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源始》與被遺忘的「理解」:找回純粹的好奇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打開《物種源始》,就像踏進了有關未來的神話。


在這場神話中,我失去了既有身份,穿梭於各種存在的意識之間。有時為人,有時為他物,時而觀察,時而被觀察。這種身份和視角的持續切換,讓我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存在感,像空氣般通透,與所有「自身之外」,包含人類,有著同等的距離和互動。


這種新鮮的存在感激發了某種求知慾望,讓我不斷琢磨「其他存在」是誰,是什麼,有什麼樣的生存課題或生命意義;想知道我是誰,我又處於什麼樣的世界。這種純粹「因想要理解一切而生的好奇心」,是這本書給我的最大禮物。


曾幾何時,現實生活中的「理解」,似乎不再是意圖本身?


我必須在這三十分鐘內,讓你知道我的想法;我必須在這一小時裡,和你一起想出解方;我必須瞭解你的輪廓,為了觸及你。理解,漸漸成了「為了成功傳達」的手段。


我使盡智識,來合理化短時間內所接收到,但卻片面的訊號。理出因果,然後稱其為理解。我懂你的感受,但你可以——;我完全理解,你其實只要——;我想問問你的看法,(以利於我判斷)——:而不是一句簡單的,「你在想些什麼?」


這幾年驅動我「想理解」的動機,原來是效率啊…


過度專注於世俗目標,我常忽視了對話者的主體性。這在職場上確實能帶來許多好處,省下不少情緒成本。然而,這種習慣也影響了我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我不明白為什麼沒有特別原因,還要整天待在一起,沒事的話為何還要一起出去。啊,原來是因為我並不真正關心你,以及我與你的關係?


回顧過去,明明也曾有著——想參透一切的好奇之心,隨時打開知覺官能,不想錯過來自外界的語言、動作、情緒與氛圍。我想認識更多,觸摸更多,理解並體會每個人的心智,由衷想知道不同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然而,這純粹對外界的好奇與關心,似乎在時間的消磨和階段的轉變中被留在原地。


