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2023/11/2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書中提及關於以下這些課題,藉由故事的方式和淺顯易懂的手法讓讀者了解。

  1. 憤怒
  2. 共謀
  3. 情商
  4. 潛意識
  5. 自我審判
  6. 適應性兒童
  7. 挑剔型父母
  8. 兒童的自我狀態
  9. 父母的自我狀態
  10. 成人的自我狀態

  自我審判這個名稱,第一眼看到時會覺得這是本關於心理層面的書,用審判這個詞是否有些太過直接,就如書中蛤蟆先生總是悶悶不樂,即使別人安慰他也開心不起來,於是有人提議讓蛤蟆先生去諮商,這時才有以下的對話。

諮商師(蒼鷺)「你要不要告訴我為什麼會來這裡?」

蛤蟆先生:「他們(朋友)要我來的,他們說我需要諮商,又剛好在報紙上看到你的名字。我已經準備好傾聽你的意見,我會按照你認為最好的方式去做。我知道他們都是為我著想。」

諮商師(蒼鷺)「那麼到底誰是我的當事人,是你還是他們呢?」

諮商師(蒼鷺):「你的朋友要你接受諮商,好減輕對你的擔憂。你想要接受幫助,似乎也是為了討好他們。所以我在想,我的當事人其實應該是你朋友。」

  這件事是我們自己想要做的還是別人希望我們做的,這有很大的差別,就如上述的對話,朋友給蛤蟆先生的提議是去諮商,但蛤蟆先生是真的想諮商嗎?他想諮商的又是什麼?還是如諮商師所說「只是討好朋友?」若是這樣,他內心真正想諮商的事,依然在那沒有消失,因為可能連蛤蟆先生都還不知道自己所要諮商的是什麼。

  講回「自我審判」。指的不是審判自己的想法對或錯,而是要審判自己的內心,到底疑惑的是什麼,心情變得悶悶不樂的根源是什麼,是因為什麼樣的經歷而讓自己沉浸在這。當然,在知道後要表達出來也是一個困難所在,勇敢踏出那一步,克服恐懼、害怕、不安感更是不容易,「相信自己」這句話也許老套,但確實是最實用的方法,相信自己,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或所經歷的故事,雖然會像把傷痕扒開,但也因為把傷痕扒開它才會完全復原,現在的樣子或許就只是結痂的假象而已。

75會員
100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