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低成本模型的崛起:DeepSeek是否威脅NVIDIA的霸主地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DeepSeek的事件解讀與評論對美股影響


前言:

近日DeepSeek 的推出在市場掀起一波熱議,作為一個僅耗資 560 萬美元完成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DeepSeek 展現了低成本與快速開發的優勢,其成果被部分人視為對 OpenAI 和 Google 壟斷地位的潛在挑戰。

然而,這波熱潮背後也存在諸多爭議。儘管 DeepSeek 提供的模型能以更少資源完成推理任務,但其效能仍無法全面趕上 GPT-4,甚至被認為更適合特定場景的應用而非廣泛推廣。此外,開源模型一直以來的挑戰,如數據品質、算力需求及多模態整合的技術門檻,仍然是限制其對商業化模型產生重大威脅的主要因素。這樣的背景也讓美國主要財經媒體對該事件的報導相對低調,而社群媒體上卻形成了極高的討論熱度,進一步凸顯了意見分歧。

另一方面,市場對開源模型的發展態度也充滿矛盾。一方面,開源模型代表以低成本實現高效推理的可能性,特別是在多模態和邊緣運算場景中展現了潛力;另一方面,過去幾年開源模型屢屢未能趕上 GPT-4 的整體水準,加上其商業化應用效果有限,使市場對其真正影響力抱持保留態度。正如 Meta 的 LLaMA 和 Hugging Face 等知名開源模型的發展所顯示,雖然開源模型以免費和靈活性吸引大量研究者與小型企業,但其影響力仍受到訓練資源和應用場景限制。對於 DeepSeek 是否能真正撼動 NVIDIA 等產業鏈巨頭,還需觀察其技術發展是否能快速商業化,或僅僅停留在技術討論的熱潮中。這一現象也反映投資者對 AI 模型未來趨勢的疲勞感,以及如何在短期熱點中理性篩選出長期價值的挑戰。

摘要重點

  1. DeepSeek 以 560 萬美元開發出開源模型,成本僅為傳統 GPT-4 模型的零頭,展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潛力。
  2. 儘管效能仍不及 OpenAI 和 Google,其在數據處理和推理任務上的表現已接近 GPT-4,對開源模型的技術突破具有示範效應。
  3. 部分投資者認為 DeepSeek 對 NVIDIA 等高端芯片供應商形成挑戰,但專家仍對其數據品質和商業化潛力持保留意見。
  4. 開源模型正朝向多模態推理(如文本、圖像、音頻整合)及小模型(高效、低資源消耗)發展,目標是降低運行門檻,應用於移動設備與邊緣運算場景。
  5. 雖然開源模型具有成本與靈活性優勢,但其商業應用仍受制於數據需求、算力資源及整合難度,短期內仍難以全面趕上 GPT-4 水準。
  6. Meta 的 LLaMA、Hugging Face 等開源模型展示了市場接受度,但影響力局限於特定場景,尚未撼動專有模型的主導地位。

市場反應與短期觀察

上週五(以及現在美股夜盤)包括 NVIDIA、AMD、META 等多家 AI 股下挫,可能與 DeepSeek 引發的市場不安有關,但更大程度受到美聯儲政策會議和高估值壓力影響。

DeepSeek 的影響需觀察相關個股間的強弱變化,如:

  1. 受惠股:AMD(推理市場需求提升)、META(開源模型生態受益)。
  2. 受害股:NVIDIA(高端芯片需求可能削弱)、MSFT(OpenAI 整合前景受挑戰)。
  3. 對照組:TSM(晶片製造商需求穩定)、AVGO/MRVL(ASIC 市場潛力)。

長期產業趨勢

  1. 隨多模態與推理模型的普及,ASIC(應用專用晶片)市場將快速成長,可能逐步分流 NVIDIA 等通用型 GPU 的市場份額。
  2. 開源模型若能有效解決數據與資源需求,將推動 AI 技術更廣泛的商業化,但仍需時間觀察是否能成為長期趨勢。
  3. 隨著 AI 相關熱點屢次快速降溫,投資者正重新審視 AI 產業的長期價值,開源模型的「低成本革命」能否撼動市場仍有待驗證。


第一部分: DeepSeek的事件解讀與評論

新聞參考:

矽谷對中國製造的人工智慧模型讚不絕口

中國的新人工智慧模式 DeepSeek 如何威脅美國的主導地位

新聞重點:

  1. DeepSeek,在12月下旬推出開源大型語言模型,使用NVIDIA降低的NVIDIA CHIPS,僅花費了兩個月,不到600萬美元才能建造。
  2. 關於該實驗室及其創始人Liang Wenfeng知之甚少。DeepSeek是由一個名為High-Flyer Quant的中國對沖基金誕生的,該基金管理約80億美元的資產。
  3. DeepSeek 的開發由中國對沖基金經理梁文峰領導,他已成為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代言人。 1月20日,梁會見中國總理,討論本土企業如何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4. DeepSeek 的技術仍然落後於 OpenAI 和Google,但儘管它使用的晶片數量較少且不太先進,並且在某些情況下跳過了美國開發商認為必要的步驟,但它仍然是一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
  5. DeepSeek 表示,訓練其最新模型之一的成本為 560 萬美元,而人工智慧開發商 Anthropic 執行長 Dario Amodei 去年提到的建造模型成本為 1 億至 10 億美元。
  6. DeepSeek-R1: 這個推理模型於2025年1月20日正式發布。R1模型展現優異的推理能力,在數學、編碼和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與OpenAI的GPT-4相當。


評論:

事先說明:

上面的新聞摘要重點還有其他的部分,我沒有節錄出來的部分是技術面的,也就是很多是比較艱深的Data Science方面的東西,有興趣的各位可以上網查詢,這裡僅聚焦討論在投資的方面。

分析:

  1. 目前看起來DeepDeek語言模型的推出會讓大家討論的重點在兩個:

(1)開源模型

(2)成本低且快速

至於效能或使用心得方面,上面的新聞有提到可能還沒辦法跟o1或Google等其他大模型相比。

事件重點:

市場很多人認為DeepSeek就是一個CP值高的模型。也就是用小小的成本就可以達到接近o1的能力。


我們以下就對美股個股的來初步分析:

很多大模型現在推出新的版本或功能時都很叫好,但我個人的觀察一下就沉寂下去,跟過去2023年相比差很多,有的是消費者喜新厭舊心態,有的是真的使用起來沒有當初這些大模型提到的那麼令人驚艷。

我使用o1和Sora的心得,一開始覺得好像不錯,之後用越久越了解AI還真的有很多地方改進的空間。另外,人類的反撲,我發現人類開始嫌惡因為AI的寫作(就不是真人寫的還拿出來賣等等的一堆評論...甚至連利用AI排版也有人不認同),或是AI製圖,看久了哪些是真人畫的插圖,哪些是AI圖,真的畫的(比如插畫)也許沒有AI畫的精緻,但受到實體人類的讚同(認同感)比AI高太多了。

我們不討論AI『現在』對人類的科技貢獻大小的問題(我認為AI對企業或對人類的貢獻很大未來會更大),我們想釐清的是現在的世界目前對AI的發展狀況以及有沒有AI 疲勞感?

DeepSeek不是第一家開源的大語言模型,美國已經有太多家了,你可以講DeepSeek是第一家用這麼便宜的成本就生產出來的大語言模型,但過去『文心一言』剛推出時也讓美國西方世界很緊張,現在呢?


過去開源模型也不少,比如以下:

raw-image

最著名大家比較聽過的就是Meta的LLaMA模型。

這些開源模型從2023年後就一直不斷出現(因為開源,不斷有新的產品推出),主要朝兩個方面進行:

  1. 多模態
  2. 低成本

也就是利用開源模型所創造出來的這人些的終極目標就是:利用較小較便宜的模型就可以達到ChapGPT的程度,當時他們對標的3.5,但後來時間一久發現真的還好,之後到現在對標GPT 4 仍然一直無法趕上,(我不知道大家對ChatGPT 4的使用感受如何),我幫大家整理以下比較接近GPT 4但還是有差距的開源模型:

raw-image

說明:

各位可以看到最後面一欄,基本上都落後GPT 4 ,但開源模型在目前仍在加緊趕上的部分。未來要花多久時間趕上?不知道,因為下面會提到困難點,也就是類似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時候要到AGI,感覺要快了,但現在就是到不了,因為背後有太多複雜的技術。尤其在資料方面的問題較大。

先整理一下,小結:

