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裡的新聞雖然有傳播經濟、產業景氣、企業營運狀況等相關資訊,但有些新聞是隨著股價波動而被想到或編出來的利多(利空),例如當股價大跌時,會有些投資人想知道究竟是為什麼跌?是否產業或企業出了什麼問題?有這樣的需求,自然會有新聞資訊的供給,股價波動是許多不同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很難斷定哪一個是主因,但新聞的呈現卻必須是看起來可以提供權威合理的解釋,以滿足投資人、閱讀者的的需求,只好編出一個看似合理,符合情境的理由。
AI供應鏈相關個股股價大跌,外資賣超,在新聞出現下修需求、出貨時程遞延等理由,導致股價下跌,但是讓股價下跌的原因可能還有台幣弱勢、股價太貴、利率變化引起的資金流出、大戶在高檔減碼、景氣轉弱......,這些原因共同影響才讓股價下跌,需求下修或出貨時程遞延等原因只是剛好拿來當藉口,而且匯率、利率、籌碼、景氣、股價等各種問題早就已經存在,若股價不跌就沒有新聞會去關注,要等到股價下跌才會被想起來。
股價不跌就不會出現利空的新聞,實際利空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想起,換一個說法是:風險隨時存在,不過投資人沒有意識到,或是輕忽風險的存在,但是主力大戶早已經開始調整,籌碼狀態的變動,加上原本存在的景氣與資金風險,遇上觸發市場情緒的事件,就會讓股市大跌,不過情緒因素來得快、也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