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大官人家的少爺,養尊處優慣了;一方面抱怨被養在家裡吃好、喝好、被伺候好,卻失去自由。另一方面又總想逃離這樣的牢籠,出去大展拳腳,以顯示自己是優秀的,不是只能靠家世庇蔭的蠹蟲。
然後,憑藉著話本所寫的江湖傳奇,逃家去闖蕩了;逃家帶了書僮、還帶了萬貫銀兩,尤其還帶了『某某大官是我的xxx』的官威,這樣行走江湖,可有公信力?
劇情截圖
一離開府邸,少爺就像個失能的生活白癡,更像個『撒幣聖誕老公公』,不僅不低調,反而高調宣示他是有錢人;書僮一旁急著制止,反遭他怒罵摳搜。小書僮卻是個機靈鬼,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他更知道,少爺把錢花光的話,他不僅會被罵,慘遭毒打都有可能!一句護主不利就能要了他的小命!但少爺偏偏方方面面都犯蠢!那麼少爺的書讀到哪裡去了?原來現實生活與人情是在書本裡學不到的!
狀況一、不懂得『財不露白』的道理,更且經常當眾『炫富』。
狀況二、嘴上抱怨家裡管他太嚴,出外又總是將『我是總督府的少爺』掛在嘴邊兒。不知道高官的家世,有時的確讓人『尊敬』,但更多的是讓人『避諱』與『覬覦』的嗎?
狀況三、不懂得『個資不得外洩』,所以讓老鴇在頭牌姑娘的《梳櫳禮》後,設計一齣《李代桃僵》戲碼,準備對這位官少爺騙財又騙色。
狀況四、使了小手段想要報復弱小的胥吏,刻意帶著他買了白米、農具、燒餅、穀子…一些對他而言是無用的,卻是足以壓垮胥吏的重物;誰知,一轉頭,胥吏早已雇了輛拖車。沒有整到胥吏讓少爺惱羞成怒,胥吏安撫他說要帶他去真正的『江湖』體驗。原來胥吏早有盤算,將少爺和這一車物資,帶到貧民窟;看到這些貧民瘋搶物資的情況,少爺敞開笑顏,說:『我終於做到劫富濟貧了』。(所以少爺的養成教育可想而知)
狀況五、衝著這份成就感,少爺還想再去買幾車物資來放送,胥吏勸他今天錢花很多了,改天再來。他竟大聲說:『我有的是銀票,怕什麼!』這話讓懶躺在路邊的遊民聽到,眼睛發亮,連哄帶騙,就將他們帶到了鬥雞場!
狀況六、剛開始學其他玩家(其實全都是鬥雞場的遊民)放碎銀玩,莊家當然讓他贏;第二次他便掏出懷中的元寶,元寶一押,莊家向旁邊使了個眼色,換了隻弱雞上場,少爺的元寶立刻變成莊家的。第三次下注前,胥吏在旁提醒他,莊家會看你的投注而換雞,他才意會過來,卻又衝動地往前去拆人家的台,當場被惡意敲詐,他還是只會說:「不就是要錢嗎?我身上有銀票。」唉,這是不是早晚會被綁票或撕票呢!
明明請的是最好的老師授業,卻連基本的成語都用錯!
明明過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像逃離牢籠般的迫切!
這樣的對比其實是非常諷刺的;大人常喜歡說:我都是為了你好!但是為了孩子好的背後,所做事情的真正意義是正確的嗎?這樣的劇情值得我們養兒育女時,多多琢磨!
附註
梳櫳禮:舊時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妓院中處女只梳辮,接客後梳髻,稱梳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