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居然和矽谷「合體」了?這 4 大衝擊,將如何影響你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4 大前提,深度剖析這場「政治 x 科技」激烈碰撞,如果你不看,可能會在未來經濟變局中措手不及

你可曾想過,有一天華府會和矽谷深度交織,攪動全球經濟的未來?

許多時候,我們都把政府的政策和高科技的世界分得很開,卻忽略了它們其實牽動我們的就業、產業與國際競爭力。

如果我們對這場「政治 x 科技」的合作與衝突缺乏理解,未來在政策與市場交織下,恐怕會因應不及、錯失關鍵契機。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分享了 4 個大前提,揭示這場「科技 x 政府」合作的潛在變革。《經濟學人》自 1843 年創刊至今,全球訂閱戶達數百萬,Twitter 追蹤人數超過 2500 萬,作為國際新聞與經濟分析的權威媒體,提供深度洞見與多元觀點。

科技巨頭的加入,究竟是高風險還是高回報?我們一起來探討。

raw-image



大前提 1. 科技勢力與「再次偉大」願景之間的衝突

這看似不同世界的兩股勢力,現在意外在華府合流。

第一,川普及其「MAGA」陣營想振興傳統製造業,保護在地就業;矽谷的科技巨頭則深信全球化、歡迎高技術移民,甚至樂於用自動化來取代人力。

第二,雙方對於「保護主義」與「國際競爭力」的看法也迥然不同。保護主義希望封鎖外來競爭,而科技公司則擁抱全球市場、需要全球最優秀的人才。

第三,這些理念分歧很可能在移民政策、對中策略、以及對大型企業的監管上,引發持續拉鋸,讓政府決策進退兩難。

這讓我們更能體會,當「政治舊勢力」碰上「創新加速器」,衝突絕對難以避免。

舉個例子來說:

雙方在「移民與簽證」議題上就高度不一致。

政府若限制移民配額,MAGA 支持者會拍手叫好,但矽谷卻會擔心人才斷層,導致研發和競爭力大打折扣,這對科技產業是致命性的損害。

同時,美國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上也會受到阻礙,最後可能傷及美國本身的創新能量。

這些衝突不但會打亂既有的經濟布局,也可能讓政府陷入決策的矛盾。

我學習到:重新檢視人才流動與全球化趨勢,找出在地就業與高科技發展的平衡,才不會顧此失彼。


大前提 2. 工程師思維 VS. 官僚體系的龐大挑戰

「用工程方法來改造政府」,聽起來很吸引人。

但實際上,政府的政治運作涉及選票、法規、預算、利益團體等多重關係,並非像寫程式或做專案管理那樣,只要測試迭代就能快速解決。

矽谷菁英進駐華府,固然能帶來新思維,例如:以數位化優化公共服務、減少行政浪費、推動自動化系統等,但這些構想都可能面臨來自國會與傳統部門的嚴重阻礙。

如果改革步伐太快,國會不買單;改革步伐太慢,科技人又覺得效率低下,雙方都會有挫折感。

這種「新創公司節奏」對上「行政機關節奏」的落差,可能使政策推動寸步難行。

舉個例子來說:

Elon Musk 可能想把政府更多業務數位化,或者採用自動駕駛車隊運送公務員。

他會發現聯邦預算審核流程繁瑣,必須與國會議員拉攏關係,才能批准追加預算,更別提還有各州自行立法、利益團體抨擊「AI 會搶走工作」等聲浪。

若處理不好,最後只會淪為意識形態的角力,政策進展遲滯,導致雙方都失望。

因此,我們不要以為「技術優勢」就能碾壓一切,政治現實往往複雜許多。

我學習到:在推行公共創新前,必須同時熟悉政治生態和各方利益,否則計畫再完美,也可能淪為紙上談兵。


大前提 3. 「旋轉門」與利益衝突疑慮

科技公司進入華府,也意味著新的利益交換風險。

過去華爾街與政府之間的「旋轉門」問題(官員與金融產業高層相互流動,導致利益輸送)就飽受詬病,現在換成矽谷接手,情況恐怕只會更複雜。

一旦科技巨頭握有公共權力,會不會傾向制定更有利於自身的法規?尤其像區塊鏈、AI、數位支付等高度敏感領域,更容易出現「政策偏袒」或特定補貼。

同時,一些原本從事私營企業的人,突然負責國防、外交或人事管理,可能使公共資源與機密資訊更有洩露風險。

這也讓外界高度質疑:政府決策是否被過度「私有化」?

舉個例子來說:

Elon Musk 的公司市值在選後飆漲,說明投資人預期他能藉助公家資源再創新局。

然而,如果他的角色是為了幫助改善政府效率,卻又擁有新能源車廠、太空公司、衛星網路等龐大利益版圖,外界自然擔心這會不會形成某種特權獲利機制。

同樣地,其他在政府任職的矽谷菁英,也可能藉由調整法規來幫助特定企業取利,導致市場競爭更為不公平。

當這些問題越來越浮上檯面,政府與科技界的信任關係也會日漸脆弱。

我學習到:必須建立公開透明的利益揭露機制,並確保外部監督,才能讓科技介入政府的好處大於壞處。


大前提 4. 股市壓力與政策搖擺

最後,千萬別小看股市在川普政府決策中的影響力。

川普非常看重自己執政時期的股市表現,一旦政策造成股市大跌,他可能會反向調整立場;反之,如果新政策帶動大漲,他就會更加大力推進。

然而,這種「股市即時反饋」不見得有利於長期規劃。因為股市往往是短期情緒的風向球,可能讓決策者做出更激烈、甚至相互矛盾的政策調整。

包括對中國的關稅戰、科技公司的監管、以及支持或限制移民等議題,都可能因一時的市場波動而出現突如其來的翻盤。

這將導致企業無所適從,也讓人民在政策變動下感到混亂。

舉個例子來說:

如果川普擴大對中國的科技封鎖,短期可能振奮部分選民的情緒,但也可能引發科技股下跌。

股價急挫後,他又可能在壓力下放鬆立場,或者轉向與中國談判。整個過程劇烈搖擺,使企業與投資人都難以做出長期計劃,經濟也持續動盪。

這樣的反覆,更容易讓國際資本市場對美國失去信心,使得美元與股市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因此,當政府過度依賴股市表現作為指標,政策執行方向就可能反覆無常。

我學習到:緊盯市場變化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穩健的長期政策佈局,才不至於被股市情緒牽著鼻子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80會員
1.9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4 大前提,深度剖析這場「政治 x 科技」激烈碰撞,如果你不看,可能會在未來經濟變局中措手不及 你可曾想過,有一天華府會和矽谷深度交織,攪動全球經濟的未來? 許多時候,我們都把政府的政策和高科技的世界分得很開,卻忽略了它們其實牽動我們的就業、產業與國際競爭力。 如果我們對這場「政治 x 科技」
Thumbnail
4 大前提,深度剖析這場「政治 x 科技」激烈碰撞,如果你不看,可能會在未來經濟變局中措手不及 你可曾想過,有一天華府會和矽谷深度交織,攪動全球經濟的未來? 許多時候,我們都把政府的政策和高科技的世界分得很開,卻忽略了它們其實牽動我們的就業、產業與國際競爭力。 如果我們對這場「政治 x 科技」
Thumbnail
《Unit X: How the Pentagon and Silicon Valley Are Transforming the Future of War》簡介與摘要: 簡介 如果你以為軍隊只會靠坦克和飛機來打仗,那麼歡迎來到未來!這本書是國防部與矽谷「技術宅」合作的爆笑故事,從用 A
Thumbnail
《Unit X: How the Pentagon and Silicon Valley Are Transforming the Future of War》簡介與摘要: 簡介 如果你以為軍隊只會靠坦克和飛機來打仗,那麼歡迎來到未來!這本書是國防部與矽谷「技術宅」合作的爆笑故事,從用 A
Thumbnail
從GPT-o1的進步到人類社會分裂的潛在風險,AI的角色日益重要,並可能成為新的權力中心。本文探討哈拉瑞的《連結》中提到的資訊網路連結演化帶來的重大變化,尤其是AI在商業界的顛覆性影響,如AI對社會結構、資訊流動及權力分配的潛在影響,警示我們要注意科技巨頭的壟斷風險以及避免重蹈覆轍的可能性。
Thumbnail
從GPT-o1的進步到人類社會分裂的潛在風險,AI的角色日益重要,並可能成為新的權力中心。本文探討哈拉瑞的《連結》中提到的資訊網路連結演化帶來的重大變化,尤其是AI在商業界的顛覆性影響,如AI對社會結構、資訊流動及權力分配的潛在影響,警示我們要注意科技巨頭的壟斷風險以及避免重蹈覆轍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Thumbnail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在國際政治及科技迅速變遷中的現況與挑戰,反思政府與民眾的互動關係,以及如何在面對短期政治利益時,保持長期的成長與發展。隨著科技與社會的不斷演變,臺灣該如何調整策略,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以實現真正的民主與活力。文章強調信任與共識的重要性,並提到未來的預測需建立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在國際政治及科技迅速變遷中的現況與挑戰,反思政府與民眾的互動關係,以及如何在面對短期政治利益時,保持長期的成長與發展。隨著科技與社會的不斷演變,臺灣該如何調整策略,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以實現真正的民主與活力。文章強調信任與共識的重要性,並提到未來的預測需建立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
Thumbnail
矽三角是史丹佛大學的胡佛研究所集合了一批背景多元的專家,一起思考未來十年後美中對抗下全球政治、經濟和科技版圖將呈現何種面貌的力作,第一章先對未來10年的政經、科技大勢的演變綜合參與本計畫專家的判斷提出了4種可能的劇本...
Thumbnail
矽三角是史丹佛大學的胡佛研究所集合了一批背景多元的專家,一起思考未來十年後美中對抗下全球政治、經濟和科技版圖將呈現何種面貌的力作,第一章先對未來10年的政經、科技大勢的演變綜合參與本計畫專家的判斷提出了4種可能的劇本...
Thumbnail
由於作者對於全球科技產業發展史有深度的了解,本書內容對於重點的掌握以及論述的精闢,會讓人一頭栽進去就廢寢忘食。 當美國把半導體產業鎖定為國家安全戰略重點,我們就可以知道半導體產業未來的競爭已經不再只是技術、良率、規模、價格或是經營模式之爭,「地緣政治」將會是左右全球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重要的關鍵因
Thumbnail
由於作者對於全球科技產業發展史有深度的了解,本書內容對於重點的掌握以及論述的精闢,會讓人一頭栽進去就廢寢忘食。 當美國把半導體產業鎖定為國家安全戰略重點,我們就可以知道半導體產業未來的競爭已經不再只是技術、良率、規模、價格或是經營模式之爭,「地緣政治」將會是左右全球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重要的關鍵因
Thumbnail
創立未來的政府(Creating the Government of the Future) 作者;Canning, M., Eggers W. D., Chew, B., & O’ Leary, J. (2019) Deloitte Center for Government Insights 報
Thumbnail
創立未來的政府(Creating the Government of the Future) 作者;Canning, M., Eggers W. D., Chew, B., & O’ Leary, J. (2019) Deloitte Center for Government Insights 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