 影響:能源產品價格下跌直接壓縮了公司上游業務的利潤空間。
2. 下游業務利潤縮減
- 煉油業務利潤下滑:
- 美國下游業務的精煉產品銷售利潤下降,導致利潤顯著下滑。
- 儘管國際下游業務略有改善,但無法完全抵消美國市場的下滑影響。
- 需求不穩定:部分地區成品油需求放緩,影響銷售利潤率。
3. 匯率波動
- 外匯損失:
- 外匯市場波動導致公司在部分海外市場出現 4,400萬美元 的外匯損失,進一步影響了盈利。
4. 稅務影響
- 2023年第三季度出現的一次性稅務優惠在2024年不再出現,這對公司淨利潤造成影響。
資產優化的主要舉措
- 出售非核心資產
- 加拿大資產出售:以 65億美元 出售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項目(Athabasca Oil Sands Project)及杜弗尼頁岩資產(Duvernay Shale Assets)。
- 剝離其他非戰略性資產:計劃在2028年前完成 100至150億美元 的資產出售計劃。
- 重點投資高回報區域
- 將資源集中於美國二疊紀盆地(Permian Basin)和墨西哥灣(U.S. Gulf of Mexico)等高產能地區。
- 投資於增產潛力較大的新興市場,如圭亞那海上油田。
- 降低運營成本
- 計劃在2026年底前實現 20-30億美元 的結構性成本削減。
雪佛龍(Chevron, CVX)2024年第三季度各產品營收佔比
- 上游業務(美國)
- 營收:194.6 億美元
- 佔總營收比例:43.37%
- 上游業務(國際)
- 營收:264.3 億美元
- 佔總營收比例:58.90%
- 下游業務(美國)
- 下游業務(國際)
- 其他業務
- 營收:-69.7 億美元(負值,代表虧損或成本超支)
- 佔總營收比例:-15.53%
總結
- 上游業務(美國及國際)是雪佛龍營收的核心來源,佔比超過 100%,顯示出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及生產的重要性。
- 下游業務(美國及國際)佔比較低,顯示煉油和產品銷售在總體營收中的相對較小貢獻。
- 其他業務 出現虧損,可能與企業管理費用、財務成本或其他非核心業務相關。
上游業務說明
1. 上游業務概述
- 上游業務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採和生產。
- 該業務是雪佛龍營收和利潤的核心來源,佔總營收的超過100%(美國43.37%、國際58.90%)。
- 主要資產分佈在美國二疊紀盆地、墨西哥灣、圭亞那、哈薩克及其他國際市場。
2. 美國上游業務
- 營收:194.6 億美元
- 佔總營收比例:43.37%
- 產量增長:
- 美國淨油當量產量達到 160.5萬桶/天,創下季度新高。
- 二疊紀盆地 是產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 重點項目:
- 墨西哥灣的 Anchor、Jack/St. Malo 和 Tahiti 項目成功啟動,進一步增強美國海上油田產能。
- 挑戰:
- 油氣產品實現價格下降,影響盈利能力。
- 墨西哥灣受到颶風影響,導致部分產能中斷(每日約17,000桶)。
3. 國際上游業務
- 營收:264.3 億美元
- 佔總營收比例:58.90%
- 產量維持穩定:
- 國際淨油當量產量約為 175.9萬桶/天。
- 產量增長主要來自哈薩克斯坦和非洲的現有項目。
- 重點項目:
- 哈薩克斯坦 Tengizchevroil(TCO) 項目的壓力管理系統啟動,提升產能效率。
- 尼日利亞 Meji油田 完成擴展,增強當地產能。
- 挑戰:
- 匯率波動產生外匯損失。
- 特定國家稅收優惠到期,影響利潤表現。
4. 上游業務的盈利表現
- 美國上游:
- 淨利潤:19.46 億美元
- 受益於產量增長,但受到油氣價格下跌的影響。
- 國際上游:
- 淨利潤:26.43 億美元
- 主要由於產量穩定和大型項目產能增長,但匯率波動和稅務優惠減少影響盈利。
5. 上游業務戰略重點
- 擴大核心產能:持續投資於美國二疊紀盆地和墨西哥灣高產油氣田。
- 降低成本:優化運營成本,實現更高的利潤率。
- 推動新興資產開發:聚焦圭亞那的 Stabroek油田 和其他國際優質資產。
- 技術升級:透過高壓深水技術和壓力管理系統提高產能效率。
6. 未來展望
- 美國墨西哥灣:預計到2026年,產量將達到每日 30萬桶。
- 圭亞那項目:若成功完成赫斯收購,將顯著增加國際產能。
- 長期目標:優化全球資產組合,確保穩定現金流和可持續增長。
其他業務的虧損
1. 概述
- 營收:-69.7 億美元(虧損)
- 佔總營收比例:-15.53%
- 「其他業務」包括全球現金管理、債務融資、企業行政管理、保險業務、房地產活動,以及技術公司等非核心營運活動。
- 該部門的虧損屬於結構性成本 和 非經常性費用,並不直接與核心能源生產業務相關。
2. 虧損的主要原因
- 利息費用增加
- 隨著公司債務水平上升,利息支出顯著增加,影響財務表現。
- 債務比率從 11.1% 上升到 14.2%,導致利息費用進一步攀升。
- 匯率波動
- 外匯市場波動導致 4,400萬美元 的外匯損失,主要來自國際市場的貨幣兌換損益。
- 一次性費用
- 部分重組相關費用,包括員工遣散費、業務遷移成本等。
- 非核心資產的減值損失,特別是來自非戰略性業務或難以盈利的資產。
- 企業行政及管理成本
