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怎麼聽見的?探索耳朵裡精密構造的運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海倫凱勒曾說:「聽不到,使我與人隔絕!」
聽覺,是人與人之間,聆聽、溝通、交流的橋樑與紐帶。

雖然聽覺系統和其他器官系統比起來,非常渺小,卻是人體最精細的構造之一。沒有它!會大大影響一個人的生活。

raw-image

耳朵是怎麼聽到聲音的

耳朵的作用是接收、轉換並傳送聲波

當聲音從外界進入耳朵後,它會經過,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腦幹,最終到達大腦的聽覺皮質。

過程中,聲音經歷多次的能量轉換與增強。最終,大腦會根據音源、音量和內容等因素進行判斷,告訴我們聽到的是什麼聲音,讓我們能理解別人的談話內容。

raw-image

人體最精細的構造-耳朵

中耳的構造對於放大聲音與平衡壓力有重要作用。
中耳包含三個互相連接的聽小骨,分別是錘骨、砧骨與鐙骨,它們是人體中最小的骨頭。

當聲音從外耳傳入後,透過耳膜與聽小骨的傳導機制,不僅放大聲音能量,還能有效傳遞聲音至內耳。

中耳還有一個關鍵結構—耳咽管
耳咽管連接著中耳腔與鼻咽部,通常在平時是封閉的,但在吞嚥、打哈欠或噴嚏時會自動打開,幫助調節中耳腔內的氣壓,維持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

聽力失去,就再也回不來惹

決定聽力的關鍵角色,就是內耳裡的感受器:毛細胞!能將聽覺訊息往內傳送至大腦。

隨著老化、生病或過大聲音等等外界刺激,會使得毛細胞受損而死亡,聽力也就會逐漸降低,所以,記得要好好愛惜,並珍惜自己的聽力喔!

