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23】「14A總裁」的代價?那些年我們為穩定經濟所付出的隱形成本--《致富的特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到央行,大家最直接聯想到的,應該都是過往有「14A總裁」美譽的彭淮南。美國《全球金融雜誌》從2000年第一次給予時任央行總裁彭淮南A級評等,再加上從2005年至2017年,共累積14度蟬聯A級的成績,因此被譽為「14A總裁」。

然而,凡事有一體兩面,例如我們都知道房價很高,但你想過背後的貨幣政策是怎麼推波助瀾的嗎?得到14A美譽的背後,我們有失去什麼嗎?《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這本書,就是在探究央行從1998年以來的20年,實施「低利率」與「阻升不阻貶新台幣」,讓一切看似穩定所造成的影響。

raw-image

《致富的特權》作者群是央行的前理事,因此這本書著重在臺灣央行與相關政策,先從臺灣是以外貿為主的小型開放經濟體講起,在這個背景之下,當出口商把把商品賣到國外,得到美元後,會在外匯市場賣美元,買新台幣,比如你售出1000美元的商品,如果匯率是1:32,那就能換回32000的新台幣,但如果匯率是1:26,那就只能換到26000的新台幣,所以本國貨幣的升貶,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的獲利影響非常大。

低利、新台幣貶值的雙面刃

而在出口暢旺狀況下,照理說會有比較大兌換新台幣的需求,而導致新台幣升值,但可以發現,並沒有發生這樣的狀況,所以顯然是有(央行)力量在操縱匯率。讓本國貨幣貶值固然對出口業有幫助,相對的,要進口機械、器材等商品就要付出較多的成本,因而阻礙產業升級。

那麼匯率跟利率有怎樣的連動呢?如果央行要讓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勢必得讓臺灣的利率不高於美國太多,甚至低於美國,以鼓勵資金外流,購買外幣,讓新台幣自然貶值。維持低利率固然也有助於經濟發展,不過銀行業者在長期低利率狀況下,已無法靠著傳統的存、放款利率的差額來賺取利潤,自然要想辦法另闢財源,導致重心從存放款業務過渡到財富管理部門,比如介紹存戶購買基金、外幣、債券與保險等理財產品,甚至誘導客戶頻繁更換投資標的,以從中賺取手續費。

另一方面,長期低利率,造就了殭屍企業,原本該倒閉的企業,因為可獲得低利貸款,靠著持續借貸苟延殘喘,而非被汰舊換新。而低利帶來的資金氾濫,也成為高房價的隱形推手(之一)。

外匯存底的糖衣毒藥

書中提到,截至2020年底,臺灣央行的外匯存底是世界第六,臺灣外匯存底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央行試圖阻止新臺幣升值,所以買進大量美元。持有大量的外匯存底,以臺灣經濟來說,優點在於能夠減緩大量資金撤出時,對於匯率的衝擊。不過國際上一般建議是,外匯存底應足夠應付一國3-6個月的進口額,臺灣央行在2020年底的外匯存底是6200億美元,是建議額的四倍。

另一個原因是,臺灣央行龐大的外匯存底,可以透過外國投資獲得的孳息,每年透過「盈餘繳庫」,支應政府支出的約7%。看似不多,但轉化為具體數字的話,約是一千八百億左右,高於罰款、規費與關稅等收入,在「國營事業」中,排名第一,第二名的台糖是95億,第三名是郵局85億,二三名加起來只有第一名央行的1/10。當央行必須肩負繳庫,為政府賺錢的責任時,就更有動機維持國內的低利率與阻止新臺幣升值的貨幣政策,也因此失去央行的獨立性。

針對這些狀況,作者群認為應該從加強透明度與可咎責性、建構更清晰的的貨幣政策架構、改善貨幣決策流程、增加研究能量等方面改善。

這本書雖然看起來像在批評央行,但也提供了其他的觀點,來看待當前政策帶來的優缺點,讓思考更加全面。當中還有提到臺灣央行跟美國央行利率政策的差異性,以及跟民間銀行間如何放借款等,推薦想要了解的人借來看。

