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銀礦山:生野銀山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金銀自古以來就是珍稀的貴重金屬,也是古人用來衡量財富與交易時的貨幣。不過,你是否曾經好奇金和銀到底是從何而來?這次的播但線鐵道之旅,除了拜訪竹田城的雲海,鐵道迷津津樂道的103系電車之外,我同時來到了深山中的銀礦產地:生野銀山。接著就跟著時光土場的腳步,深入銀的開採現場一探究竟。

生野銀山猶如深山中的秘境,但這裡卻在過去日本近代化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生野銀山猶如深山中的秘境,但這裡卻在過去日本近代化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銀礦山

位於今日兵庫縣北部的生野銀山是形成於中生代的熱液礦床,除了銀之外,礦床中亦富含銅、鉛等金屬礦物。據說在西元9世紀人們就在此地發現了銀礦,但由於冶煉技術不發達,徒手開採的礦石還得運送到中國、朝鮮才有辦法變成閃閃發亮的銀。直到16世紀日本獲得冶煉的技術之後,生野銀山在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政權的主導下開始大規模開採,生野銀山就此成為豐臣與後來的德川幕府財政的重要支柱。

技師Jean Francois Coignet胸像

技師Jean Francois Coignet胸像

江戶時代結束之後的生野銀山由明治政府繼承,和石見銀山、佐渡金山等礦區一同成為官方經營的礦山。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的現代化,在明治政府一系列西化政策下特別招聘了法國礦業技師Jean Francois Coignet來到生野銀山傳授機械化採礦技術,推動銀山直達港口的馬車道建設等等。1896年,生野銀山由三菱財閥出資入主,三菱帶來的雄厚資本繼續加大投資水力發電設備提供開採機械所需的動力,促使採礦效率進一步提升。

1973年因應三菱業務調整,生野銀山就此結束長達數百年的金屬礦採掘事業。不過百年來的歷史堆疊,總長度甚至長達350公里(相當於從大阪坐新幹線到靜岡的距離),錯綜複雜的坑道還能一次看到江戶時代與近代的採掘遺跡,因此在閉山後當地很快地成立博物館保存相關歷史資料,原有的部分坑道也轉型為觀光坑道,讓遊客可以一覽真實的採礦現場。

生野銀山在明治時代初期由政府經營,入口門柱上還有日本皇室象徵的菊紋

生野銀山在明治時代初期由政府經營,入口門柱上還有日本皇室象徵的菊紋

前往生野銀山的交通

生野車站的遊客中心可以租借電動輔助自行車騎到生野銀山門口

生野車站的遊客中心可以租借電動輔助自行車騎到生野銀山門口

生野銀山位在兵庫縣的中心地帶,最近的JR車站是播但線的生野車站,山陽方面可從姬路搭乘電車至寺前轉乘,山陰方面可從和田山轉乘普通車外,往返大阪與鳥取的濱風號特急也有停靠。不過,從車站到銀山有5公里遠,且沒有公車路線可以直達。因此,若要從車站前往銀山可以到生野車站西出口的觀光案內所租借自行車,建議選擇電動輔助車款,以應付一路上坡的山路。店家也會提供安全帽和手機架,裝備相當完備。


入坑採銀去!

從車站一路騎車到生野銀山的門口,在冬季暖陽加持下頓時還感覺有點熱。入口處陳列著過去用於礦山鐵道運輸的電力機車、客車與貨車,以及礦坑內使用的裝礦機和礦車。電力機車彷彿是放大版的新平溪煤礦的獨眼小僧,讓人有種特別的熟悉感。我在紀念品商店前的停車場停好車之後,在門口購買門票進入園區內。主打親近採礦遺跡的生野銀山園區共有兩條漫遊路線,一條是坑外的古代露天礦場遺跡,另一個就是我這次特別來觀摩的金香瀨坑道。

陳列在大門外過去礦業鐵道使用的電力機車和客貨車輛

陳列在大門外過去礦業鐵道使用的電力機車和客貨車輛

有著厚重如城堡般的石砌坑門的金香瀨坑道是明治時代初期招聘的法國礦業技師Jean Francois Coignet所設計,包含未開放區域總長可能長達上百公里,但目前只有開放其中大約1公里的坑道給遊客遊覽。由於坑道位於山坳處,外頭已經感覺有些寒冷了,洞內感覺又冷了一點。但這不只是因為是冬天的關係,坑道內常年都維持著13度左右的低溫,當地還利用這個環境在坑內各處存放土產的燒酒,成為遊客回家前可以在紀念品店購入的伴手禮。

坑門外觀相當西化,但上頭還設有小小的木造神龕

坑門外觀相當西化,但上頭還設有小小的木造神龕

走進坑道內不久,抬頭一看就看到一個穿著江戶時代服裝的假人坐在上頭的小洞內。這個小洞是管理單位過去為了將礦坑轉型為觀光坑道,在進行擴孔工程時發現的舊坑道。這條孔道大小僅能容納一個人匍匐前進,過去是江戶時代為了排出地下水而留下的遺跡。除了排水道之外,還有很多孔道在近代挖掘的主坑道旁或並行、或交錯,就好像螞蟻窩內的通路一樣。園區在坑道前段設置了江戶時代採掘展示區,這些身著舊服飾的機械假人有的拿著槌子敲打坑內的礦石,有的拿著測量工具在洞內測量,還有從狸掘孔道中探頭出來的探路人,讓遊客得以想像古代採礦的艱辛。