原文網址:如何聽見聲音呢?探索耳朵裡精密構造的運作/原文撰寫:黃鈺婷醫師


線上預約免費聽力檢查

免費預約專線0800-081-222

➪成立於1997年 ➪專注於聽覺無障礙輔助科技服務 - 👂 聽覺輔具:提供最適合的助聽器 🔊 聽覺無障礙:打造聽覺友善的環境 🧑‍⚕️ 聽力保健:專業聽力檢查及照護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否曾經覺得喉嚨沙啞說話費力?說話變得好吃力?還是喉嚨卡卡的以為感冒了? 而音聲障礙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聲帶發炎、長繭、老化等,嚴重者也可能是因為癌症?
在現代社會,噪音已成為無法忽視的問題,特別是長時間處於「高噪音工作環境」的人,更需要重視聽力的保護! 而企業可以透過有效的方法來保護員工的聽力,如:聽力講座、降噪輔具的配發等,不僅是對員工健康的保護,同時也是企業實踐ESG(環境、社會、治理)責任中的重要體現。
在耳鼻喉科門診中,經常遇到因聽力障礙或耳鳴前來求診的患者。 透過詳細詢問患者的生活與工作環境,發現其中不少人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這些噪音持續影響下,不僅導致耳鳴,更在檢查後發現已出現「噪音性聽力損傷」?!
戴于詠,17歲的花蓮少年,雖然有先天性雙耳聽力損失,卻沒有因此氣餒,用堅毅的態度書寫自己的人生​!
什麼是中耳積水?中耳積水是中耳腔內液體無法排出所引起的問題,常見於經常感冒或有鼻過敏的兒童,因耳咽管功能異常而造成。 積水會阻礙聲音傳遞,導致「傳導性聽力障礙」,不僅影響溝通,若延誤治療,還可能影響語言發展和學習能力,需特別留意!
影響助聽器價格的五大因素,包括助聽器的功能、聲音處理方式、音質、售後保固及聽與溝通課程。 最近剛好有選配助聽器的需求,看完這篇一目瞭然!
是否曾經覺得喉嚨沙啞說話費力?說話變得好吃力?還是喉嚨卡卡的以為感冒了? 而音聲障礙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聲帶發炎、長繭、老化等,嚴重者也可能是因為癌症?
在現代社會,噪音已成為無法忽視的問題,特別是長時間處於「高噪音工作環境」的人,更需要重視聽力的保護! 而企業可以透過有效的方法來保護員工的聽力,如:聽力講座、降噪輔具的配發等,不僅是對員工健康的保護,同時也是企業實踐ESG(環境、社會、治理)責任中的重要體現。
在耳鼻喉科門診中,經常遇到因聽力障礙或耳鳴前來求診的患者。 透過詳細詢問患者的生活與工作環境,發現其中不少人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這些噪音持續影響下,不僅導致耳鳴,更在檢查後發現已出現「噪音性聽力損傷」?!
戴于詠,17歲的花蓮少年,雖然有先天性雙耳聽力損失,卻沒有因此氣餒,用堅毅的態度書寫自己的人生​!
什麼是中耳積水?中耳積水是中耳腔內液體無法排出所引起的問題,常見於經常感冒或有鼻過敏的兒童,因耳咽管功能異常而造成。 積水會阻礙聲音傳遞,導致「傳導性聽力障礙」,不僅影響溝通,若延誤治療,還可能影響語言發展和學習能力,需特別留意!
影響助聽器價格的五大因素,包括助聽器的功能、聲音處理方式、音質、售後保固及聽與溝通課程。 最近剛好有選配助聽器的需求,看完這篇一目瞭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不僅僅是關於噪音、關於那些我們沒有需要也沒有想要的資訊,也關於那些對我們有益(無論是讓我們得到娛樂還是其他收穫)的內容。我們需要拿下耳機、需要停止聽音樂、聽Podcast、停止播放影片。去把空間重新留下來,讓我們的「聲音類的思想」再一次地有地方可去。
Thumbnail
音色/她振動底 喉間頻率率性 迴響/我愛慕底 寂寞等同嘆息 她不可方物之美 忘看/直聽 頸項的悠長共鳴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唱的響亮非常重要,當聲音中2000Hz以上的頻率佔比較多,人聲會具有穿透性,原因之一是人類聽覺在2000~5000Hz的聽覺最敏銳,會得到更多的聲量擴大。再者,樂器音色的泛音結構,往往呈現較多的中低頻比例,唱的響亮才能由伴奏的聲響中”穿透”出來。 上圖是鋼琴彈下C4音高所呈現的泛音結構,1000H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Thumbnail
窗外的鳥鳴聲不絕於耳 ......靜靜地聽著 與敲擊著的鍵盤聲合奏成單音組和絃 呼吸與鳥鳴其實都在 因太理所當然而忽視了現在 鳥鳴聲突然聽不到而尋伺著 當再出現鳥鳴聲又靜靜地聽著 呼吸也不見了 鳥鳴聲現近於窗台外對語 回顧 似有覺察的一絲明朗釋懷 也有沉沉的一點不解默然 當下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
身體是透明的,每當如此感受,醫學裡一幅人體血管分佈圖就在我腦海浮現,藍色與紅色,粗細不一,仔細看有些像鬚,像一棵樹的根部──此刻,正好是想聽音樂的時候。「音」是單詞,同樣是「符」的根部。最深處的感覺,是不是這樣的狀態?點進播放,音符滲進我的皮膚,猶像絕早的空氣,冷冽與甘美,我小口進食著,揣想身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不僅僅是關於噪音、關於那些我們沒有需要也沒有想要的資訊,也關於那些對我們有益(無論是讓我們得到娛樂還是其他收穫)的內容。我們需要拿下耳機、需要停止聽音樂、聽Podcast、停止播放影片。去把空間重新留下來,讓我們的「聲音類的思想」再一次地有地方可去。
Thumbnail
音色/她振動底 喉間頻率率性 迴響/我愛慕底 寂寞等同嘆息 她不可方物之美 忘看/直聽 頸項的悠長共鳴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唱的響亮非常重要,當聲音中2000Hz以上的頻率佔比較多,人聲會具有穿透性,原因之一是人類聽覺在2000~5000Hz的聽覺最敏銳,會得到更多的聲量擴大。再者,樂器音色的泛音結構,往往呈現較多的中低頻比例,唱的響亮才能由伴奏的聲響中”穿透”出來。 上圖是鋼琴彈下C4音高所呈現的泛音結構,1000H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Thumbnail
窗外的鳥鳴聲不絕於耳 ......靜靜地聽著 與敲擊著的鍵盤聲合奏成單音組和絃 呼吸與鳥鳴其實都在 因太理所當然而忽視了現在 鳥鳴聲突然聽不到而尋伺著 當再出現鳥鳴聲又靜靜地聽著 呼吸也不見了 鳥鳴聲現近於窗台外對語 回顧 似有覺察的一絲明朗釋懷 也有沉沉的一點不解默然 當下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
身體是透明的,每當如此感受,醫學裡一幅人體血管分佈圖就在我腦海浮現,藍色與紅色,粗細不一,仔細看有些像鬚,像一棵樹的根部──此刻,正好是想聽音樂的時候。「音」是單詞,同樣是「符」的根部。最深處的感覺,是不是這樣的狀態?點進播放,音符滲進我的皮膚,猶像絕早的空氣,冷冽與甘美,我小口進食著,揣想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