avatar-img
86會員
143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己本身很少看小說類的書,不過因《不便利的便利店》前陣子非常暢銷,後來索性把一、二集全部看完。特別的是,我先看了第二集再看第一集,因此看第二集時,對於貫穿第一集的主角獨孤感到非常好奇,這次算是得以一窺主角獨孤的故事,倒著看似乎也不錯,多了份懸疑性。 《不便利的便利店》主要在講述一間面臨競爭下,品項
平常並不常看文學作品,不過《不便利的便利店》是非常有名的暢銷書,所以想要一探究竟,想當然圖書館預約要排很久。結果沒想到先到手上的是《不便利的便利店2》,所以,還是先看了。 在沒看過《不便利的便利店》的狀況下,看起來並不影響閱讀《不便利的便利店2》,可以猜想得到主角彼此的關係。書中主角有受到好友託付
你會讓孩子去有槍的同學家玩,還是去有游泳池的同學家玩? 數據告訴我們,去有游泳池的同學家更危險! 《蘋果橘子經濟學》這本書指出,根據數據,美國每年平均一萬一千個家庭游泳池會淹死一名兒童(美國家庭游泳池約六百萬個,代表每年會淹死五百五十名十歲以下兒童);至於死於槍枝的兒童,每百萬槍枝還不到一人(以
你是否曾因提問不夠精準,讓對話陷入尷尬?又或因未能掌握關鍵問題,導致決策失去先機? 「如何問好的問題?」 這個問題充斥在你我的生活,舉凡新聞上有時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記者提問,到與別人聊天的問答拋接,再到工作的應對,甚至對自己最深層的靈魂提問。在生活與工作中,問什麼問題,攸關得到什麼答案,也無形間
AI已經悄悄融入我們的生活,從拍攝零食營養成分來檢測過敏,到AI生成圖像與音樂,這些功能讓我們覺得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是否也會有一天,我們發現,便利的AI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威脅? 對於未來的恐懼,多來自於未知。《AI生成時代的工作革命》這本書,介紹AI當前的發展、我們該培養的能力,以及未來的趨勢。前
《紅色賭盤》(Red Roulette)是前北京政協委員沈棟撰寫的回憶錄,沈棟在中國出生、香港成長、留學美國,之後再回到中國。雖然出生在中國,但後續成長跟留學都不在中國,甚至有留洋背景。而他的前妻段偉紅是在中共「內圈」打通關的高手,兩個人背景、所長不同,卻剛好互補搭配。 《紅色賭盤》這本書紀錄
自己本身很少看小說類的書,不過因《不便利的便利店》前陣子非常暢銷,後來索性把一、二集全部看完。特別的是,我先看了第二集再看第一集,因此看第二集時,對於貫穿第一集的主角獨孤感到非常好奇,這次算是得以一窺主角獨孤的故事,倒著看似乎也不錯,多了份懸疑性。 《不便利的便利店》主要在講述一間面臨競爭下,品項
平常並不常看文學作品,不過《不便利的便利店》是非常有名的暢銷書,所以想要一探究竟,想當然圖書館預約要排很久。結果沒想到先到手上的是《不便利的便利店2》,所以,還是先看了。 在沒看過《不便利的便利店》的狀況下,看起來並不影響閱讀《不便利的便利店2》,可以猜想得到主角彼此的關係。書中主角有受到好友託付
你會讓孩子去有槍的同學家玩,還是去有游泳池的同學家玩? 數據告訴我們,去有游泳池的同學家更危險! 《蘋果橘子經濟學》這本書指出,根據數據,美國每年平均一萬一千個家庭游泳池會淹死一名兒童(美國家庭游泳池約六百萬個,代表每年會淹死五百五十名十歲以下兒童);至於死於槍枝的兒童,每百萬槍枝還不到一人(以
你是否曾因提問不夠精準,讓對話陷入尷尬?又或因未能掌握關鍵問題,導致決策失去先機? 「如何問好的問題?」 這個問題充斥在你我的生活,舉凡新聞上有時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記者提問,到與別人聊天的問答拋接,再到工作的應對,甚至對自己最深層的靈魂提問。在生活與工作中,問什麼問題,攸關得到什麼答案,也無形間
AI已經悄悄融入我們的生活,從拍攝零食營養成分來檢測過敏,到AI生成圖像與音樂,這些功能讓我們覺得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是否也會有一天,我們發現,便利的AI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威脅? 對於未來的恐懼,多來自於未知。《AI生成時代的工作革命》這本書,介紹AI當前的發展、我們該培養的能力,以及未來的趨勢。前
《紅色賭盤》(Red Roulette)是前北京政協委員沈棟撰寫的回憶錄,沈棟在中國出生、香港成長、留學美國,之後再回到中國。雖然出生在中國,但後續成長跟留學都不在中國,甚至有留洋背景。而他的前妻段偉紅是在中共「內圈」打通關的高手,兩個人背景、所長不同,卻剛好互補搭配。 《紅色賭盤》這本書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股市、房市大漲,越來越多人投入股市、房地產,美國聯準會也漸漸被大眾認識,這本書主要在講美國從1946~2021年間經濟狀況以及政府在背後如何操作干預的情況
Thumbnail
你知道央行人這一年來在討論什麼嗎?~他們讀馬克吐溫的文學,而且還寫了讀書報告,是個「象牙塔」讀物精選 他流傳最廣的名言「歷史不會重演,但常會押韻」,也許只是引述前人佳句,但對後世的影響力,卻是非同小可。很不幸的,台灣央行官員喜歡這句。 為什麼重要?因為「我思故我在」,央行想什麼,它就可能做什麼
Thumbnail
