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臺北監獄考古記(下)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捷運東門站附近,金華街上有一規模完整的日式宿舍群「榕錦時光生活園區」,老樹成蔭景致優雅,很難想像在宿舍後方圍牆內,曾經是一座囚禁犯人的臺北監獄。

臺北監獄自1905年興建以來,歷經時代的變化【詳見這一篇】,2007年至2013年政府針對國有土地推動公辦都更,對臺北監獄周邊土地進行徵收、並於2013年強制拆除地上物,做為社會住宅的預定地(金華特五基地)。

由於基地的重要性及特殊性,政府在興建公共住宅之前,聘請考古團隊進行考古調查研究。龍門考古團隊於2018年進駐,開始進行考古試掘,至2023年陸續出土尖底明溝、燻蒸室等遺構,2024年再擴大試掘,前後花了6年時間,共挖掘了19座探坑及一道尖底明溝,今年初將挖掘與採集結果,做一完整結案報告並向民眾公開展示。

由於部分探坑於作業結束後已封填,僅保留數座供展示與教學。

臺北監獄考古現場

臺北監獄考古現場

史前地層堆積
首先來到第一座探坑,大小為2X6平方公尺,平整的坑壁和坑底,就像個小型蓄水池,全部都人工以徒手挖成的,非常厲害。坑壁上可看到不同顏色的泥土堆疊,叫做「考古地層」。

考古地層是指不同時間或事件形成的土層變化,從這座探坑壁面資訊,可以見到不同文化層的堆疊。這個探坑層共挖了6層(L1~L6),最驚人的是,最底下L6竟然是距今約3,540年前的訊塘埔文化層,L3則是距今約3,040年前的圓山文化層,這兩個文化層都有陶片出土!等一下會在後面的展示間裡看到。

比較特別的現象是,在其他考古遺址上,這兩個文化層通常是有連續性的,但這裡卻出現斷層,且相差了約一公尺。
從L2段層界牆下可見下凹的黏土現象,以及現象中出土的史前陶塊,從此現象的土質與走向分析,顯示這裡原本有一條溪流。加上這裡臨近新店溪,溪水時常氾濫,淹沒整個基地,而且是週期性的循環;因此從地層結構可判斷,整個基地在史前階段它就是一個沼澤、旱地、沼澤、旱地這樣的循環。

更難得可貴的是,這裡所呈現最早的史前時代訊塘埔文化層,是完全沒有被擾動過的地質,是考古學上講的「原始地層」。也就是說,三千多年前這群人生活在這個地方,離開之後過了三千多年才被我們發現,在這三千多年之間,這個地層是沒有被挖掘擾亂過的。

史前地層堆積

史前地層堆積

史前地層堆積

史前地層堆積

史前地層堆積

史前地層堆積

史前地層堆積。壁面有一條狀凹槽,是地質取樣

史前地層堆積。壁面有一條狀凹槽,是地質取樣

史前地層堆積

史前地層堆積

〔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TP13)
靠近探坑口的紅磚堆砌構造物,是司法新村的汙水處理池,汙水處理池就是化糞池。當時司法新村一共蓋了八棟房舍,每一棟都有相同的化糞池設備。

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

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

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

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監獄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監獄,強調公共衛生品質,除建物著重自然採光通風,還規劃有傳染病患隔離獄舍、浴室及下水道系統,已確保環境品質。

考古團隊就發現了一條排水溝「尖底明溝」,沿著臺北刑務所南邊圍牆內側而建。2020年首次發掘出土,至今已揭露的總長度有162公尺。目前這一條尖底明溝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未來興建社會住宅時,會暫時移置他處,等房子蓋好之後,再原地復原。

尖底明溝主體由砂岩石條溝壁與紅磚溝面組合,因溝面呈V狀,故稱尖底明溝。兩側的砂岩石條和監獄圍牆一樣,都是取自台北城城牆石。

在尖底明溝告示牌旁邊,上方正好有一條水管跨越,這一條水管是近代產物。從考古的角度來講,這就叫擾動,好在舊水溝並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且正好可以近距離觀察不同年代物件的差異。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

2023年挖掘尖底明溝的完整樣貌,可見到排列成V字型的紅磚溝底,外圍以砂岩石條支撐(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raw-image


〔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
來到下一個探坑,司法新村的汙水處理池又再度出現,這座汙水處理池的結構更加完整,可看出它的排水方向是採東西走向。

