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一種宗教,都在教我們要有愛心,不要怕付出,要樂於分享,也教導我們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是因緣時間未到。學佛的人在滾滾紅塵中修行,遍嚐生離死別的哀慟,所以晚年都會放下種種名利與執著,一心求生淨土。
這一份冀望需要因緣俱足,有深層的信願行,有些人善業做足,就差臨一腳而重返人間。然而,這樣子的人,雖然與淨土暫時無緣,卻是悲智俱足,得以降生在福慧雙修的家庭,不用感受太多的人間疾苦,生活不虞匱乏,像遊戲人間的菩薩,聞聲救苦。
台中有一位季醫師,出生在一個大家庭,家族成員合力經營米、油、糧等產業,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季醫師的父親與兄弟分家後,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舒適優渥。季醫師的父親是一位仁慈且樂於布施的人,過年過節都會在自家門口發紅包和油米等乾糧給乞丐和弱勢家庭,那時老先生總是說,「做人不是在比身家,是在比愛心、比付出。」季醫師生長在樂善好施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的愛心行動,在他心中,付出和布施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醫學院畢業之後,季醫師在一所大醫院服務,病人很多,常常看到下午三四點才吃飯。那時,仁愛之家很缺醫生,因為嫌薪水少,病人又老又麻煩,願意駐診的醫生少之又少。季醫師覺得自己應該去幫忙,而且也真的去幫忙,一幫忙就是二十多年。季醫師說自己不是比別人有愛心,而是比別人幸福,可以不用在乎薪水,就算無酬駐診也不會影響生計,大部份的同事都要養家,還要攤還就讀醫學院的學費,所以薪水對他們而言相對重要。
季醫師四十一歲那年離開大醫院,在雙親的支持下,開設雙店面三層樓高的外科診所,診所就蓋在父親贈予的土地上,除了土地是父親贈予,建物和醫療設備也全由父親出資,因為老父親一心一意要醫生兒子回鄉看診,盡力為鄉親服務。季醫師今年八十歲了,不只是外科診所的院長,也是慈善醫療團隊的義診醫師,數十年來走入偏鄉、走入弱勢家庭的心,為他們拔苦度苦送福不遺餘力。
過去福慧雙修,今生才有福緣再次投生福慧雙修的家庭,與生俱來同理心、悲憫心,就像上述季醫師,一生順風順水又能憐憫苦難、同理弱勢,將扶弱濟貧當作自己的責任。老智者說,福是做來的,有做有就,沒做就沒有。娑婆世界是一座修道場,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如能心寬念純專心修持躁動不安的心,將來的去處,就能掌握在我們的一念心。
#福慧雙修
#心寬念純
#人間修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