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2年一出版,這本書就非常的暢銷,身邊好友也很推薦,遲遲到近期才讀了它。讀著蛤蟆與蒼鷺(心理師)的對話,就像跟著他們進行一回又一回的諮商,忍不住一直往下翻,想知道下一次的諮商他們又是如何進行。
閱讀這本書深刻的了解到一個人的人格養成與原生家庭有非常大的關係。看著蛤蟆,也思考著自己與父母。父母盡其所能給出他們最好的資源及照顧,但養大孩子的這一大段路,大概也沒有人是天生的專業父母。在他們用盡全力的照顧及愛護下,不免也有傷害或剝奪孩子自我的時候。
蛤蟆的倚賴、害怕表達自我,以致壓抑自己的情緒,走向憂鬱。在諮商的過程中,他開始一步步正視自己的情緒,進而了解悲傷從何而來。原來人格的養成源自於幼兒時期的環境,父親從小到大對他的苛責及批判,以致他發展出的「適應型兒童」是接受家長或他人總是對的,本能的學會了附和與順從。
課程讓蛤蟆了解到他的悲傷是來自幼兒時期的影響,他一度怨懟父母及身邊的朋友,是他們的嚴厲、批判讓蛤蟆養成今日的人格,因此陷入悲傷、憂鬱。「沒別人了,我就是要怪他們,是他們害我這輩子過得這麼慘的...」
此時蒼鷺難得在諮商中給了蛤蟆另一個可能的選項:原諒及負責。(多數時候蒼鷺是用引導的方式,讓蛤蟆道出自己的想法,進而理解自己的行為。)
看了這一段心裡很有感觸。我就是那個從小到大被說很乖的孩子,總能得到很多的讚美、誇獎。一路走來平安順遂,雖然我也喜歡現在的生活和自己,但在某些時候,確實感覺到自己缺乏自信,同時不夠大方。
從小父母教我對自己負責,做事情要認真。我很乖的照單全收,份內的事大多不用他們擔心。他們習慣了這樣的我,在日常裡他們不特別誇獎,但表現不好時的責備少不了。從小媽媽就常跟我說「要大方一點」、「要抬頭挺胸,要有自信一點」,她看到我的短處。但也不了解為何我總是無法變成落落大方的樣子。
封底引用了溝通分析創始人 艾瑞克‧伯恩—「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
面對自己人格上的短處或不足,或許可以歸因於童年的成長及環境,知道自己為何有這樣的行為、習慣及性格。但蒼鷺也告訴我們,我們是能對自己負責的。「活的真實,就是誠懇地回應當下的需求,如此便能打破從童年延續的因果循環,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的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即使在性格上確實有值得再學習、改進的地方,但也沒什麼好指責父母的,他們帶給我的是更多更多,即使我少了自信與大方,但我同時也是一個有安全感而且穩定的樣子,性格上其他的美好也是來自於他們。至於蒼鷺這一段話很安慰到我,即使來到了30+,只要願意真誠面對自己的感受及情緒,都還是能有改變的可能。
不知不覺就翻完了這本書,這是一本願意跟朋友分享,但不會被二手拍段捨離的好書。看一看,思考一下,下回還可以再思考思考,跟自己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