1968年興建的司法新村裡面每一棟建物都設有兩座汙水處理池,所以這塊基地四座建物共有八組,是相當重要的設備。不過比較奇怪的是,團隊在查閱原始設計圖時,卻找不到相關圖面或文字資料。

〔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Y型分流溝(TP15)
汙水處理池的北側有一座V字型的磚造遺構,是臺北刑務所時期的尖底明溝Y型分流溝,這組分流溝與方才監獄南邊圍牆旁的尖底明溝主溝是相連接的。

為何會有這組與水溝呈45度開角的分流呢?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臺北監獄是呈放射狀配置,所以才會有這個走向的分流。它與司法新村四連棟一字型排開的配置是不同的。

不過V字頂端出口的溝體已經看不到,被戰後興建的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給破壞了。

兩個不同年代的設施同時出土且相鄰,非常不可思議。

(左)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右)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Y分流

(左)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右)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Y分流

(左)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右)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Y分流

(左)司法新村汙水處理池、(右)臺北刑務所尖底明溝Y分流

尖底明溝Y分流

尖底明溝Y分流

尖底明溝Y分流

尖底明溝Y分流

尖底明溝Y分流

尖底明溝Y分流

〔臺北刑務所〕燻蒸室

緊接著是2020年出土的燻蒸室,是臺北刑務所時期的設備。前面有提到,臺北刑務所在規劃時除了一般牢房外,還設有傳染病患隔離獄舍,對傳染病防治及院內衛生特別注重,因此考古團隊推測這座燻蒸室是監獄內器物的消毒殺菌場所。

燻蒸室主要結構是使用砂岩石條、紅磚、礫石與混凝土漿砂構成,砂岩石條有1~3層圍成「凸」狀,中間填有礫石。以礫石鋪底這樣的結構方式,可反應日治時期的建築工法樣式。

臺北刑務所燻蒸室

臺北刑務所燻蒸室

臺北刑務所燻蒸室

臺北刑務所燻蒸室

臺北刑務所燻蒸室。礫石鋪底的結構,可反應日治時期的建築工法

臺北刑務所燻蒸室。礫石鋪底的結構,可反應日治時期的建築工法

〔臺北刑務所〕工場基礎
緊接在燻蒸室旁邊的又是另外一組司法新村的汙水處理池,汙水處理池旁邊則是臺北刑務所時期的工場基礎。

在燻蒸室北側空地,原有出土大量的清代陶瓷碎片,原探坑已封密,碎片遺物在後方展示間展示。

臺北刑務所工場基礎

臺北刑務所工場基礎

raw-image
有大量清代陶瓷碎片出土的區域

有大量清代陶瓷碎片出土的區域

〔清代〕紅磚鋪面、〔臺北刑務所〕工場基礎
這一區域著實驚人,清代、日治、戰後三個時代構件同時出現在眼前。

首先是中央的紅磚鋪面,考古隊長說,依照紅磚規格大小推測是清代遺構,屬於地基鋪面,目前在台南地區還能見得到。我詢問是否出土時就僅有一層,隊長表示其他地區通常會看到3~4層堆疊的構造,但這裡的確只有單層,底下就是底層了。

臺北刑務所南側工場基礎於2024年出土,它的南側另有附屬水溝;工場與附屬溝的主體都是由砂岩石條與水泥或混凝土組成,工場南側的槽狀結構水溝則是平底形式。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僅有一層的清代紅磚鋪面

僅有一層的清代紅磚鋪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放腳基礎
探坑前緣的L型構造物,並未做任何標示,一問之下,果然也是建築遺構,這是「放腳基礎」。由紅磚砌成,層數約有7~8層。

「放腳」是建築用語,意思是指建築基礎略寬於建築本身,以提供建築更好的承載力與支撐。
隊長說,類似這樣的遺構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尤其華山車站舊址,就大量出現,文資審查委員看了就猛搖頭。難怪這一塊放腳基礎,連標示都沒有。

raw-image

看完戶外遺構之後,接著回到帳篷內參觀出土文物,以及考古田野工作介紹。

訊塘埔文化層、圓山文化層
考古團隊從探坑中挖掘到許多訊塘埔文化層、圓山文化層的陶器碎片,一般人實在無法分辨差異。
要如何區別兩種文化層碎片的不同呢?隊長解釋,訊塘埔文化主要發現在台灣北海岸一帶,從桃園、八里、淡水、基隆、宜蘭,南邊新城遺址等都有遺跡,訊塘埔文化出土的陶片特色之一,是胎體裡有夾雜火成岩,會有些黑色閃爍的結晶顆粒,相當明顯,且經過時間的變化、風化後,表層會變成"呼呼的"就像千層酥一樣,一摸就酥掉、風化掉了。

