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的短篇小說集《花開少女華麗島》,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背景,書寫台灣士紳與在台日本家庭中少女們的情感糾結,探索著身份認同的議題。
這樣的背景與主題本就很鮮明,但最觸動我的,是各種臺灣花樹現身的場景。
桂花在台灣是銀色的,在日本卻是金色;內地綻放的是櫻花,本島則是苦楝。冷白竹花意味著離別,紅豔木棉寄託著熱烈心願,而合歡樹上的顫動花蕊,映照著少女們對夢與愛的追尋。
作者對少女、百花的細膩描寫,悄悄在我心中的某處重現了那個時代。即便是虛構故事,我卻從那些自然景物中找回了什麼,那些在歷史課本中讀不到,在長輩口中聽不出的什麼。
而讀完《花開少女華麗島》後,我好像看見了。奶奶口中的記憶開始有了畫面——女工們在工廠中唱著六十年前的情歌、奶奶被稱讚挑的茶葉品質好,沒有用梗充重量灌水、因被嫌腳粗憤而跑到市場想買昂貴的絲襪(奶奶到現在都還天天穿著短絲襪)。現在想起,腦中的畫面除了人物,背後模糊的景物、缺失的氛圍似乎才真的開始顯現。
這就是文學的魔力吧,時代小說的魔法,讓人能從已然的過去,不斷看見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