模擬江戶時代進行排水工作的假人

模擬江戶時代進行排水工作的假人

從上俯瞰被挖空的礦脈痕跡

從上俯瞰被挖空的礦脈痕跡

繼續深入坑道內,坑道由粗獷的素掘,轉而出現五枚合掌支柱組和馬蹄形鋼板支撐的隧道,我接著進入近代的機械化採礦現場。兒時的我所想像的挖礦就像是鼴鼠一樣挖一條路把寶藏給挖出來這麼簡單,但實際上金香瀨坑只是這座礦山中的上層坑道,下方還有一條搬運礦石的坑道。事業單位透過地質探勘、岩芯鑽探找到山體中的熱液礦床後,會在礦床上下各挖一條坑道接近礦脈,並在礦脈旁挖出連絡上下坑道如微血管般的坑道,接著從中間、從下面將礦脈穿岩破碎之後,藉由重力讓礦石掉到下方的礦車上運出。站在坑道內展示的一條挖空的礦脈遺跡前,只見一條夾在兩側岩壁間、深不見底(解說板表示深度可達30公尺)的狹窄岩縫。我一邊對壯觀的採礦現場感到驚艷,一邊想到原來國中課本上要我們判斷地質事件先後順序的礦脈是長這個樣子啊!

坑道除了挖掘礦石,同時也扮演著人員運送的交通孔道功能。來到光榮立坑的捲揚機展示區,偌大的捲軸纏繞著比手指還要粗的鋼纜,往上方的素掘岩洞中延伸,透過上方的滑輪拉動前方的立坑中的電梯。在電梯後方與下方已經是開放區域之外了。看著深不見底的黑暗坑道,我不知為何想起漫畫《黃金神威》中刺青犯人躲在北海道的礦坑中的劇情;如果有人躲在這座如迷宮般的礦坑中,恐怕真的也找不到他吧。

設於光榮立坑的捲揚機牽引著往返不同層坑道間的電梯,捲軸間的數字則對應到不同坑道的「樓層」。

設於光榮立坑的捲揚機牽引著往返不同層坑道間的電梯,捲軸間的數字則對應到不同坑道的「樓層」。

官方簡介說繞一圈大約只要40分鐘的坑內巡禮,不知道為什麼我居然花了將近1.5小時才走出來。對從地球科學出身的我來說,以前在課本上看了也一知半解的圖片,在坑內用貼近真實的方式展示真的頗為震撼,深深覺得礦業知識也是一個大坑。臺灣北部山區過去也曾是礦業重鎮,但如今只有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將舊有坑道轉型為觀光坑道,其他坑道大多封閉坑口並隨時間荒廢在山林中,錯失了轉型的機會頗為可惜。離開坑道後,坑外還有陳列江戶時代繪畫、礦石文物等資料的礦山資料館,以及假人演示江戶時代鍊銀技術的吹屋資料館,推薦也可以仔細逛逛。不過因為我還有其他行程的關係,只好有緣下次再來拜訪了!


更多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

 京都賞楓攝影漫遊:嵐山、保津峽|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一)

 キハ85系贖罪之旅:大銀杏、天橋立、京都丹後鐵道|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二)

 首訪天空之城:立雲峽眺望竹田城跡|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三)

 國鐵播但線攝影紀行|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四)

 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銀礦山:生野銀山|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五)


探訪時間:2024.12.