但它在沒有風化之前,上面其實是塗了一層「陶衣」,例如赭石類的紅色塗料,赭石粉與水混和後會帶點黏稠性,可塗在陶器上做為陶器表面的陶衣。除了陶衣之外,有些上面還有紋飾,甚至還有彩繪。這一類訊塘埔的陶器,通稱「褐陶」,常見於北海岸一帶,這是區辨訊塘埔文化和圓山文化的特徵之一。
當然還有其他特徵,需要有更多的發掘,並且搭配年代、層位等來做綜合判斷。

此外,也可以透過碳14定年法(※註1)來取得他的年份資訊。隊長說,這次就有送了好幾件到美國鑑定,取得訊塘埔文化層及圓山文化層的年份證明。

考古隊長取出訊塘埔陶片,解說研究方法

考古隊長取出訊塘埔陶片,解說研究方法

訊塘埔文化層出土陶片

訊塘埔文化層出土陶片

訊塘埔文化層出土陶片

訊塘埔文化層出土陶片

圓山文化層出土陶片

圓山文化層出土陶片

圓山文化層出土陶片

圓山文化層出土陶片

清代瓷器與硬陶
在這塊考古基地當中,有大量的清代陶瓷碎片出土,算是意外的收穫。
透過比對,這些陶瓷碎片是來自清代中國東南沿海福建德化地區,由先民帶過來台灣的,由於數量眾多,推測可能是一個龐大家族或聚落。

我比對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從1895年《臺北地形圖》可見到城外廣大農田當中,果然有一個聚落,位置就在臺北監獄的南側基地上!

這批清代的陶瓷器,又可細分為瓷器與硬陶,這兩種都是高溫燒製的陶瓷,是台灣各歷史時期中常見的器物。本次發掘的硬陶上釉較少,多為素燒紅陶,器型以粗質大型儲存容器為主,如缸、甕、以及一些質地細緻的壺。瓷器則是日常食器居多,碗、盤、匙等,另有花盆和礙子。

1895年臺北地形圖。灰色正方形框線為臺北刑務所範圍,靠近南邊有一個聚落

1895年臺北地形圖。灰色正方形框線為臺北刑務所範圍,靠近南邊有一個聚落


清代瓷器

清代瓷器

清代瓷器

清代瓷器

清代瓷器

清代瓷器

清代瓷器,杯、盤、匙

清代瓷器,杯、盤、匙

清代瓷器,碗

清代瓷器,碗

清代瓷器。碗

清代瓷器。碗

日本時代陶瓷碎片與玻璃容器
在眾多瓷器當中,隊長指出一件青花瓷彩繪的杯子,是日本時代的器物。還有許多的玻璃瓶,汽水瓶、藥罐等玻璃器品,都是日本時期的製品。

關於台灣最早出現的玻璃製品,是在17世紀來自中國的輸入品。本土製造的玻璃器則要到清光緒年間才出現,屬於手工吹製,由陳兩陳於崛江町(今莒光街、廈門街、三元路一帶)創立「金義合硝子壜製工場」,主要生產藥瓶。

日治初期,開始有台灣人自日本引進玻璃製造技術,開始出現民生用品;其中以酒瓶為大宗,主要製造商聚集在崛江町。崛江町有一條河流叫「赤池」,每到初夏夜晚,螢光點點,日本人會三五成群,帶著瓶瓶罐罐到赤池溪邊抓螢火蟲,帶著裝滿玻璃瓶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唱著勝利的歌謠,來思念故鄉日本。

昭和年間,做為日本南進基地的台灣開始了工業化的製造,1939年由總督府補助的「台灣高級硝子工業株式會社」創立,並將工場搬到新竹,之後台灣玻璃製造重鎮便轉往到新竹了。而玻璃製品除了原先的酒瓶、飲食容器等常民用品外,也出現醫療儀器、實驗儀器等軍需用品。

戰後,玻璃容器仍是台灣人民日常生活各項器具主要的用品,例如本次發掘出土一件「進馨汽水有限公司」生產的汽水瓶,即是黑松汽水於1950年代起的新包裝喔!

