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會消失嗎?現代人是不看書,還是不閱讀?這年頭當作家會餓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常說「現代人都不看書。」書店一間一間倒,紙本書的銷量一年比一年慘淡。根據文策院2022年的調查報告顯示,臺灣2021年的圖書市場產值是新台幣189.52億元,相較於2020年的201.62億元衰退6%。

但我想既然有那麼多人在惋惜紙本書的消亡,那代表還有很多人喜歡看書吧?身為愛書人的我,決定來探究這個問題。

紙本書會消失嗎?書有什麼魅力?

根據2019年《聯合報》「願景工程」的調查,40.8%的台灣人,在過去一年沒有閱讀任何紙本書籍,如果你一年讀超過20本書,就是排名前10%的台灣人了。

針對這個問題,我決定先從個人的角度來分析。我算是很喜歡看書的人,在台灣可以算pr90,一個月至少讀超過5本書,在網路盛行的當代,書對我來說有什麼魅力?為什麼我還是喜歡看書?

  • 書的內容較完整有深度。相較於零散的網路文章,書是系統性地探討一個主題。
  • 看書更容易專注,不會忽然跳出通知或廣告。
  • 書的可信度更高,一本書的出版需要多次的編輯、校對,內容更嚴謹。

總體來說,網路具有互動性,適合吸收最新資訊,還可以結合影音、圖像、文字,表達方式更多元,書本不具有互動性,以純文字為主,最多輔以圖像說明。然而,正是因為書具有封閉和單一性,才能讓我們進行深度思考與閱讀。

結論:我認為網路無法取代書,網路的娛樂性和社交性確實更高,但當你認真要學習的時候,相信你還是會去找書來看。

那電子書可以取代紙本書嗎?

我原本也是紙本書的愛好者,直到我開始看電子書之後,發現看書的時間變多了,也認為電子書終將成為時代趨勢,就像紙帛當初取代了竹簡,這是為什麼呢?

  • 電子書和書一樣具有封閉和單一性,適合深度思考與閱讀。
  • 電子書更加輕巧,方便攜帶,不占空間。
  • 電子書更適合畫線、作筆記,有助於閱讀。
  • 電子書的價格更低,也更環保。

總體來說,電子書完全具備紙本書的優勢,卻少了紙本書笨重、不易攜帶的缺點,我以前因為螢幕閱讀較容易讓眼睛疲憊的關係,還是喜歡讀紙本書,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在的電子書閱讀器一樣有辦法做到不傷眼睛。

當然,我認為紙本書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在未來,他會變成藝術收藏品一般的存在,而非日常閱讀用途。就像即使數位時代保存相簿很方便,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把珍貴的照片印出來珍藏。即使可以寄電子賀卡,大家還是覺得手寫明信片更有溫度。

現代人是不看書,還是不閱讀?

我們常說「現代人都不看書」而我在這裡想要釐清的是,現代人是不看書,還是不閱讀?

(附註:此處對閱讀的定義為非影音的文字閱讀。)

我必須承認,在影音盛行的現代,就連我這樣愛好文字的人,閱讀時間也被擠壓了,影音相較於文字有什麼優勢呢?

  • 吸收資訊較不用動腦。
  • 更有娛樂性和感染力。
  • 進行操作型教學時,影音可以直接示範動作與過程,更加簡單直接。

但仔細想想,雖然現代人都在滑手機而較少看書,但滑手機的時候,你是花更多時間讀文章,還是看影片?文字相較於影音又有那些優勢?

  • 自由掌握閱讀節奏。可以快速略過不重要的片段,也可以在需要思考的時候,停下來反覆讀,而影片的節奏是固定的。
  • 檢索資訊快。可以跳著讀,直接檢索想要的資訊,而看影片很難做到這點。
  • 吸收資訊快。1000字的逐字稿大約2-3分鐘可以讀完,但如果用聽的要花5-10分鐘。
  • 讀文章的時候更安靜,有助於專注思考。
  • 文章的產出速度快,成本低。影片還需要拍攝、後製、剪輯,而寫作幾乎不需要任何設備。

現代人確實不太愛看書了,但不代表不閱讀,我們只是把閱讀活動遷移到網路上。

無可否認,在網路發達,資訊爆炸的現代,現代人的專注力確實下降了,我自己也曾深受干擾,直到有意識地數位斷捨離後才緩解。不過我也好奇,那些本來就不愛深度思考的人,就算沒有網路干擾,就能深度思考了嗎?他可能只是換個方式消遣而已。

作家該如何順應時代變化,找到突破口?

看著銷量慘淡的圖書市場,很多人說這年頭當作家會餓死。而我認為,如果你想像過去一樣,只靠賣紙本書賺錢的話,可能真的會餓死。但文字依然具有很強大的優勢,作家只需要順應時代變化,就能找到突破口,甚至有更多元的發展。

  • 出版電子書

電子書絕對會在未來逐漸取代紙本書。作家可以掌握著低成本的優勢,配合AI等協作工具,獨立出版電子書。

  • 轉攻網路市場

雖然影片取代了部分閱讀,但數位閱讀仍有不可取代性。作家可以依照網路讀者的閱讀習慣,調整文字風格,成為網路作家。這年頭許多作家都是先在網路上累積讀者群,才成為作家的,和過去期望編輯賞識你才能出版的路線大不相同。

