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名字,兩段歷史——搭加里揚社與阿猴社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屏東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時間彷彿總是無止無休地向前走,無論是那段過去的歷史,還是那些飄散在風中的名字,總有一些事物在我們的記憶中牢牢駐足。搭加里揚社與阿猴社,這兩個名字就像在這片土地上流動的水脈,映照著台灣早期原住民社群的興衰與變遷。這兩個名字似乎總是彼此交織,但到底是兩顆星星還是同一顆星星,歷史一直未給出明確的答案,成為學者們困惑的謎題。

消失的搭加里揚與突然冒出的阿猴

1644年和164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熱蘭遮城日誌》中記錄下了搭加里揚社的名字,這個社群與南區其他社群共同參與荷蘭人主持的地方會議。當時的長老們——Vagila、Serong、Hierong、Torrebouan等,站在歷史的前線,代表著一個活躍且具有影響力的社會。然而,到了1646年,這些名字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名字——阿猴社。新的領袖出現了,有些名字看似重複了,像Vagila、Sarim、Sangarau,甚至還有一個全新的名字,Singo。

為何搭加里揚社的名字突然消失,阿猴社卻悄然浮現?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是社群合併還是簡單的名稱變更?這種變化像極了歷史中的一個隱形波動,讓人難以捉摸。也許是這片土地的變遷,讓那些曾經強大的社群漸行漸遠,或許,這正是改變背後的真相。

raw-image


相似的過去,似曾相識的名字

當我深入了解這段歷史,總能感受到一股微妙的連結。學者們普遍認為,搭加里揚社和阿猴社其實是同一個社群的不同面貌。阿猴社的名字並非全新的社群,而是搭加里揚社在時間推移中展現的另一個身份。事實上,這兩個社群的長老名字幾乎相同,這樣的延續性無法忽視。或許正如我在社會服務中的體悟,有些事物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轉變,但其根基始終未曾改變。

此外,這兩個社群的地理位置也相近,且都位於今天的屏東市,這無疑加深了這一假設的可信度。或許,阿猴這個簡化且易於記憶的名字正是當時荷蘭設立學校所促成的結果,文化的交織與融合,讓名稱的變化變得自然而然。

不同的視角,兩個世界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搭加里揚社和阿猴社並非同一個社群。他們指出,在1644年的日誌中,兩個名字——Acau和Taccariangh——並列記載,這似乎顯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社群。這讓人不禁質疑,為何原本強大的搭加里揚社會被一個相對較小的阿猴社所取代?這是否暗示著歷史中的某種倒錯?如果真是如此,為何這麼重要的社群能在短短一兩年內便消失?

對我來說,這些問題的背後,不僅是對歷史的好奇,更是對社會變遷的深刻思考。是否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社會結構重組,或者說,這一切的背後只是人們如何在混亂中重新編織著自己認同的過程?

歷史的轉折與語言的交響

搭加里揚社的遷移歷史或許能夠提供一些解答。原本栖息於岡山平原的搭加里揚社,於1635年遭受荷蘭軍隊的攻擊後,遷移至屏東平原。這樣的遷徙或許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居住地,也可能重新塑造了社群結構,進而導致名稱的變遷。也許正是這樣的歷史背景,使得搭加里揚社逐漸褪去,最終由阿猴社取而代之。

語言與文化的交織也讓這段歷史更為迷人。有學者指出,搭加里揚語和知母義語之間有著相似性,這樣的語言關聯或許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阿猴社的起源與演變。

歷史的隱秘與未解之謎

至今,學界大多認為阿猴社是搭加里揚社改名後的延續,但這一說法仍然存在爭議。無論是對歷史記錄的不同詮釋,還是對考古發現的多重解讀,這段歷史依然像一幅未完成的畫作,留下了無數等待解開的謎題。

對我來說,搭加里揚社與阿猴社的故事不僅是兩個名字的交替,更是一段關於時間、記憶與文化的對話。這對話深深植根於我們所生活的土地,無論多少年過去,它仍然在屏東的風中回響,等待我們去聆聽、去理解。


後記

作為一個來自屏東的社會工作者,我對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文化有著深刻的感情。當我仔細讀過搭加里揚社與阿猴社的故事時,我不禁深思,這不僅僅是兩個名字的變遷,它其實代表了在時間流轉中的社會結構變化,尤其是在一個歷經不同外來文化衝擊的時代。這段歷史的轉折不僅僅是過去的回顧,它也讓我重新思考現代社會中,社群如何在多變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在風雨中延續自己的生命力。

過去從事文化復振的過程中,常常與社區居民一同面對挑戰,感受他們對變化的恐懼,也看到他們在困難中重生的力量。搭加里揚社與阿猴社的故事正是如此,這些早期的社群並非一成不變,它們隨著歷史的推動,與外界的互動而進行著不斷的調整與改變。這讓我深刻理解到,社區發展不僅僅依賴物質與資源,更需要文化的融合、歷史的記憶以及共同的認同感。

此外,在這些歷史變遷背後,人們如何在新舊文化交織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正如搭加里揚社與阿猴社的名字演變,這樣的文化交織也在我們現代社會中不斷發生。我深信,這些變遷背後蘊含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代社會中的文化認同與社群整合,進而更有效地促進社會服務的發展。

