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國中三天文藝營旁聽心得:閱讀、寫作與人際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50121花崗國中文藝營旁聽中

閱讀*理化

講師:何憶婷老師(中山國中)

憶婷老師開始說課

憶婷老師開始說課

說明文閱讀理解策略(理化篇)

鉛筆用於學習指引,裡面的引導語都可以用到課本中。

先見林(預測:標題、總說),再見樹(斷句:標點符號、邏輯字詞斷句)。

歷史課本常見的是事件、政策、變化,事件和政策常有因果關係,有些是事件促使政策,有些是政策導致事件。



文字藝數

講師:莊惟棟教授(淡江大學)

莊教授說明魔數手法

莊教授說明魔數手法

科學證明(Joho於1988年提出認知負荷理論),人類的大腦如果沒有特別記憶,人類的大腦記憶只能寄至20秒的短存,可以記住七位元。

#約瑟夫數列

#蚊帳的故事、中央車站的電影

#善良這件事情



煮一碗好喝的海龜湯

講師:邱以正老師(岳明國中小)

老師分享很棒的書籍,並講內容擷取精華,讓學生們實作

老師分享很棒的書籍,並講內容擷取精華,讓學生們實作

出處:《學霸作文》

老師推薦此書,後面內容也是從此節錄出來

老師推薦此書,後面內容也是從此節錄出來

人物描寫

1表情

1-1五官特徵

1-2臉部表情

1-3身材穿著

2說話

2-1口頭禪

2-2語氣/語速/音量

2-3口音/方言習慣

3行為

3-1小動作

3-2習慣方式

顯微鏡作文法

1專有名詞:多使用專有名詞,讓描寫更加精準具體。

例如:一棵樹→一棵木棉樹

2移動鏡頭

(1)聖誕晚會(選擇主題/對象)

(2)分鏡一:舞台(依序描寫分鏡)

3形容詞→動詞

(1)找出原本形容詞

(2)根據情境,想動詞

(3)用動詞改寫原句,增加動態



閱古.讀今 文學中的議題覺察

講師:蘇怡臻老師(國風國中)

怡臻老師透過書籍中的文字,讓學生看見更深層的內容

怡臻老師透過書籍中的文字,讓學生看見更深層的內容

.82年的金智英

  老師讓學生閱讀不同得小段落,從段落中看見原生家庭、求學階段、進入職場、自組家庭,透過練習回答問題

一、主角身分

二、主角遇到什麼問題

三、這個問題是否可能成為現實許多人的困境

四、請將這個多數人的困境命名為某種「議題」

以82年的金智英來解析

一、主角身分:女性

二、主角遇到什麼問題:被歧視、被差別對待、承受刻板印象、負出被視為理所當然

三、這個問題是否可能成為現實許多人的困境:是

四、請將這個多數人的困境命名為某種「議題」:性別(性平)議題

.類似書籍:

喂,穿裙子的!

穿裙子的男孩


.別告訴愛麗絲

.巧克力戰爭

.漢娜的遺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八尺門的辯護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

.火神的眼淚


從《詩經》中

〈國風.碩鼠〉

〈石壕吏〉杜甫

英國布雷克〈掃煙囪的小孩〉,在作者死後,改變了英國社會,廢除了童工。

一系列老師介紹種種的文本,告訴學生們,文字的力量,文人能夠透過文字穿透時間,改變社會、世界。

  許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文字,才有突破的窗口,累積、醞釀直至成熟那天,而這些,被稱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因此,當我們學會了在文字中看見社會關懷的精神與能力,你的表達、你的題材,就多了一種選擇。

,杜甫的詩中可以看見除了自己,還關懷著當時的社會

  子彈打不穿城牆,筆卻能左右生死,不要輕忽文字的力量,相信,文字可以改變世界。



正向人際關係

講師:莊越翔老師

講師與學生們溝通

講師與學生們溝通

.怎麼說人際關係不錯?請說一個指標。

→為別人找想。

→做事情的時候會想到別人。

→隨約隨到,比如約打球。


.經驗分享

→愛的鼓勵

更努力or換方法

→愛的大鼓勵

倆倆眼神相對成為一組,然後討論如何可以拍得更大聲。

人際關係的起點→進步

.吸引學生注意

ㄍㄋㄋㄐㄅ→過年你加班、過年能舉辦

.改變從不習慣開始

別人因我變得更好,我因為你變得更好

.物以類聚遊戲

  同類聚在一起,當我說物以類聚,你們要說聚什麼,這個遊戲是站著玩,找到人就坐下,我們抓坐後坐下。該輪遊戲結束後,要向隔壁說掰掰。

→生理性別

  當發現團體在女性分成兩團時,用幽默的語氣說這組確認過眼神就坐下,但沒有考慮過你們XD,所以這組是女生,那你們是?