完稿時間:2025.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48會員
218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一篇網羅了日本各地的城郭、高塔、神宮、神社,以及世界遺產的文章。 從歷史建築物到自然遺產,介紹了日本的文化與自然魅力。
Thumbnail
這是一篇網羅了日本各地的城郭、高塔、神宮、神社,以及世界遺產的文章。 從歷史建築物到自然遺產,介紹了日本的文化與自然魅力。
Thumbnail
位於兵庫縣北部的生野銀山,擁有長達數百年的歷史,是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重要銀礦山。本文詳細介紹了生野銀山的歷史、開採過程、交通方式以及遊覽體驗,並穿插了許多精彩圖片與影片,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生野銀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瞭解日本近代化工業發展的重要景點。
Thumbnail
位於兵庫縣北部的生野銀山,擁有長達數百年的歷史,是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重要銀礦山。本文詳細介紹了生野銀山的歷史、開採過程、交通方式以及遊覽體驗,並穿插了許多精彩圖片與影片,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生野銀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瞭解日本近代化工業發展的重要景點。
Thumbnail
今年夏天,日本新潟縣的佐渡金山正式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座自16世紀以來生產黃金的歷史名地,不僅對日本歷史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產地之一。隨著遊客的增加,當地經濟蓬勃發展,然而也帶來了交通與餐飲等挑戰。本文將探討佐渡金山的文化歷史、旅遊亮點及未來發展機會。
Thumbnail
今年夏天,日本新潟縣的佐渡金山正式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座自16世紀以來生產黃金的歷史名地,不僅對日本歷史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產地之一。隨著遊客的增加,當地經濟蓬勃發展,然而也帶來了交通與餐飲等挑戰。本文將探討佐渡金山的文化歷史、旅遊亮點及未來發展機會。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日野町位於滋賀縣東南部,鈴鹿山脈的西麓、東臨神山綿向山,總面積117.60平方公里,是一座擁有得天獨厚自然環境的城鎮。大約12000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個地區生活;從舊石器時代末期到繩文時代初期有狩獵採集的紀錄;彌生時代有水稻種植的紀錄;飛鳥時代有百濟文化的傳入;在室町時代成為了蒲生氏的城下町而奠定
Thumbnail
日野町位於滋賀縣東南部,鈴鹿山脈的西麓、東臨神山綿向山,總面積117.60平方公里,是一座擁有得天獨厚自然環境的城鎮。大約12000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個地區生活;從舊石器時代末期到繩文時代初期有狩獵採集的紀錄;彌生時代有水稻種植的紀錄;飛鳥時代有百濟文化的傳入;在室町時代成為了蒲生氏的城下町而奠定
Thumbnail
函南町位於靜岡縣東部伊豆半島的門戶,JR東海道線函南站距離東京站不到100公里,搭乘新幹線到東京約1小時。町內的地形結構從箱根山頂到西部大致分為山地、丘陵地區、平地,山區土壤為第三紀火山灰,周圍有海拔1,004公尺的鞍掛山和海拔799公尺的玄岳,自然景觀豐富,包括被政府選定為百大水源林之一的函南原始
Thumbnail
函南町位於靜岡縣東部伊豆半島的門戶,JR東海道線函南站距離東京站不到100公里,搭乘新幹線到東京約1小時。町內的地形結構從箱根山頂到西部大致分為山地、丘陵地區、平地,山區土壤為第三紀火山灰,周圍有海拔1,004公尺的鞍掛山和海拔799公尺的玄岳,自然景觀豐富,包括被政府選定為百大水源林之一的函南原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源於一趟日本的旅遊為根基,記載從京都到大阪,令我印象深刻的歷史文化與旅遊時光所寫成的回顧篇章。
Thumbnail
這是一篇源於一趟日本的旅遊為根基,記載從京都到大阪,令我印象深刻的歷史文化與旅遊時光所寫成的回顧篇章。
Thumbnail
佐渡島相傳是大約300萬年前由日本海海底的一部分升起而形成,距今約 8,000 年前,佐渡島就開始有人類居住的痕跡,大約2000年前,從山上流下來的土和沙子填滿了島嶼之間的海洋,形成了現在的形狀。在西元724年,佐渡被指定為罪犯流放之地,持續了近700年,期間順德天皇、日蓮上人、世阿彌等人被逐出京城
Thumbnail
佐渡島相傳是大約300萬年前由日本海海底的一部分升起而形成,距今約 8,000 年前,佐渡島就開始有人類居住的痕跡,大約2000年前,從山上流下來的土和沙子填滿了島嶼之間的海洋,形成了現在的形狀。在西元724年,佐渡被指定為罪犯流放之地,持續了近700年,期間順德天皇、日蓮上人、世阿彌等人被逐出京城
Thumbnail
足尾銅山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的備前楯山,1980年,整修後的通洞坑開放「足尾銅山觀光」;2005年,當地的民間組織開始推動銅山以「負面遺產」方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銅山及足尾鐵道被日本經濟產業省列為近代化產業遺產;2009年起,部分銅山及足尾鐵道設施陸續被列為日本之史跡與有形文化財等。
Thumbnail
足尾銅山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的備前楯山,1980年,整修後的通洞坑開放「足尾銅山觀光」;2005年,當地的民間組織開始推動銅山以「負面遺產」方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銅山及足尾鐵道被日本經濟產業省列為近代化產業遺產;2009年起,部分銅山及足尾鐵道設施陸續被列為日本之史跡與有形文化財等。
Thumbnail
從JR備中高粱站轉乘巴士或計程車,往山區1小時左右的車程,會看到一群裝飾著紅銅瓦片的小屋,遊客們首先會感到驚訝,這此山區中竟有如此美麗街景,靜謐中透露出生活感。這個標高550m的「吹屋ふるさと村」街區,在江戶時期因銅礦和紅色顏料「弁柄」而繁榮,1977年由文化廳認定為國之重要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在此山
Thumbnail
從JR備中高粱站轉乘巴士或計程車,往山區1小時左右的車程,會看到一群裝飾著紅銅瓦片的小屋,遊客們首先會感到驚訝,這此山區中竟有如此美麗街景,靜謐中透露出生活感。這個標高550m的「吹屋ふるさと村」街區,在江戶時期因銅礦和紅色顏料「弁柄」而繁榮,1977年由文化廳認定為國之重要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在此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