只能慶幸,在這樣的時刻遇見了金寶英的《物種源始》,讓我重新思考「理解」背後的意涵。並提醒自己,專注向前的同時,仍可以回望周遭,感受花草、人與生機,感謝每個相遇,珍惜每段關係。是啊,希望我別再忘記,世界本就是這麼遼闊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20
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img
ling☕️的沙龍
5會員
10內容數
書籍、影劇觀後感
l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0
楊双子的短篇小說集《花開少女華麗島》以日治時期臺灣為背景,細膩描寫臺灣士紳與日本家庭少女們的情感糾葛,並透過豐富的臺灣花卉意象,探索身份認同議題,喚起人們對歷史與記憶的重新審視。
2025/01/20
楊双子的短篇小說集《花開少女華麗島》以日治時期臺灣為背景,細膩描寫臺灣士紳與日本家庭少女們的情感糾葛,並透過豐富的臺灣花卉意象,探索身份認同議題,喚起人們對歷史與記憶的重新審視。
2025/01/20
從個體追求的意義到集體的匯聚,反思個人在面對無奈的現實時,如何保有正向的體悟,並成為一股積極的力量。
2025/01/20
從個體追求的意義到集體的匯聚,反思個人在面對無奈的現實時,如何保有正向的體悟,並成為一股積極的力量。
2025/01/20
《黃色臉孔》是一本值得深入探討的書籍,探討了文化挪用、取消文化以及主角茱恩複雜的心理狀態。本文從個人閱讀體驗出發,思考茱恩的行為動機,並反思社會價值觀對個人價值觀的影響。
2025/01/20
《黃色臉孔》是一本值得深入探討的書籍,探討了文化挪用、取消文化以及主角茱恩複雜的心理狀態。本文從個人閱讀體驗出發,思考茱恩的行為動機,並反思社會價值觀對個人價值觀的影響。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逆習慣》探討人類原始本能4F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從演化生物學角度,大腦自動執行的生存模式可能已不再不適合現代生活。透過書中案例展示好奇心如何帶來成功,以強調這是可被培養的態度。並引用名人智者觀點,結合理論與實務,闡述培養好奇心對突破思維限制的重要,並提供具體建議。
Thumbnail
《逆習慣》探討人類原始本能4F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從演化生物學角度,大腦自動執行的生存模式可能已不再不適合現代生活。透過書中案例展示好奇心如何帶來成功,以強調這是可被培養的態度。並引用名人智者觀點,結合理論與實務,闡述培養好奇心對突破思維限制的重要,並提供具體建議。
Thumbnail
  當人過早地「知道」,卻未曾「親歷」那些本來應該要在屬我的經驗中一一被揭露的世界真相時,個體性的意義消散了,經驗的通常本性被破壞,「個體經驗」不再可能。這時,人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不可理解的,但作為故事主角,不可理解很可能會破壞讀者/觀眾體驗。
Thumbnail
  當人過早地「知道」,卻未曾「親歷」那些本來應該要在屬我的經驗中一一被揭露的世界真相時,個體性的意義消散了,經驗的通常本性被破壞,「個體經驗」不再可能。這時,人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不可理解的,但作為故事主角,不可理解很可能會破壞讀者/觀眾體驗。
Thumbnail
作者 : 羅伯.唐恩 譯者: 楊仕音, 王惟芬 內容 : 這是一本從演化角度談論我們人類的身體、行為、想法以及目前遇到的總總情況與挑戰的書籍,雖然內容談到寄生蟲、基因、細胞、演化等概念,但讀起來卻不艱澀,作者常透過一種旁白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複雜的概念,讀起來有趣又豐富,以下就書內幾點我印象深
Thumbnail
作者 : 羅伯.唐恩 譯者: 楊仕音, 王惟芬 內容 : 這是一本從演化角度談論我們人類的身體、行為、想法以及目前遇到的總總情況與挑戰的書籍,雖然內容談到寄生蟲、基因、細胞、演化等概念,但讀起來卻不艱澀,作者常透過一種旁白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複雜的概念,讀起來有趣又豐富,以下就書內幾點我印象深
Thumbnail
最近把《Sapiens》重讀了一遍,回頭去看,源於跟韓國同事的談話時提到這本書,我記得看過,但內容一片模糊,覺得心虛,重新再看,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看完,在記憶模糊之前,簡要紀錄,至少證明走過一遭。
Thumbnail
最近把《Sapiens》重讀了一遍,回頭去看,源於跟韓國同事的談話時提到這本書,我記得看過,但內容一片模糊,覺得心虛,重新再看,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看完,在記憶模糊之前,簡要紀錄,至少證明走過一遭。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探討「人類思考本質」的書,不論是比較人類與動物認知模式的差異、或是分析人類智力發展的起源與過程,以及:好的「為什麼」是如何帶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錯誤的因果結論和人的天性,又是如何發生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探討「人類思考本質」的書,不論是比較人類與動物認知模式的差異、或是分析人類智力發展的起源與過程,以及:好的「為什麼」是如何帶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錯誤的因果結論和人的天性,又是如何發生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作者: 賴瑞和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6/17
Thumbnail
作者: 賴瑞和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6/17
Thumbnail
只是吸收生態知識、科學知識並無法成為一個能夠以生態觀、科學觀進行思考的人。 思考模式的養成是一個綜合又繁複的過程,也因為如此,對多數人而言,很難直觀地理解該如何培養思考。 而這正是我十分佩服日本書籍的地方!​
Thumbnail
只是吸收生態知識、科學知識並無法成為一個能夠以生態觀、科學觀進行思考的人。 思考模式的養成是一個綜合又繁複的過程,也因為如此,對多數人而言,很難直觀地理解該如何培養思考。 而這正是我十分佩服日本書籍的地方!​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為什麼知識讓我們更疏離? 近年來,升學主義的思維不斷在台灣被檢視與批判,大家不甘於以「競爭」的角度看待學習,卻又不得不被捲入這龐大的競爭體系中。大學的普設,非但沒有讓學生更清楚自己對該學科的熱情,反而成為另類的「職業訓練所」,彷彿文憑是獲取更好工作機會的門票。 如今人們讀大學,不是為了與群體一同追尋
Thumbnail
為什麼知識讓我們更疏離? 近年來,升學主義的思維不斷在台灣被檢視與批判,大家不甘於以「競爭」的角度看待學習,卻又不得不被捲入這龐大的競爭體系中。大學的普設,非但沒有讓學生更清楚自己對該學科的熱情,反而成為另類的「職業訓練所」,彷彿文憑是獲取更好工作機會的門票。 如今人們讀大學,不是為了與群體一同追尋
Thumbnail
這本「人類大歷史」是我近年來看過最精彩的書,讓我了解原來歷史書可以這麼有趣外,也驚嘆作者的學識淵博和用心,聽說他會為每個翻譯版做內容的調整,讓當地人可以更加理解書中的範例,像是書中有些內容直接拿「台北」當作對比,讓我更能了解其中的意義。
Thumbnail
這本「人類大歷史」是我近年來看過最精彩的書,讓我了解原來歷史書可以這麼有趣外,也驚嘆作者的學識淵博和用心,聽說他會為每個翻譯版做內容的調整,讓當地人可以更加理解書中的範例,像是書中有些內容直接拿「台北」當作對比,讓我更能了解其中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