這段歷史故事帶給我深刻的啟示,它讓我明白,社區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時間、耐心、以及每一位社區成員的共同努力。我也深刻認識到,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個社群,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段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記憶,它們塑造了我們的身份,也在每一個今天繼續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風翦之間
6會員
17內容數
風翦樹,生長在強風中的屏東大地,象徵堅韌與不屈。它在困境中彎曲生長,展現生命的力量。對基督徒而言,這是信仰的象徵,提醒我們依靠神,無論風雨如何,都能在逆境中成長。風翦樹也與屏東土地緊密相連,代表我們與自然、文化的和諧共生,將神的愛與祝福傳遞給這片土地。
風翦之間的其他內容
2025/02/20
在建築一座教會時,我們建造的,不僅僅是磚瓦與樑柱,更是一個充滿信仰、盼望與愛的群體。2025年2月16日,屏東光合教會的主日聚會見證了這樣的建造歷程。林銘敬牧師以「當神要建造時」為題,引領會眾穿越聖經的歷史長河,從方舟到聖殿,從重建城牆到當代教會,探索神如何在人類歷史中動工,並邀請每一位信徒回應祂的
Thumbnail
2025/02/20
在建築一座教會時,我們建造的,不僅僅是磚瓦與樑柱,更是一個充滿信仰、盼望與愛的群體。2025年2月16日,屏東光合教會的主日聚會見證了這樣的建造歷程。林銘敬牧師以「當神要建造時」為題,引領會眾穿越聖經的歷史長河,從方舟到聖殿,從重建城牆到當代教會,探索神如何在人類歷史中動工,並邀請每一位信徒回應祂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據悉,早期新社部落尚未設校時,孩子都得沿著海邊的沙灘步行到其他學校就讀。當時任職港口蕃人國校的陳武台遂捐出住地作為校地成立學校。新社國校創校時間並無統一說法,教育部資料則記載於新社國小建立於 1949 (民 38)年。
Thumbnail
據悉,早期新社部落尚未設校時,孩子都得沿著海邊的沙灘步行到其他學校就讀。當時任職港口蕃人國校的陳武台遂捐出住地作為校地成立學校。新社國校創校時間並無統一說法,教育部資料則記載於新社國小建立於 1949 (民 38)年。
Thumbnail
完整標題:Teolosang (Dutch 語系單字) 與「締約聯合三國;登山望日出國;Taivone (或 Taiwone) 之 colony 之合众國;自由漍之國圈連圈于野外人移地之合众國;自由漍之鄙之合聯國」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Teolosang (Dutch 語系單字) 與「締約聯合三國;登山望日出國;Taivone (或 Taiwone) 之 colony 之合众國;自由漍之國圈連圈于野外人移地之合众國;自由漍之鄙之合聯國」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於 1900 年(民國前 12 年)建立之「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教場」,歷經多次重要更名,如「太巴塱公學校」、「富田公學校」、「富田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小學」,直至 1994 年(民 83 年)奉准以原住民傳統地名 Tafalong 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小」。
Thumbnail
於 1900 年(民國前 12 年)建立之「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教場」,歷經多次重要更名,如「太巴塱公學校」、「富田公學校」、「富田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小學」,直至 1994 年(民 83 年)奉准以原住民傳統地名 Tafalong 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小」。
Thumbnail
完整標題:Seqalu (Paywan 語系英式拼音單字) 與「坐轎人聯;瑯嶠聯;恒春聯;民人聯;己由國的人聯;飾頸以琉聯;擅咒的人聯」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Seqalu (Paywan 語系英式拼音單字) 與「坐轎人聯;瑯嶠聯;恒春聯;民人聯;己由國的人聯;飾頸以琉聯;擅咒的人聯」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這系列一開始是要寫日本的,也有日本舉重的文章,可是,台灣都奪金牌了,怎麼能不說台灣呢?柔道的楊勇緯是排灣族,舉重的郭婞淳是阿美族,首先,いくえ先生來教大家台灣原住民族的日文要怎麼念吧!
Thumbnail
這系列一開始是要寫日本的,也有日本舉重的文章,可是,台灣都奪金牌了,怎麼能不說台灣呢?柔道的楊勇緯是排灣族,舉重的郭婞淳是阿美族,首先,いくえ先生來教大家台灣原住民族的日文要怎麼念吧!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Thumbnail
伊巴厚社的郡社群發源傳說是這麼說的: 在世界剛出現的某天,天上掉下了個瓢瓜,瓢瓜在地上滾阿滾、滾阿滾,就這麼滾到瓜皮破裂,裡面冒出了一個男人和女人,他們生了很多孩子,後來,他們的後代子孫越來越多了,有些人便打算離開、分成不同的族群。 但要怎麼分群呢?用歌聲決定
Thumbnail
伊巴厚社的郡社群發源傳說是這麼說的: 在世界剛出現的某天,天上掉下了個瓢瓜,瓢瓜在地上滾阿滾、滾阿滾,就這麼滾到瓜皮破裂,裡面冒出了一個男人和女人,他們生了很多孩子,後來,他們的後代子孫越來越多了,有些人便打算離開、分成不同的族群。 但要怎麼分群呢?用歌聲決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