日治時期的青花瓷器

日治時期的青花瓷器

清代的陶片與日治時期的玻璃瓶罐

清代的陶片與日治時期的玻璃瓶罐

日治時期的玻璃瓶

日治時期的玻璃瓶

考古田野方法
這一次考古活動,除了一睹臺北監獄的遺構之外,也見識到考古田野工作的艱辛。從放樣、定坑、探坑基礎建設、發掘、蒐集資料,無一不是徒手作業,且必須和天候、時間賽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考古工作真不如想像來的浪漫呀!

raw-image
raw-image

考古田野現場

raw-image
考古的工具和記錄本

考古的工具和記錄本

在參訪結束後,我在意見本內寫下:「能在臺北監獄舊址上,見到史前時代、清代、日治、戰後等各時期的文化堆疊,相當富有教育意義,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是市民的寶藏,台北市不缺高樓大廈,希望這些考古遺構能夠盡量保存下來。2025.1.6」

帳棚內,掛了一幅國際知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的照片。他在民國38年因「四六事件」受牽連入獄,他在入獄記中如此描述:「臺北監獄是一個很舊、很老的地方。房子是一排排長方形牢房,隔成許多小間,每間牢房大約不到兩米寬,不到三米長、三個人住...每個人的空間,可以夠他躺下,中間有一個小窗戶,一尺見方。房門外鎖,大門有兩吋厚,中間有一個小窗戶,一尺見方.....唯一光線來自門對面牆上的一個小窗戶...每天我們出去到旁邊的一個很小的院子散步十分鐘....這間屋的最後兩塊磚是鬆弛地擺在那裡的,若將他們拿開,兩間屋子便通了」

若是張光直先生知道自己住了幾個月的監獄底下,埋藏有史前遺物,不知道他會如何想呢?

◎感謝龍門考古團隊專業導覽

※註1:碳14放射性碳定年法,亦作放射性碳測年、14C測年方法、放射性14C定年法等,是一種利用碳的同位素14C的放射性來對含有有機物質的物品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威拉得·利比於1940年代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發現了放射性碳定年法,並因此在196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參考資料
1.新竹玻璃的故事 | 民報 PeopleNews
2.日治時期玻璃瓶瓶罐罐 - 開放博物館