→年級

→血型

  老師要對血型有一些正向的優點來說明,尤其是學生不知道這個血型的優點時。

→喜歡同一個老師的課程

  討論老師的優點讓你那麼喜歡,然後等等頭髮最長/小組指出最愛說話的人先說。

※透過這個討論就可以看出小組中的領導者。

.重新打散分組,報數分組

  第一輪,讓大家重新互相認識,把名牌朝向大家,然後把吊牌的繩子夾成一圈,一個人自我介紹:「我是OOO」,其他人就要舉繩回答:「OO好。」

  第二輪,說自己現在的心情,然後一起舉繩。講師表示名牌當作選票,想了解他的心情,就把票投給他,等等票高的說明自己的心情緣由。

  第三輪,各組都分享完再把卡插回原位,請組員雙手握繩,我曾經在寒假有過的經驗,上下震動是我也是,左右移動是我沒有。

  第四輪,選隊長。剛剛在做的事情是欣賞別人的優點,可以大方地說出選擇對方的原因。

→好人際從良好溝通開始。


.休息過後,回顧上一堂課程的感覺,講過的感受就不能再說。

擁有好人際的四大步驟,看見、好奇、喜歡、分享。

.在大合照裡面,你會先看誰?

.可可夜總會

→除了死亡之外,真正的死亡是被他人遺忘。

.社死

歸屬感與重要感,讓成員覺得有被需要的感覺。


.從圖書館選三本書

  選三本書,看看封面,看看後面的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三本書。回到座位後,講師要學生們疊起來,書籍海拔最高的先說,講述自己為什麼會選這三本書籍,為什麼會代表你,或是喜歡的原因。

  每個人拿一本書,在對方分享書籍後,對那個人產生好奇,想了解更多,請把那本書進行投票給對方。然後日本綜藝節目,會發出ㄟ~~~的聲音,所以ㄟ是表好奇,想要了解,所以同學們等下要問問題,請他回應。

.當我們聽別人的故事,我們會看得對方。

  要讓別人記得你,你也要先看見別人。


.人際的好原則:好的印象、第一印象、友好訊號。

.友好訊息:善用生理影響心理,眉毛閃動、傾斜頸部、自然微笑。

.為自己打氣,我是神力女超人,我很厲害,我等等上台沒有問題。

兩個男同學的一樣不一樣

  找出兩個人的不一樣,但是要肉眼不可見的才能說,答案不確定的不能說,太過隱私的不能說,請各組討論一樣和不一樣。

→學到的東西一樣,血型不一樣。

→同樣的班級,座號不一樣。

→一樣參加音樂班,使用的樂器不一樣。

→生理性別一樣,心理性別不一樣(?)X掉別人出櫃不可以

→同樣是管弦樂團,但是位置不一樣。

→同樣穿長袖,但是件數不一樣。

請問找一樣比較不容易,還是找不一樣比較容易?

剛剛在做的事情,是找共同點。

.人際的好原則:相似法則,建立共同點、找出共同經驗。

當有共鳴的時候,就是很好的連結,可能會有很多的對話空間。


吸引力法則

你想要吸引到什麼樣的人,就讓自己也成為那樣的人。

意見拔河

意見拔河

.喜歡吃甜VS喜歡吃鹹

  人與人之間是否會因為吃的不同而產生爭執?喜歡甜鹹並無對錯。

.喜歡線上VS喜歡實體

  剛剛是絕對的多數,如果今天是班會投票,少數人的心情會如何?

學生回應很爛,那麼對方為什麼會選線上?

→線上可以做別的事情,有自己的時間

那你們猜測為什麼對面會喜歡實體?

→因為可以跟別人玩。

喜歡線上的原因是?

→線上最大的優點是不用換衣服、可以晚起。

  這三個人士非常少的少數,無發互相理解就會變成霸凌。

當他人與我的喜歡不同?會有什麼感覺?

.喜歡粉色VS喜歡其他色

全班只剩下一個人跟大家不一樣,這個人的感受是?

→這個人可能被排擠、極端的可能會爆炸,每天攻擊全班。

.當我看到胖虎在欺負大雄我會?

靜香:不作為VS小夫:幫腔笑VS胖虎:一起揍VS小叮鈴:喊停止

  霸凌的結果是當霸凌者少,當班上越來越多人站出來,霸凌者就會消失。

我發現剛剛有很多靜香團,請問你不作為的原因是?


周杰倫 Jay Chou【等你下課 Waiting For You (with 楊瑞代 Gary)】

→從影片中你看到什麼?女孩子是否會喜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欲,施於人

→用別人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利他價值

→專業價值:提供能力、貢獻他人

→附加價值:舉手之勞、生活小事

請在便利貼上面寫下自己的兩個優點或是以上的優點?

