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2.白話文
孔德的容貌,完全由道所引領。道作為一種存在,是那麼模糊不清,難以捉摸。模糊中有形象,模糊中有實體;深邃幽暗中,包含著精華;這精華非常真實,並且具有信念。從古至今,道的名稱未曾消失,它始終存在並且遍及萬物。我怎麼能知道萬物的本質呢?就是通過這樣的道理。
3.解釋
這段話是《道德經》中關於「道」的一段描述,強調了「道」的無形無狀、難以捉摸的特性。道家認為,宇宙的萬象都來自於「道」,但是這「道」本身卻是無法被具體描述或形容的。通過「恍」和「惚」這兩個詞,強調了道的模糊不清和不可捉摸。這並不是說「道」是虛無的,而是它隱藏在萬物之中,無所不在,但又無法單純用語言或具體的形態來描述。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這句話指出了儘管道本身難以捉摸,但它依然在其中蘊藏著形象和實體。就像是混沌的狀態中,我們雖然無法直接感知其真實樣貌,但它仍然存在,並且具有某種存在的意義。
接下來的「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則進一步強調了「道」中的精華和真實性。雖然道是一個無形的存在,但它蘊含著所有萬物的精髓,並且這些精髓是真實的,具有內在的力量和信念,指引著萬物的運行。
最後,這段經文指出道的永恆性,從古至今,道的名號從未消失。「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道是一個超越時空的存在,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它的本質都未曾改變。透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萬物的本質和運行規律。
道就像是水,它無形無狀,無法具體定義,但卻能滋養萬物,並且無處不在。當我們無法控制水的流動時,我們卻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同樣,當我們難以控制或理解道時,卻能感知到它如何影響著萬物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