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年以來,一再聽聞到聖經「一粒麥子」的比喻。今天在教會的主日信息中,再次讀到《約翰福音》12:24--36,這十多節經文相當觸動我的心,我視之為上帝對我的提醒。本文所陳述的,是我對「一粒麥子」之喻微末的體驗,其焦點經文是: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 12:24)
這句話是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即將面對十字架苦難時所說的。當時一些希臘人來見耶穌,門徒將這件事告訴祂,耶穌便藉此宣告自己的使命:祂的受死將帶來更大的果效,讓外邦人也能得著救恩。因此,「一粒麥子」的比喻,不僅是對個人生命的提醒,更預示基督的救贖計劃。
麥子之喻的象徵意義
1. 捨己與結果子的關係
麥子的生命歷程是:落在地裡、死亡、埋藏,然後發芽、生長、結實。耶穌以此比喻自己的受死與復活,表明祂必須經歷十字架的犧牲,才能帶來普世的救恩。同時,這也是對所有基督徒的提醒——唯有捨己,才能真正結出生命的果實。
此與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若緊抓自我,不願順服神的旨意,那就如那未落地的麥子,仍舊只是單獨一粒,無法發揮更大的價值。然而,若願將自己交託給神,在祂的計畫中「死去」,我們的生命將被更新,並帶來豐盛的收成。
2. 生命的轉化與更新
麥子的死並非終點,而是新生命的開始。此與基督徒的生命歷程相似——當我們信主時,舊的生命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新的生命則因祂的復活而誕生(加拉太書 2:20)。
「死」在這裡不只意謂肉體的死亡,更是指屬靈的更新。我們必須除去驕傲、自私、世界的價值觀,才能經歷真正的轉變。正如保羅所說:「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 5:17)
3. 事奉與犧牲的意義
耶穌的一生就是一個「捨己」的榜樣,祂放下天上的榮耀,降世為人,最後為世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 2:6-8)。祂的犧牲成就了救恩,使我們得以進入神的國。
同樣地,基督徒的事奉,也應遵循這樣的原則。若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榮耀或成就而事奉,就像一粒不願死去的麥子,無法結出屬靈的果子。但當我們甘願為主擺上,不計較個人得失,神必使我們的事工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4. 信仰的挑戰與順服
在現實生活中,願意「落地死去」並不容易。我們習慣依賴自己,畏懼失落、畏懼改變,甚至畏懼受苦。然而,耶穌的話挑戰我們去思考:我們願意為了基督而放下什麼?我們是否願意讓自己的生命成為祝福,讓神的旨意透過我們得以成就?
這世界的價值觀強調自我成就、個人利益,但基督的教導卻是要我們學習「捨己」,如同保羅所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 4:17)當我們為神而願意捨下時,最終所收穫的將遠超過我們所失去的。
麥子之喻對基督徒的啟示
1. 信仰的成長來自於順服與犧牲
我們若願意順服神的計畫,願意為基督放下自己的驕傲與計畫,神必使我們的生命結出豐盛的果子。
2. 真正的豐盛來自於捨己
世人追求的是掌控與積累,但神的法則是透過捨己來得著真正的豐盛。當我們願意為主捨去時間、精力、資源,神會使用我們帶來更多的祝福。
3. 信心的道路需經歷「死」與「復活」
生命的改變絶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經歷痛苦與挑戰。我們或許會有失敗、失望的時刻,但這些都是神塑造我們的過程,讓我們在祂的恩典中經歷復活的能力。
4. 事奉的價值在於無私的愛
真正的事奉並不在於地位或成就,而是在於愛神與愛人的心。我們願意擺上多少?將決定我們能結出多少屬靈的果子。
願意成為「死去」的麥子
耶穌用一粒麥子的比喻,不僅預示祂的受死與復活,也為我們提供一條通往豐盛生命的道路。當我們願意為基督而「死」,放下自我、順服神的旨意,祂必使我們的生命結出豐盛的果實,成為祝福他人的器皿。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效法基督,成為那願意落地「死去」的麥子?讓我們勇敢踏上順服與捨己的道路,在主裡得著真正的豐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