avatar-img
14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ik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位在台北市金華街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為日治時期臺北刑務所官舍,2022年完成老屋修復,現為全臺最具規模之日式宿舍群,來到這裡,可感受濃濃的日本風情,是文青網美最愛的打卡景點之一。 在臺北刑務所官舍群的後方有一道圍牆,是昔日臺北監獄圍牆,牆內監獄舊址空地(金華特五基地)是社會住宅的預定地
1920年台北設市、1922年臺北市街名改為町名,臺北城西門以東,沿著衡陽路周邊至新公園的街廓稱「榮町」,仕紳名流冠蓋雲集、熱鬧非凡,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店」也坐落於此,是當年城內最繁榮時髦的商圈,有「台北銀座」之稱。 位於榮町中心位置的菊元百貨店,雖然...
臺靜農先生(1903-1990)是著名文學家與文學史家,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二十餘年。寫書法是臺先生自修功課,也是抒懷解鬱之良方。 臺先生曾自序:「戰後臺北,教學讀書之餘,每感鬱結,意不能靜,惟時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願人知」。 臺先生一生治學,晚年潛心研究金石、澆注書墨,成就斐然...
深秋暖陽灑在靜謐街道上,溫州街25號甫修繕完工的黑瓦日式建築,顯得格外淡雅清幽;院內巨大的榕樹,緊密依附在泥裂斑剝的圍牆上,展現傲強生命力,也見證歲月的軌跡。 這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臺靜農的故居。雖然在臺教授任教臺大27年及退休期間,在這棟宿舍中僅短居六個月,但卻是最足以作為紀念臺教授的空間場域.
從前貫穿大安區農田的水圳,有引自新店溪的清潭溪大圳(瑠公圳)及景美溪的霧裡薛圳,為了方便管理,兩大圳後來整併為「瑠公圳組合」。現在除了還零星隱藏在城市的角落外,多數已地下化...
早年稱「農田水利會」的臺灣農田水利管理單位,在2020年升格為農田水利署,其中,農田灌溉面積最小的瑠公管理處,卻是最會賺錢的單位,包括「金雞母」SOGO百貨,每一年土地租金收入就高達1億元..
位在台北市金華街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為日治時期臺北刑務所官舍,2022年完成老屋修復,現為全臺最具規模之日式宿舍群,來到這裡,可感受濃濃的日本風情,是文青網美最愛的打卡景點之一。 在臺北刑務所官舍群的後方有一道圍牆,是昔日臺北監獄圍牆,牆內監獄舊址空地(金華特五基地)是社會住宅的預定地
1920年台北設市、1922年臺北市街名改為町名,臺北城西門以東,沿著衡陽路周邊至新公園的街廓稱「榮町」,仕紳名流冠蓋雲集、熱鬧非凡,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店」也坐落於此,是當年城內最繁榮時髦的商圈,有「台北銀座」之稱。 位於榮町中心位置的菊元百貨店,雖然...
臺靜農先生(1903-1990)是著名文學家與文學史家,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二十餘年。寫書法是臺先生自修功課,也是抒懷解鬱之良方。 臺先生曾自序:「戰後臺北,教學讀書之餘,每感鬱結,意不能靜,惟時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願人知」。 臺先生一生治學,晚年潛心研究金石、澆注書墨,成就斐然...
深秋暖陽灑在靜謐街道上,溫州街25號甫修繕完工的黑瓦日式建築,顯得格外淡雅清幽;院內巨大的榕樹,緊密依附在泥裂斑剝的圍牆上,展現傲強生命力,也見證歲月的軌跡。 這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臺靜農的故居。雖然在臺教授任教臺大27年及退休期間,在這棟宿舍中僅短居六個月,但卻是最足以作為紀念臺教授的空間場域.
從前貫穿大安區農田的水圳,有引自新店溪的清潭溪大圳(瑠公圳)及景美溪的霧裡薛圳,為了方便管理,兩大圳後來整併為「瑠公圳組合」。現在除了還零星隱藏在城市的角落外,多數已地下化...
早年稱「農田水利會」的臺灣農田水利管理單位,在2020年升格為農田水利署,其中,農田灌溉面積最小的瑠公管理處,卻是最會賺錢的單位,包括「金雞母」SOGO百貨,每一年土地租金收入就高達1億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你想過為何台北第一殯儀館,在繁榮的台北中山區市區內?
Thumbnail
金錦町位於榕錦時光主區的對面,日治時期多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台北刑務所及台北帝國大學教師及官員居住的地方;是日式「雙拼式丙種官舍」,重建時是以日式建築的工法進行整體修繕
Thumbnail
這裡在畫速寫的時候,它被鐵皮圍牆包圍住,那是很久以前的事。讓我當時弄不清楚那是什麼機關場所,只知道是一個很老的日本住宅,外觀看起來很漂亮,只是鐵皮包起來基本上看不到太多東西,還來才知道是台銀宿舍。 淡水台銀日式宿舍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興建於大正五年(1916年),原為臺灣銀行淡水支店長及其他行員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
Thumbnail
​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一棟從民國三十三年建造至今年為八十年老舊建築。從這裡過去作為護衛老蔣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往返士林官邸及總統府途中重要的防護節點。到歷經荒廢爾後、改建成為公民盤據實踐領地。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28號 ​開放時間: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的歷史建築『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是1895年起日本政府在台北城外的第一項大型公共建築計畫,為臺北監獄前身,而今在政府與民間單位的合作之後,已成為一處非常值得參觀的日式生活園區(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這篇就來介紹一下這座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也推薦大家假日可前往造訪。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你想過為何台北第一殯儀館,在繁榮的台北中山區市區內?
Thumbnail
金錦町位於榕錦時光主區的對面,日治時期多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台北刑務所及台北帝國大學教師及官員居住的地方;是日式「雙拼式丙種官舍」,重建時是以日式建築的工法進行整體修繕
Thumbnail
這裡在畫速寫的時候,它被鐵皮圍牆包圍住,那是很久以前的事。讓我當時弄不清楚那是什麼機關場所,只知道是一個很老的日本住宅,外觀看起來很漂亮,只是鐵皮包起來基本上看不到太多東西,還來才知道是台銀宿舍。 淡水台銀日式宿舍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興建於大正五年(1916年),原為臺灣銀行淡水支店長及其他行員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
Thumbnail
​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一棟從民國三十三年建造至今年為八十年老舊建築。從這裡過去作為護衛老蔣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往返士林官邸及總統府途中重要的防護節點。到歷經荒廢爾後、改建成為公民盤據實踐領地。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28號 ​開放時間: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的歷史建築『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是1895年起日本政府在台北城外的第一項大型公共建築計畫,為臺北監獄前身,而今在政府與民間單位的合作之後,已成為一處非常值得參觀的日式生活園區(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這篇就來介紹一下這座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也推薦大家假日可前往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