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19】掌握四重點,用好問題讓對話有深度--《精準提問》

【超閱讀觀點119】掌握四重點,用好問題讓對話有深度--《精準提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是否曾因提問不夠精準,讓對話陷入尷尬?又或因未能掌握關鍵問題,導致決策失去先機?

「如何問好的問題?」

這個問題充斥在你我的生活,舉凡新聞上有時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記者提問,到與別人聊天的問答拋接,再到工作的應對,甚至對自己最深層的靈魂提問。在生活與工作中,問什麼問題,攸關得到什麼答案,也無形間透露自己的思考維度。其實,提問能力不只是好奇心的展現,更是解決問題,建立連結的核心工具。

raw-image


《精準提問》這本書不僅全面提出有關「如何問問題」的解答,還分享許多營造優質對話的技巧,這邊總結四點重點跟大家分享:

從「問題意識」開始,問出更有價值的問題

問問題難嗎?說不難,卻也難。不難的地方在於,「問問題」看似只要拋出許多帶問號的句子就好,難的地方在於,這些問題如何直指核心?也就是「為什麼」要問這些問題?而這個「為什麼」,指的就是「問題意識」。

有了問題意識,就能有整體觀,界定最重要的問題,才得以探究問題背後的問題,先見林、再看樹、枝、葉。

如何培養問題意識?必須要主動思考,培養深度思考能力。具體做法,可以從水平跟脈絡思考做起:

-水平思考是比較發散式的,關鍵字是「還有呢?」藉由持續「還有呢?」問句,擴大想法,把自己關心的、疑惑的、不滿的、好奇的都寫下來,尋找各種可能性。

-脈絡思考則是將關鍵字、重要元素挑出來,找出各元素的關聯與意義,以找出最重要問題。

而在用這兩個思考模式時,都可以運用5W1H幫助自己,例如Who,就可以衍生出:是誰的問題?誰會被影響?你想關心誰?What可以衍生出:你關心的問題是什麼?這些問題有何難題?

所以假如你正規劃產品上市,就可以問「還有什麼市場未被滿足?」(水平思考),以及「這個需求與我們現有的產品線有何關聯?」(脈絡思考),透過交叉提問,可以幫助拓展視野,再逐步聚焦核心。

好問題的要素:具體、明確

問題太細節,固然沒有重點,如果太廣泛,也容易讓對方不知道如何回答。

好的提問是一個問題的組合,在有了問題意識後,可以嘗試從視野(釐清問題的脈絡與目的)-視角(換位思考)-視點(聚焦問題)組成的觀點,幫助我們找到關鍵問題。

重點是,關鍵問題必須具體且明確,好的提問不僅可以引發思考,也有助於對方回答。所以與其問「為什麼提問力很重要?」倒不如問「擁有提問力的好處是什麼?」;與其問「什麼是好問題?」,倒不如問「什麼問題會讓你思考,也樂於回答?」;與其問「什麼是壞問題?」,倒不如問「什麼問題會讓你不想回答?」作者也提出以下三個方法:

-三S要素:簡單(Simple)、簡短(Short)、具體(Specific)。設定範圍、聚焦問題。簡單、簡短,加入人事時地物元素,讓問題具體明確。

-拆解問題:讓大問題變小問題。

-由淺而深:先發散再收斂;由淺而深,由好回答、容易聯想到思考較久的問題;構思整體問題。

如何營造高品質對話氛圍:從降低陌生開始

-承轉力,創造好感:尋找彼此的交集,擴大連結,降低陌生感。可以是事先做好的功課,或是根據現場環境的狀況做應變,比如雙方是同年、家鄉、嗜好;或是對方辦公室擺設透露出的訊息,比如正在看的書籍等,藉此打開話匣子。

-鏡像反應,創造表情與肢體的契合感:作者分享使用「支持性回應」,複述對方的結語,例如對方說「因為壓力大,所以那陣子睡不好覺」,那我們可以承接與複述「睡不好覺」,代表我們能掌握到訊息,也能理解對方。

-用How取代Why:很多時候,我們問「為什麼」是因為好奇,但以「為什麼」開頭的問題,一來比較模糊,二來會讓對方比較有壓力,因此可以改用「如何」、「什麼」為開頭提問,比如「要做什麼」或是「要如何做」,才能改善狀況,使用正向提問,不僅能問到「解決方法」,也能降低負面情緒。

-聽出趣點、轉點、斷點、痛點與雲點:要如何培養「開放式懷疑」的追問力,作者具體提出從對話中找出「五點」,趣點、轉點跟痛點比較好從字面上了解。斷點是指對方的談話斷在一個轉折,卻沒交代清楚的地方,這時需要藉由提問,釐清前因後果,把斷點連結起來;雲點則是把比較抽象的概念或想法,藉由提問,讓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例如讓對方可以具體說明如何「提升競爭力」。

從提問到回應,建立優質對話循環

作者在書中提出,好提問的優質對話循環「AAAR」-藉由提問(Ask)讓對方思考回答;接著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了解重點;再透過覺察(Awareness)感受當下;最後才回應(Response)。

在這個循環中,回應是放最後。作者在書中也一再強調,不要當對話小偷,搶奪話語權,而是要積極聆聽,設身處地理解並回應,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誠,如此才願意繼續分享。

後見

《精準提問》如同書名,精準分享許多提問的技巧,顯示問題不在多,而在於精,我們都知道「尬聊」是一件多麼尷尬的事,問題可能就出在太多無相關的分散式問答,讓對方不知道重點在哪。所以作者在分享如何問問題前,先說明「問題意識」的重要性,讓自己反思自己的提問,最終是要指向何處,並想想:這個問題,能否引導出有效的答案?

另外,仔細聆聽跟適切回應,雖然不在提問範圍內,但也是創造好對話的必要條件,畢竟一旦我們忍不住打斷對方,或是沒能抓住對方講話重點時,讓對方有不好的感受的話,那麼再會提問也沒用。

問好問題是需要練習的能力,所以從現在開始,下次與人對話時,不妨試著用具體、具備行動導向的提問開場,或用How取代Why,只要每次對話多一點改進,問好問題的能力就會逐漸成為優勢。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2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