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莫因渴望你沒有的,而錯過你已擁有的;你現在擁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伊比鳩魯
丹尼爾‧克萊恩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畢業於哈佛大學哲學系。他寫過二十幾本書,作品多與哲學思考有關,文風輕鬆幽默。例如,他的暢銷書《柏拉圖和鴨嘴獸一塊去酒吧》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丹尼爾‧克萊恩希望將那些高深的哲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並使這些哲學思考變得更加親近和有趣。他認為,如果偉大的哲學家提出的真知灼見被晦澀的哲學術語掩蓋,將是非常可惜的。這本書源於他年輕時摘抄的一些哲學名言,隨著年歲漸長,他決定重新整理這些金句,探討生命的意義。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以39個經典的哲學金句為目錄,探討了許多重要的哲學命題,如生與死、愛與孤獨、道德與倫理、存在與意義等。作者透過這些金句講述了自己的觀點和困惑,也體現了思考本身的樂趣。本書分為三大哲學命題:
1. 幸福快樂的生活是什麼?
2. 道德是否是一種更聰明的自私自利?
3. 生命的意義究竟存在嗎?
這本書用幽默輕鬆的方式將深奧的哲學問題呈現給讀者,激發讀者對生命、道德和快樂等重要問題的思考。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這本書中的第一個命題是探討什麼是幸福快樂的人生。書中作者丹尼爾‧克萊恩透過一些實際例子來解釋這個命題。以下是幾個重要的例子:
哲學家有兩種主流觀點來定義快樂:
1. 快樂是平和寧靜的狀態,沒有痛苦、恐懼和焦慮。這種觀點認為心靈的寧靜勝過短暫的快樂。
2. 快樂是狂放不羈的狀態,是無拘無束和及時行樂。這反映出對原始和本能的崇尚,對於理性和道德的厭惡。
在《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這本書中,作者透過多個哲學家的觀點來說明幸福快樂的人生。以下是一些書中的例子:
在《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這本書中,丹尼爾‧克萊恩探討了用技術手段獲取快樂的問題,並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這是否值得追求。
設想:哈佛大學的「體驗機」實驗提出了一個設想:如果有一台機器,可以提供任何你想要的快樂體驗,只需將大腦插上電極,就能感受到這些快樂是真實的。無論是享受美食、閱讀偉大小說,還是結交知心朋友,這台機器都能讓你感覺到這些事情真實地發生了。
結果:大部分參與實驗的人不願意連上機器,寧願自己親身經歷那些事情,而不是只獲得「感覺」。這說明我們不僅關心快樂的結果,也關心快樂的來源和過程。我們希望快樂的體驗是真實發生的,而不是被他人操縱設計的。
現象:迷幻藥的研究顯示,這些藥物可以讓人出現幻覺,改善情緒狀態。雖然憂鬱症患者可以藉助藥物緩解痛苦,但一般人透過藥物來改變自己的感受,卻被認為是不誠實的選擇。這是因為快樂被看作可以隨意更改和控制的東西,這樣的快樂缺乏真正的價值。
觀點:這些例子表明,用技術手段獲取快樂雖然可以實現,但它往往缺乏真實性和價值。人們不僅希望獲得快樂的感覺,更希望這些快樂是真實經歷的結果,而不是人為操縱的結果。
書中指出,用技術手段獲取快樂的過程往往不值得追求。這是因為真實發生的快樂過程和來源更具價值,人造快樂無法滿足我們對於真實性的追求。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這本書透過三個核心命題,引導我們深入思考幸福快樂、道德與生命意義。
首先,幸福快樂的人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持久和平靜的幸福,另一種是直接和狂放的快感。然而,不論哪一種快樂,我們都希望它是真實發生的,而不是人為操控的,因此人造快樂無法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其次,道德往往出自自利的動機,無論是為了利益回報還是情感滿足。但同時,我們基因中確實存在著利他主義的成分,只不過這種利他主義通常只作用於家人和好友,而很少延伸到其他人。
最後,探討生命的意義是最嚴肅的哲學問題。要了解生命的意義,我們必須思考死亡,因為「無意義」往往是逃避人生的藉口。事實上,我們能夠也必須主導自己生命的意義。
透過這些思考,書中強調了哲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並激勵我們在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保持反思和探索的態度。每當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也許會改變,但正是這種不斷追尋的過程,賦予了我們生命豐富的意義。
******【免費下載試讀中】艾螽斯的第一件電子書商品,歡迎免費下載: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roducts/e-book-01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