  1. 開源模型以前到現在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多,因為免費的。
  2. 開源模型的終極目標:用較小的模型或較低的成本製作成類似大語言的水準。
  3. 這些開源模型到現在(美國/西方國家的)依然停留在3.5-4之間的水準,連4都趕不上,更不要提到o1。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25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NEW!! 美股即時策略分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是 MimiVsJames,一位熱愛財務經濟學、宏觀經濟分析與量化金融的量化工程師,目前在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工作。從台灣到加拿大,再到美國,這一路上的學習與成長讓我深刻體會到分享的重要,希望能在這裡用簡單溫暖的方式,傳遞實用的投資理財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週美股正式進入財報季,各大企業的財報數據將逐步揭露,對市場投資信心帶來關鍵影響。首先NFLX作為第一家公布大科技財報將有重要的指標意義。NFLX財報的業績表現不僅牽動市場情緒,更對SPY....
我們在2025年交易系統與資產配置中有提到兩大主動投資的部分,其中主要關鍵的重點就是『Alpha』,他是衡量個股或投資組合是否能跑贏市場基準的重要指標。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Alpha 的追求不僅代表了超額收益的可能性
除了CES大展外,值得關注元月份的四大主軸: 1. AI代理公司。
本週美股正式進入財報季,各大企業的財報數據將逐步揭露,對市場投資信心帶來關鍵影響。首先NFLX作為第一家公布大科技財報將有重要的指標意義。NFLX財報的業績表現不僅牽動市場情緒,更對SPY....
我們在2025年交易系統與資產配置中有提到兩大主動投資的部分,其中主要關鍵的重點就是『Alpha』,他是衡量個股或投資組合是否能跑贏市場基準的重要指標。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Alpha 的追求不僅代表了超額收益的可能性
除了CES大展外,值得關注元月份的四大主軸: 1. AI代理公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ChatGPT 開燒 70 萬美金,OpenAI 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最近科技圈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 AI 應用百花齊放,各家科技巨頭都搶著要分一杯羹。微軟、蘋果、輝達(NVIDIA)這些響噹噹的名字,股價都跟著水漲船高,市值更是直逼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的寶座。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這些企業之所以
Thumbnail
先前有消息指出,為了將低對外購 AI 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 AI 應用大廠 OpenAI 已經開始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且已經接觸了包括博通 (Broadcom) 等多家晶片大廠。
Thumbnail
COMPUTEX 之後 AI 議題持續發燒,其實背後就僅是一間公司把這波熱潮推至高峰:NVIDIA。NVIDIA 憑著 AI GPU 的大獲成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超越了蘋果和 Google。
Thumbnail
近日OpenAI與蘋果合作,美國新創產業研究公司PitchBook數據,今年NVIDIA也持續押注,參與韓國新創Twelve Labs的A輪募資,投資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大大幫助Twelve Labs開發AI。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致力於研發 AI 翻譯的德國新創 DeepL,是 Google 翻譯強勁的競爭對手,2023 年 1 月至今估值已經翻倍成長,上探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3.1 億元)。
Thumbnail
微軟發布一系列AI功能優化辦公軟體與Google區隔,整體支持AI題材延續,市場關注Nvidia財報是否維持增長動能,整體市場多頭震盪、整理,輪動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市場將關注OpenAI推出的搜尋引擎計劃,是否壓抑微軟、Google搜尋業務,並影響Google廣告業務增長,整體市場維持以電力事業、電源管理、化學、消費品強勢,其餘仍見輪動或落後補漲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近期Nvidia憑一己之力掀起AI浪潮,帶動半導體行業、AI相關供應鏈的估值上漲。而本篇要講的美超微,正是AI產業鏈的受惠者之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ChatGPT 開燒 70 萬美金,OpenAI 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最近科技圈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 AI 應用百花齊放,各家科技巨頭都搶著要分一杯羹。微軟、蘋果、輝達(NVIDIA)這些響噹噹的名字,股價都跟著水漲船高,市值更是直逼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的寶座。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這些企業之所以
Thumbnail
先前有消息指出,為了將低對外購 AI 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 AI 應用大廠 OpenAI 已經開始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且已經接觸了包括博通 (Broadcom) 等多家晶片大廠。
Thumbnail
COMPUTEX 之後 AI 議題持續發燒,其實背後就僅是一間公司把這波熱潮推至高峰:NVIDIA。NVIDIA 憑著 AI GPU 的大獲成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超越了蘋果和 Google。
Thumbnail
近日OpenAI與蘋果合作,美國新創產業研究公司PitchBook數據,今年NVIDIA也持續押注,參與韓國新創Twelve Labs的A輪募資,投資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大大幫助Twelve Labs開發AI。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致力於研發 AI 翻譯的德國新創 DeepL,是 Google 翻譯強勁的競爭對手,2023 年 1 月至今估值已經翻倍成長,上探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3.1 億元)。
Thumbnail
微軟發布一系列AI功能優化辦公軟體與Google區隔,整體支持AI題材延續,市場關注Nvidia財報是否維持增長動能,整體市場多頭震盪、整理,輪動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市場將關注OpenAI推出的搜尋引擎計劃,是否壓抑微軟、Google搜尋業務,並影響Google廣告業務增長,整體市場維持以電力事業、電源管理、化學、消費品強勢,其餘仍見輪動或落後補漲的緩步表現。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近期Nvidia憑一己之力掀起AI浪潮,帶動半導體行業、AI相關供應鏈的估值上漲。而本篇要講的美超微,正是AI產業鏈的受惠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