而且由於圖書市場慘澹的關係,現在的出版社大多也不願意出版素人的書,而是傾向去尋找已經有讀者基礎的網路作家出書。

  • 與影音合作,打造超強IP

許多暢銷的電影、電視都是改編自小說。因為文字具有低成本、快速產出、只需獨立作業的特性,反而能不受限制,更好發揮創意。

現代作家不會餓死,但需要順應時代變化。作家需要更主動地去尋找讀者群,打造獨特的內容,或是有意識地與影音合作,才能在市場中勝出。

這是一個更加自由的時代,你不需要得到編輯認可,也有可能成為作家。也是個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因為所有人都有機會被看見,有無數形式的創作者與你競爭。敢於突破,主動出擊,找到自己的讀者群,才有可能在時代的浪潮下乘風破浪。

而在文章結尾我想問的是:

自主性更高,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受限於傳統的束縛,但也喪失了順從帶來的安穩感,你喜歡這樣的改變嗎?
投票

你喜歡這樣的改變嗎?

  • 我很期待!
  • 我其實很害怕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2/07
    時勢所趨!沒有空間。
    avatar-img
    希文樂見的沙龍
    208會員
    138內容數
    在人生這場旅途中,尋找令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分享「喜聞樂見』的事,散播歡樂傳播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常說「現代人都不看書。」但我想既然有那麼多人在惋惜書的消亡,那代表還有很多人喜歡看書吧?身為愛書人的我,決定來探究這個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現代人都不看書。」但我想既然有那麼多人在惋惜書的消亡,那代表還有很多人喜歡看書吧?身為愛書人的我,決定來探究這個問題。
    Thumbnail
    作者可以是讀者,讀者也可以成為作者──正因為有相互跳換的現象,讓網路社會誕生更多內容,大量滿足有閱讀需求的新世代讀者,內容市場才得以蓬勃發熱。 因此所有正在寫作的寫作者們,真的沒有必要對未來太過悲觀。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不斷產出品質好的好文字。閱讀需求一直都在,只要有內容,閱讀就不會死。
    Thumbnail
    作者可以是讀者,讀者也可以成為作者──正因為有相互跳換的現象,讓網路社會誕生更多內容,大量滿足有閱讀需求的新世代讀者,內容市場才得以蓬勃發熱。 因此所有正在寫作的寫作者們,真的沒有必要對未來太過悲觀。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不斷產出品質好的好文字。閱讀需求一直都在,只要有內容,閱讀就不會死。
    Thumbnail
    從事書籍銷售相關行業的一位朋友,公開籲請大家不要再託他找出版社出版作品,因為他近來接獲多位朋友直接或間接請託,不勝其擾。 眾人皆曰出版已死,因為讀者大量流失,書籍銷售量大幅下滑,整條出版錬上下游業績都深受影響。但說也奇怪,想出書的人卻不受現實景況撼動,甚至還變得越來越多。 我也常碰見想出版作品的
    Thumbnail
    從事書籍銷售相關行業的一位朋友,公開籲請大家不要再託他找出版社出版作品,因為他近來接獲多位朋友直接或間接請託,不勝其擾。 眾人皆曰出版已死,因為讀者大量流失,書籍銷售量大幅下滑,整條出版錬上下游業績都深受影響。但說也奇怪,想出書的人卻不受現實景況撼動,甚至還變得越來越多。 我也常碰見想出版作品的
    Thumbnail
    其實不是文科的人,卻在2000年的時候接連的出了2本書,據說是賣的不差,跟出版社在談第3本的出版時程的時候才發現,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會買我的書;或是說,我根本不知!還有誰在閱讀 ...
    Thumbnail
    其實不是文科的人,卻在2000年的時候接連的出了2本書,據說是賣的不差,跟出版社在談第3本的出版時程的時候才發現,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會買我的書;或是說,我根本不知!還有誰在閱讀 ...
    Thumbnail
    未來還有人捧著一本厚厚的書  細細的讀 看思考 ?未來還有人看報  ,閱覽各種各樣的書籍 ?還會跑圖書館 ?未來還有人每天閱讀兩小時給自己充電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不愛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 電子產品逐漸出現人們的視野 。電子產品什麼時候成了形影不離的  ,把時間花在,在
    Thumbnail
    未來還有人捧著一本厚厚的書  細細的讀 看思考 ?未來還有人看報  ,閱覽各種各樣的書籍 ?還會跑圖書館 ?未來還有人每天閱讀兩小時給自己充電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不愛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 電子產品逐漸出現人們的視野 。電子產品什麼時候成了形影不離的  ,把時間花在,在
    Thumbnail
    如果這真的沒有了書店,那我想我也會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必竟人生沒有不無可能,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在網路的世界裡,現在什麼都查的到。以前我每當去圖書館時,我很愛聞書香味,那時心裡曾想過,長大之後想當圖書館員,或是想在書店打工,說真的至今想法依然沒有變,我不愛讀書,但我愛閱讀,可家裡不富有,沒有多餘錢去買
    Thumbnail
    如果這真的沒有了書店,那我想我也會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必竟人生沒有不無可能,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在網路的世界裡,現在什麼都查的到。以前我每當去圖書館時,我很愛聞書香味,那時心裡曾想過,長大之後想當圖書館員,或是想在書店打工,說真的至今想法依然沒有變,我不愛讀書,但我愛閱讀,可家裡不富有,沒有多餘錢去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