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因緣,需要用半生,或一生來驗證來觀察來感謝,但是凡夫俗子沒有這等耐心,或說,因為過於著重眼前的利益,對於需要先付出的「買賣」,多半不願意。也有少部份人從來不問自己能得到什麼,而是著重於對方需要什麼,這種人,通常是最後的「贏家」。
有一位小女孩,四歲開始頻繁進出醫院,醫生卻診斷不出病因,女孩的狀況時好時壞,狀況好時,連忙出院享受家庭溫暖,不好的時候,就匆忙入院打針吃藥和哭泣。當醫生告知女孩的媽媽,自己沒有能力醫治女孩,女孩的媽媽轉身求助神明。神明透過廟公要她為女孩認一對契父母,越快越好。這位媽媽四處問婆家親友、問姊妹淘、問鄰居,統統沒有人願意接手,最後她想到娘家大嫂。那天,大嫂剛從田裡忙完農活回來,聽見女童重病時日無多,需要認契父契母,二話不說立刻答應,連忙問,「還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嗎,很急的話,我馬上出去買。」
說也奇怪,女童認了舅舅和舅媽當契父母之後,一個晚上就從病懨懨變成活跳跳,完全沒病一般,連醫生都懷疑女童吃了來路不明的神仙藥。女童出院了,媽媽終於不用再醫院家裡兩邊跑。女童長大後,因媽媽的牽引接觸佛法,成為一名佛弟子,年紀輕輕就懂得行善造福,知道因果債功德還,她常常勸身邊的人要多行善多讀經,將佛法生活化,淨化人心。
數十年過去,女孩的乾媽因嚴重糖尿病往生,雖然不是親生女兒,但是當初認養程序如禮如法,也有老天爺作主,所以算是有「登記在冊」的契母女。女孩在陽世所做的功德,契母皆領受得到,而晚年身體狀況不好的契父也總能關關難過關關過,就好像「從前你救我一命,現在不論你在哪裡,我都要湧泉以報」。女童當年家境清寒,父母都是工人階級,要錢沒有、身份地位更不用說,家徒四壁,只有舅媽不看那些世俗的東西,因為她把情放在錢的前面。
老智者常說,自助助人,自助天助,我們幫助別人不是因為可以貪圖對方什麼東西,而是對方有需要,付出無所求的心意除了讓人感動,也能讓上天感動,讓鬼神起悲心。就像上述的舅媽,聽到嫁出去的小姑女兒重病而心生不忍,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這種人,一生不窮,子孫領德而福氣不斷。撇開功德財不說,這位舅媽雖然往生了,但是她一生奮鬥總能遇貴,因而留下數不清的田地世間財,而兒孫們也都能有守有為,克勤克儉,同時自食其力。
#自助助人
#付出無所求
#善的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