- 全球行政、管理和企業合規成本增加,特別是在應對新的法規和監管要求方面。
- 技術和創新投入
- 投資於新技術、數位解決方案和工程創新中心(例如印度新設立的工程與創新中心)。
- 雖然這些投資有助於長期增長,但短期內增加了運營成本。
3. 特定項目與支出
- 資產重組費用:
- 非核心業務減值:
- 在某些市場的非戰略資產進行資產減值,導致財務損失。
- 成本控制計劃啟動:
- 雪佛龍正實施結構性成本削減計劃,目標到2026年底實現 20-30億美元 的成本削減。
競爭者分析
雪佛龍(Chevron, CVX)競爭者分析
在全球能源市場中,雪佛龍(Chevron, CVX)面臨來自其他大型跨國石油公司(“超級巨頭”)的激烈競爭。以下是雪佛龍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分析:
1.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XOM)
概況:
- 總部:美國德克薩斯州歐文市
- 核心業務: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生產、精煉和銷售
- 市值:超過 4,000 億美元
優勢:
- 在 美國二疊紀盆地 及 圭亞那 的產量領先。
- 大型併購案:2023年收購 先鋒自然資源(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加強在二疊紀盆地的佈局。
- 領先的技術投資,特別是在碳捕集和儲存(CCS)技術領域。
挑戰:
- 依賴石油與天然氣價格變動。
- 需應對環境法規帶來的額外成本。
與雪佛龍比較:
- 埃克森美孚擁有更大規模的上游業務,特別是在美國市場中具有更強的產量基礎。
- 兩者均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但雪佛龍在成本控制和資產優化方面更為積極。
2. 英國石油(BP, BP.L)
概況:
- 總部:英國倫敦
- 核心業務: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精煉、能源交易以及可再生能源投資
- 市值:約 1,000 億美元
優勢:
-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風能、太陽能、氫能)積極投資。
- 在北海及其他國際市場擁有穩定的產量。
挑戰:
- 財務壓力較大,債務水平較高。
- 與傳統石油公司相比,能源轉型的進展過於激進,短期回報有限。
與雪佛龍比較:
- BP在可再生能源轉型上的投資較雪佛龍更為積極。
- 雪佛龍在傳統石油和天然氣業務上的盈利能力更強,財務穩健性更高。
3. 殼牌(Shell, SHEL.L)
概況:
- 總部:荷蘭海牙
- 核心業務:石油和天然氣勘探、液化天然氣(LNG)、精煉及零售
- 市值:約 2,000 億美元
優勢:
- 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的領導者,擁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源。
- 積極推動 脫碳技術 和 可再生能源 項目。
- 具有廣泛的國際市場佈局。
挑戰:
- 受歐盟及其他地區嚴格的碳排放法規影響較大。
- 與雪佛龍相比,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較弱。
與雪佛龍比較:
- 殼牌在LNG市場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 雪佛龍在美國市場的上游產量領先,且擁有更多高回報資產。
4. 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 TTEF.PA)
概況:
- 總部:法國巴黎
- 核心業務:石油、天然氣、LNG、電力及可再生能源
- 市值:約 1,500 億美元
優勢:
- 在LNG市場和可再生能源投資方面具備領先地位。
- 在非洲市場擁有強大的業務基礎。
- 積極擴展太陽能及風能領域。
挑戰:
- 受歐盟環境政策影響,投資回報壓力較大。
- 部分非洲項目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與雪佛龍比較:
- TotalEnergies在可再生能源轉型上的投資力度更大。
- 雪佛龍在美國和圭亞那的核心油氣資產更具增長潛力。
5. 中國海洋石油(CNOOC, 0883.HK)
概況:
- 總部:中國北京
- 核心業務:海上石油與天然氣勘探與開採
- 市值:約 1,000 億美元
優勢:
- 在中國海上油田擁有大量核心資產。
- 國家政策支持,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
挑戰:
- 受限於地緣政治影響,擴展國際市場難度較大。
- 技術和運營效率相較於西方公司仍有差距。
與雪佛龍比較:
- CNOOC在中國市場擁有絕對優勢,但國際市場擴張受限。
- 雪佛龍在美國和國際市場擁有更廣泛的業務佈局。
總結
- 雪佛龍核心競爭優勢:穩健的財務基礎、強大的美國核心資產以及對成本的嚴格控制。
- 主要挑戰:油價波動、併購爭議和環境法規壓力。
- 未來關鍵策略:完成赫斯公司收購、優化資產組合、推動低碳技術投資,並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