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寫著寫著,又是一篇可能近萬字的作品了。其實這和秋哥之前在講長榮的研究方法是一樣的,小題大作,一個簡單的題目,卻需要從很多方面做觀察及驗證,才能找到正確的因果關係並形成論述。例如你知道長榮被低估,但你要如何證明?秋哥花了一百多萬字都還講不完,但你看越多,就會越清楚。
而存股兩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如果你沒有搞懂存股的定義,存股的方法,和存股的目的,那麼你可能會發現,明明在存股,為什麼卻越存越窮?
關於存股的文章,秋哥也寫過不少,可以用關鍵字「秦暢秋+存股」找一下。其實存股最重要的就是二長二低:長期競爭力、長期投資、低本益比和低本淨比。然後全台股目前能完符合這四點的,也只有一檔長榮,但秋哥看到很多人講存股,卻幾乎沒人講長榮,真的奇哉怪也。
秋哥向來不喜歡只講理論,而是喜歡用實際案例來驗證我講的理論,因為經不起實務驗證的,不叫理論,而叫幹話。在實際操作上存股長榮最有代表性的投資人,叫做張國華。對,就是長榮的老董。最具代表性的一役,就是在前年70元除息時,用漲停板93.5元,買進17萬張長榮。
我們就當他的持股成本全部都是83.5元好了(要扣掉去年的10元配息),334186張,總成本279.05億,放了1年7個月,他一張都沒賣,現價202.5,總市值676.73億,淨賺397.68億,獲利率142.51%,同時含息,配30元股利100億,換算成本殖利率35.93%,配40股利133億,換算成本殖利率47.90%,如果你現在買,配30,成本殖利率是14.81%。而目前長榮目前本益比3.09倍,本淨比0.765倍,是全台灣最被低估的權值股。
不要懷疑數據不對,因為秋哥都幫你算到去年第四季了,秋哥估價準不準,可以去參考一下過去的歷史記錄。而當年有聽秋哥話參加除息的,一路放在現在都沒出貨的,不好意思,你賺得比張國華還要多,因為你的成本只剩75元,含息至少30元。
同一時間,台積電的股價大約是576元,以現價1070元計,獲利97.05%,如果把兩年的配息25.25元算進去,獲利率是94.19%。而目前台積電的本益比是23.65倍,本淨比6.35倍,假設大方配息到20元,以成本550.75計,成本殖利率3.63%,只有長榮的1/10。而如果你現在買,殖利率1.87%,比定存還要少,以上的數據,都幫你算到去年第四季了,如果你還堅持這樣叫存股,秋哥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再說一次,秋哥不是針對台積電,我針對的是全台股所有被本夢比注入,被過度高估的股票。
如果你不知道本益比和本淨比,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可以到下面這個網址去看一下台股的平均值,但這個網站的數據只算到去年Q3。當然,這是基於已實現的本益比和本淨比,如果你是用本夢比注入估價法,那就不適用了。但如果你存股不看本淨比和本益比,而是看本夢比,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 https://statementdog.com/taiex
同一時間買台積電和長榮,結果長榮還賺比較多,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樣?上面的計算公式,你可以拿去套用在任何一檔股票上。這時候你應該就知道,為什麼華董每一張照片,都是笑咪咪的吧?看到這裡,心裡面有沒有覺得很乾?有沒有覺得很後悔?有沒有想去問候當初跟你拍胸脯拍到黑青,保證長榮一定貼息的各方媒體投顧專家達人,順便送上幾桶全家桶快餐?但秋哥已經說過很多次,開放資料任何人都查得到,下決定的都是你自己,沒有人能為你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一旦你自己對存股沒有正確的認知,以為一直買進就是存股,那麼報酬低於預期,甚至賠錢,坦白說,都是剛好而已。
有人說,秋哥都只吹捧長榮,貶低其他股票,秋哥也只是笑笑。秋哥做的任何評估,都是基於已經發生的財報和資料,有啥說啥。沒有依據財報,滿口未來本夢比怎樣怎樣的,那才叫做吹捧吧?
接下來,秋哥會在二月底前,把存股的二長二低法則全部寫完,有興趣的朋友就加減看一下吧!
秦暢秋的存股二長二低法則:1/4長期競爭力
秦暢秋的存股二長二低法則:2/4長期投資
秦暢秋的存股二長二低法則:3/4低本益比
秦暢秋的存股二長二低法則:4/4低本淨比
另一部連載中的文章,秋哥也會在二月底前全部寫完:
秦暢秋研究長榮的架構1/4:什麼是研究? https://vocus.cc/article/679d102efd89780001829edf
秦暢秋研究長榮的架構2/4:變數的方向性與因果關係
秦暢秋研究長榮的架構3/4:操控變項的實際案例
秦暢秋研究長榮的架構4/4:架構──長榮的動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