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檢成績出來了,原本想說去年因為期末再次裸考,應該沒什麼機會通過了,想不到最後是用最低限度的方式通過N3。今天我要分享如何用「語言習得」的方式學習日語,並比較它和「語言學習」的差異。
日檢N3通過分數:95分
說明1:關於語言習得,我主要參考林若望研究員的簡單介紹,不過詳細的理論內容我並不熟悉,如有不完整的地方還請專家補充。
說明2:這篇文章純屬學習歷程分享,與比較不同學習語言的方式。但這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尤其考檢定,還是要好好學一下文法之類的,看看我那精美的分數就知道了。
「語言習得」簡單來說就是母語的學習方式。相比我們學習第二語言時,都會從文法規則入手、先學閱讀;嬰兒的母語習得是從「聽」和「說」開始,經過不斷累積錯誤,進而掌握一個語言。
母語習得過程中,通常不用特別去學習文法,因為這些規則在語言不斷產出中,已經內化了(就是很多人熟悉的「語感」)。我想很多人會覺得華語沒有文法,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
近年來許多學習書都在強調學習語言必須要有說話的環境,不斷組合產出,才能真正學好一個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前往說這個語言的地方,這就像母語習得的方式。我覺得我的日語學習歷程也有類似之處。
我從高中畢業之後就開始學習日語。不過我是學語言的渣男,沒辦法下定決心專心學習一個語言,日語的學習更是有一時沒一時(偶爾跑去學藏語,然後又轉身去學卑南語……)。直到大四因為大專生計畫和日語有關,才開始從五十音惡補。
在這段過程中,我對於日語文法總是停留在很模糊的印象,有認真看完的文法書大概只有N5等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看動漫、聽日語歌、玩Duolingo(我知道這個有滿多錯誤,但是就是將就著用)中累積日語。
其中我覺得Duolingo是個不錯的媒介,會引導學習者造很多句子,就算不看APP的文法介紹,也能夠透過大量句子對譯,自己摸索出語感(以上沒有業配,其他類似的APP應該也有此效)。此外,最近APP的改版還增加了口說辨識,這對我的來說又是大加分。因為我認為學習語言要唸出來,才能記起來。即便N3沒有考口說,但是朗讀文句還是可以有效增進所謂的「語感」。
就這樣玩了兩三年,Duolingo日語玩到破關,也終於突破日語N3。相比於我學習卑南語、藏語等語言是從文法入手,我在學習日語時真的很多時間是在造句、聽力、口說中度過,這點就很像嬰兒「習得」語言。事實也證明,這個語感是能夠慢慢被培養起來的。
在學習這麼多語言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摸索不同的學習方法。日語的學習過程對我來說就像習得一樣,不用特別去學習規則,只要多聽、多說、多看,自然就會累積語感,投入的時間越多,就會有一定的成效。
不過,還是要說的是,用「習得」的方式獲取語言,速度會很大程度取決於每天接觸多少語言。像語言渣男如我,有時候日語一天只學個十到十五分鐘,所以到現在也才只能通過N3而已。
│額外分享1
用Duolingo學習日語時,如果英語能力允許,建議用英語的版本,才不會出現很多「神奇」的中文句子,會影響到學習的心情與成效。
例如日語「た形」,我每次都不知道怎麼翻,像「昨日は学校に行きました」,我就會覺得「昨天去學校了」和「昨天去了學校」都可以。我知道華語有「了1」和「了2」的差別,但日語不知道要怎麼區分,不知道有沒有精通日語的大神能夠解析一下呢?
│額外分享2
另外,我覺得我能夠通過N3,並非全然都是前述語言習得的功勞。或許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我的語言背景:日檢考試的讀音題有時候真的能夠透過臺語或客語等語言來猜;會漢字的我們在閱讀文章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優勢。當然,這些都是旁門左道,既然都要考檢定了,還是要認真學習、高分通過啦!以此與各位讀者共勉之。
雖然說我學習語言的目的應該和大多數人差異頗大,我不是學來說的,是學來比較的。這個方法可能不太適合想要速成的學習者,但也希望提供一個不同的學習方向給大家參考。也希望今年能有更多時間瞭解日語的文法,能夠更深入理解這個語言。
如果你還想要進一步探索語言奧秘的話,還請持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系列,藉由學習語言規則,更快速地學好一個語言。此外,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