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來說,曾有老師提到"民生精油"跟"醫療級精油",因為對這兩個名詞有疑問所以也在社群向廣大的網友發問,結果也有許多已經具備國際證照資格的芳療師其實從未聽過這樣的分類方式
好吧~先不論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名詞,確實在不同品牌的精油中,聞起來的味道層次可能就有差異,或是你要用"韻味"、"厚薄"、"濃淡"形容都好
不過,就芳"療"來說,重點在於精油的化學成分,所以問題應該是,不管"厚或薄"、"濃或淡" 這些精油的成分是否有差異?
若無,那麼其實要買濃要買淡就是個人喜好。若有?那麼是否有"「濃、淡何者較優」的問題產生?
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可以對手上的每一瓶精油化學成分與佔比都一清二楚嗎?但這不可能啊~每批精油,植株本身跟萃取方式的些微差異都會影響到它的化學成分,頂多只能知道占比前幾項的成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又說精油"少就是多",有時精油的療效差異就在那些微的成分上不是嗎!
(好吧~關於"掌握精油主要成分作為芳療的運用" vs "有時精油的差異就是來自細微成分與其他精油產生的協同作用",有時我覺得有點見風轉舵的感覺?!)
回到"氣味比較厚"或是"氣味比較薄",最簡單的解釋:蒸餾時的水多料少=薄,水少料多=厚,當然沒有說哪一個是對的,或是哪一種就是比較好
假設~正常水料(A牌精油) VS 水多料少(B牌精油),萃取出的精油氣味厚薄有差異,化學含量理論上也是有差異的
例如 A牌:甲分子30%,B牌:甲分子10%
那~3滴B牌可以當1滴A牌用嗎?
簡單的舉例,我們知道殺菌要拿75%酒精,那沒有酒精拿20罐台啤可以嗎?一瓶4%的話20瓶這樣也不能算是80%啊!
所以無法這樣取代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那~到底有沒有所謂"民生精油"跟"醫療級精油"的分別?只能說市面上的精油要找到"每一批"都完全化驗成分且標示的實在不容易,就算找到了,那"民生精油"跟"醫療級精油"的標準在哪裡?只能說在購買精油時,選擇可靠的大廠牌,至少在絕大部分的分子比例上應該不會與教科書上差太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