上次路過鴻海還在100元晃來晃去 ,今天路過已噴到2字頭, 跟房價一樣不回頭.. 高通膨時代 買房買股票都比放定存好, 有人嘴2022 聽我的賠死掉,但你也只能在去年嘴我,現在可嘴不了,房子同一個路段過去一年 一坪漲10萬以上的案子比比皆是, 股票指數從13000 漲到23000 ,目前連兩個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一個國家經濟的指標,房市是落後指標,改朝換代都不一定會大崩盤,但經濟崩潰開始就一定沒人買。等到房價開始大打折,表示連原本想撐過去的,都沒辦法,只好能賣多少算多少。如果政府搞不清楚這個意義,就會以為只是人民有錢不買房,而不是自己已經滿清末年1949了。 黃金是保險指標,當國家越來越不保險,金價就會大
Thumbnail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中港澳房市崩盤,不知道何謂海市蜃樓 很多人說過,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共產黨沒有救不起的產業,又說房地產是「土地財政」基礎,中國不可能不救,不然會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影響共產黨執政基礎,結果呢? 央行總裁楊金龍第二次提到泡沫經濟,這次是「次貸風暴」……還記得吧,上次是「日本泡沫經濟」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台灣民眾都想問:到底房價要漲到何時才到頭?去年仰賴「新青安房貸」這顆大補丸,1.775%利率吸客,讓承作房貸業務的公股銀行業績強強滾。 民營銀行不遑多讓,為搶食房貸這塊大餅,近期有業者瞄準首購族,力推「40年可貸9成」方案,希望能和新青安房貸一較高
Thumbnail
筆記-理財達人秀-鍾國忠.股乾爹-24.04.11 股乾爹 *美國1-2月的核心CPI有下降,3月的核心CPI停止下降了,通膨下降的進展停滯。 *目前商品通膨有下降,服務通膨跟著降,但是服務類通膨下降的速度很慢, 服務類通膨下降速度放緩,最主要原因是房租的通膨年增幅沒有下降。 --商品類C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臺灣房價分析及趨勢歷程,觀察分析臺灣房價上漲的原因及三個階段的現象。
Thumbnail
近期股市、房市大漲,越來越多人投入股市、房地產,美國聯準會也漸漸被大眾認識,這本書主要在講美國從1946~2021年間經濟狀況以及政府在背後如何操作干預的情況
Thumbnail
你知道央行人這一年來在討論什麼嗎?~他們讀馬克吐溫的文學,而且還寫了讀書報告,是個「象牙塔」讀物精選 他流傳最廣的名言「歷史不會重演,但常會押韻」,也許只是引述前人佳句,但對後世的影響力,卻是非同小可。很不幸的,台灣央行官員喜歡這句。 為什麼重要?因為「我思故我在」,央行想什麼,它就可能做什麼
Thumbnail
上次路過鴻海還在100元晃來晃去 ,今天路過已噴到2字頭, 跟房價一樣不回頭.. 高通膨時代 買房買股票都比放定存好, 有人嘴2022 聽我的賠死掉,但你也只能在去年嘴我,現在可嘴不了,房子同一個路段過去一年 一坪漲10萬以上的案子比比皆是, 股票指數從13000 漲到23000 ,目前連兩個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一個國家經濟的指標,房市是落後指標,改朝換代都不一定會大崩盤,但經濟崩潰開始就一定沒人買。等到房價開始大打折,表示連原本想撐過去的,都沒辦法,只好能賣多少算多少。如果政府搞不清楚這個意義,就會以為只是人民有錢不買房,而不是自己已經滿清末年1949了。 黃金是保險指標,當國家越來越不保險,金價就會大
Thumbnail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中港澳房市崩盤,不知道何謂海市蜃樓 很多人說過,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共產黨沒有救不起的產業,又說房地產是「土地財政」基礎,中國不可能不救,不然會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影響共產黨執政基礎,結果呢? 央行總裁楊金龍第二次提到泡沫經濟,這次是「次貸風暴」……還記得吧,上次是「日本泡沫經濟」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台灣民眾都想問:到底房價要漲到何時才到頭?去年仰賴「新青安房貸」這顆大補丸,1.775%利率吸客,讓承作房貸業務的公股銀行業績強強滾。 民營銀行不遑多讓,為搶食房貸這塊大餅,近期有業者瞄準首購族,力推「40年可貸9成」方案,希望能和新青安房貸一較高
Thumbnail
筆記-理財達人秀-鍾國忠.股乾爹-24.04.11 股乾爹 *美國1-2月的核心CPI有下降,3月的核心CPI停止下降了,通膨下降的進展停滯。 *目前商品通膨有下降,服務通膨跟著降,但是服務類通膨下降的速度很慢, 服務類通膨下降速度放緩,最主要原因是房租的通膨年增幅沒有下降。 --商品類C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臺灣房價分析及趨勢歷程,觀察分析臺灣房價上漲的原因及三個階段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