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道經-第二十四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白話文


踮起腳尖想讓自己站得更高,反而站不穩;邁開大步想要走得更快,反而難以前行。自我炫耀的人反而無法真正看清事物,固執己見的人難以被世人認可,誇耀自己功績的人終究無法成就大事,驕傲自滿的人難以長久立足。這些行為在大道之中,就像多餘的殘食和贅生的器官,世間萬物都厭惡它,因此真正遵循大道的人不會停留於這樣的狀態。



3.解釋


這段話揭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道理:凡事過度用力,反而適得其反。人生如同行走於道,保持自然與平衡才是長久之道。踮腳企立,雖然一時站得高,但終究難以長久穩住腳步;跨步過大,雖然看似快速,卻反而容易失去平衡。這些都是急於求成、過度用力所帶來的問題。


同樣地,為人處世也是如此。過於炫耀自己,反而會讓自己陷入迷失,無法看清真正的現實。固執己見的人,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卻忽略了他人的智慧與見解,最終難以得到真正的認同。誇耀自己成就的人,容易沉溺於過去的榮耀,卻無法持續進步;驕傲自滿的人,則因為缺乏謙遜與反思,最終會被時代淘汰。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大道的自然法則。在自然界中,多餘的食物容易腐壞,無用的贅生組織會影響生物的正常運作,最終會被淘汰。同樣地,過於炫耀、自大、固執己見的行為,就像身上的贅肉與累贅之物,不但無法帶來實質上的幫助,反而讓自己失去真正的價值。因此,有智慧的人從不讓自己陷入這樣的狀態,而是順應自然,謙遜自守,讓一切回歸平衡,這才是長久之道。


這段話提醒我們,真正的成就來自於平衡與自然,而不是急於表現或過度用力。學會謙卑、內斂,才能夠穩步前行;保持低調,不與人爭,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這正是大道所倡導的智慧。

avatar-img
3會員
10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原文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白話文 真正的道法自然,言語應該少而合乎自然。因此,狂風颳
1.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2.白話文 彎曲的才能保全自己,屈服的才能變得筆直,低洼的
1.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2.白話文 孔德的容貌,完全由道所引領。道作為一種存在,是那麼模糊不清,難以捉摸。模糊中有
1.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1. 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2. 白話文 如果廢棄聖人的智慧,人民將獲得更多的利益;如果放棄仁義,人民將恢復孝順和慈愛;如果摒棄巧妙的手段和私利,盜賊將不再存在。這三條簡
1. 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 白話文 當大道被廢棄時,人們才會提倡仁義;當智慧過多地顯現時,虛偽也隨之而來;當家庭關係不和時,才會強調孝順與慈愛;當國家動亂不安時,忠臣才會挺身而出。 3. 解釋 這段經文所表達的,是一種對於
1.原文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白話文 真正的道法自然,言語應該少而合乎自然。因此,狂風颳
1.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2.白話文 彎曲的才能保全自己,屈服的才能變得筆直,低洼的
1.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2.白話文 孔德的容貌,完全由道所引領。道作為一種存在,是那麼模糊不清,難以捉摸。模糊中有
1.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1. 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2. 白話文 如果廢棄聖人的智慧,人民將獲得更多的利益;如果放棄仁義,人民將恢復孝順和慈愛;如果摒棄巧妙的手段和私利,盜賊將不再存在。這三條簡
1. 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 白話文 當大道被廢棄時,人們才會提倡仁義;當智慧過多地顯現時,虛偽也隨之而來;當家庭關係不和時,才會強調孝順與慈愛;當國家動亂不安時,忠臣才會挺身而出。 3. 解釋 這段經文所表達的,是一種對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