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班諾瓦.加洛
譯者:謝珮琪
出版社:積木文化
/
「我喜歡墓園,因為我深信它們大多不是悲傷或陰森之地,而是能撫慰人心的地方」
第一眼是被「墓園」這個主題吸引目光,知道主題是墓園但對於書裡會有什麼樣的內容完全沒有想法。因為是第一次見到這個主題的書,好奇之下便讀了。
書中介紹的是位於巴黎市中心的《拉雪茲神父公墓》,而作者本人是這座公墓的「守墓人」,正式職位是墓園的管理人(公家單位)。
作者介紹它不僅是一座墓園,還是旅遊景點,並且堪稱是與巴黎鐵塔、羅浮宮齊名的必遊景點!看到這段有點驚訝,因為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地方(也可能我太孤漏寡聞),但它身為一座墓園卻成為著名景點?!
原來是因為裡面葬了許多名人,其中包含世界知名的音樂家蕭邦、法國歷史上有名的拿破崙。除此之外也有知名的電影明星、繪畫家、舞蹈家、作家、藝術家、記者、…等各領域的知名人士。因此會有許多這些名人在世界各地的粉絲前來尋找他們的墓碑朝聖、祭祀或留念。引用書中提供的數據:每年吸引約三百萬的遊客。
書裡算是很詳盡地介紹了這座墓園的一切。包含它在全球墓園界的地位、墓園的歷史、歷經新冠疫情的演變,以及經營維持墓園的所有工作(包含所有工作職位)。甚至墓園中的動植物也有詳細的物種說明。看完這本書,對這座墓園界的迪士尼可以有大致上的概念。(說「大致」是因為連作者也不敢說他百分之百瞭解這座墓園)
最讓我意外的是,根據作者所述《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名氣地位來看,一塊墓地的五十年的使用權費用竟然只需台幣約15萬,雖然尚未包含建造墓碑、棺木…等花費,但是以台灣的物價來衡量的話算很便宜吧!(畢竟書中還提到這裡堪稱是「墓園界的迪士尼」)
書讀到一半時也在好奇之下打開Google Map去搜尋這座《拉雪茲神父公墓》,然後書中介紹的一切就這樣在眼前成為真實畫面了。這個瞬間的轉換有點奇妙,雖然知道自己在讀的這本書不是什麼奇幻小說,但因為「墓園」這個主題本身就帶有一點點神秘奇幻的色彩,所以看到它真實樣貌時的感受還是蠻特別的。
關於翻譯也很值得一提,讀開頭幾章時就感覺到譯者的詞彙功力。我覺得譯者將這本書的文句翻譯得很美,許多描述墓園場景的段落,經過譯者的詞藻修飾後變得鮮明、易想像,也讓人感染到這座墓園的沉靜氛園。
不過可能為了讓中文讀者易讀好懂,裡面關於殯葬的相關用語也使用了我們很常見的例如:龕位、骨灰盒、納骨塔…等等在中文世界聽起來有點傳統感的詞彙。在一本介紹法國公墓的書中讀到這些詞彙,也是讓人感覺蠻有趣的。
在普羅大眾的觀念裡,總是不由自主地會迴避「死亡」相關的事物,包含殯葬與墓園,但這些卻是在社會中絕對不可缺少的工作。作者因為工作的關係,他與妻子、子女一家就住在《拉雪茲神父公墓》裡(有員工宿舍)。一般人大多很難理解住在公墓的選擇,也對在墓園工作感到避諱。但作者卻樂在其中,並且在日常業務中找到了工作的意義,甚至是起床的意義。
我想以這個層面來說,作者的這份工作對他來說是命中注定的,也是值得讓人羨慕的。多少人做著生活中普遍的工作,卻每天醒來就排斥起床不想上班,上了班也感到生活無趣、找不到任何意義。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工作,如果能像作者一樣在工作中找到樂趣、成就感,甘之如飴,並且成為他起床的意義,那麼它就是一份完美的工作。
不知道我會不會有去巴黎旅遊並且能參觀這座《拉雪茲神父公墓》的那一天?而屆時這位守墓人(作者)還在不在這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