兩兩一組,分享內容。

現在,請交換便利貼,你現在要介紹隔壁的人給別人認識,你要介紹他的好給別人認識,至少介紹三次給不同的人。

  我們在練習的是看見別人的優點,看見平常他人的通訊軟體上面分享作品,可以看見它的優點。

讚美法則:誠懇的讚美、適切的讚美。

卡內基說:人們渴望真誠的讚美,這是人類永遠不滿足的渴求慾望。

真誠不奉承,讚美要具體,培養接受讚能力。

  當人讚美的時候,其實就可以說謝謝,在華人的謙和裡,常常會沒自信,當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長出自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的沙龍
5會員
43內容數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2025/04/27
這篇文章提供了關於行動研究的課程筆記,涵蓋其核心理念、目的、發展背景、實施步驟、資料蒐集方法、不同形式以及研究者反思的重要性。內容深入淺出地解釋了行動研究與傳統研究的差異,強調參與者賦權、實務應用和持續改進的重要性。文章也介紹了影像發聲法,並提供了反思能力提升技巧以及行動研究常見問題的解答。
Thumbnail
2025/04/27
這篇文章提供了關於行動研究的課程筆記,涵蓋其核心理念、目的、發展背景、實施步驟、資料蒐集方法、不同形式以及研究者反思的重要性。內容深入淺出地解釋了行動研究與傳統研究的差異,強調參與者賦權、實務應用和持續改進的重要性。文章也介紹了影像發聲法,並提供了反思能力提升技巧以及行動研究常見問題的解答。
Thumbnail
2025/04/13
本篇文章提供一份關於研究倫理的課程筆記,涵蓋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後應注意的倫理議題,並探討知情同意、保密性、匿名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等重要概念。文末更點出後設倫理反思,以及研究者應肩負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2025/04/13
本篇文章提供一份關於研究倫理的課程筆記,涵蓋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後應注意的倫理議題,並探討知情同意、保密性、匿名性、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等重要概念。文末更點出後設倫理反思,以及研究者應肩負的社會責任。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探討行動研究中的三種取向:科學技術取向、實務道德取向和解放/批判取向,並說明不同取向的研究主體、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標。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探討行動研究中的三種取向:科學技術取向、實務道德取向和解放/批判取向,並說明不同取向的研究主體、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
Thumbnail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
Thumbnail
我在12月中有了機會前往台灣最重要的華德福基地之一:宜蘭慈心華德福觀課!這次謝謝慈心的詩閔副校長為我安排了二位資深老師的課程:穆傳蓁老師的《營養學》、郭朝清老師的《圓錐曲線》,2門8年紀乍看都是很硬的課,將為我帶來什麼樣的養分,實在令我期待。
Thumbnail
我在12月中有了機會前往台灣最重要的華德福基地之一:宜蘭慈心華德福觀課!這次謝謝慈心的詩閔副校長為我安排了二位資深老師的課程:穆傳蓁老師的《營養學》、郭朝清老師的《圓錐曲線》,2門8年紀乍看都是很硬的課,將為我帶來什麼樣的養分,實在令我期待。
Thumbnail
因著淑如理事長熱情,去年更有了機會可以入校親眼去見識一下潮厝華德福教育的現場。謝謝協助安排的秀姿老師、斐茹老師,還有中學部的幾位老師(昭佑、喬木、致德、郁儒、壹婷、惠萍老師等),我12月總算有機會踏入真實的教學場域,看老師們發揮的魔法了!期待這又會是一趟奇妙旅程,一如潮厝總是給我的那樣。
Thumbnail
因著淑如理事長熱情,去年更有了機會可以入校親眼去見識一下潮厝華德福教育的現場。謝謝協助安排的秀姿老師、斐茹老師,還有中學部的幾位老師(昭佑、喬木、致德、郁儒、壹婷、惠萍老師等),我12月總算有機會踏入真實的教學場域,看老師們發揮的魔法了!期待這又會是一趟奇妙旅程,一如潮厝總是給我的那樣。
Thumbnail
想到學習,你想到的是考試,還是作業?你知道心智圖思考法、關聯聯想記憶法對學習的成效嗎?當你厭倦了老師台上授課,台下紙筆抄錄的學習模式,試試看新鮮的體驗式教學吧!在雜學校展覽中,中華學習體驗分享協會以醒目、簡單的白字搭配紅紫色的背板,將創辦核心概念明確、清楚地讓大眾看到。
Thumbnail
想到學習,你想到的是考試,還是作業?你知道心智圖思考法、關聯聯想記憶法對學習的成效嗎?當你厭倦了老師台上授課,台下紙筆抄錄的學習模式,試試看新鮮的體驗式教學吧!在雜學校展覽中,中華學習體驗分享協會以醒目、簡單的白字搭配紅紫色的背板,將創辦核心概念明確、清楚地讓大眾看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