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已經悄悄融入我們的生活,從拍攝零食營養成分來檢測過敏,到AI生成圖像與音樂,這些功能讓我們覺得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是否也會有一天,我們發現,便利的AI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威脅?
對於未來的恐懼,多來自於未知。《AI生成時代的工作革命》這本書,介紹AI當前的發展、我們該培養的能力,以及未來的趨勢。前言更直指「AI不會搶走你我的工作,但懂得與AI協作的人可以」。
-工作機會的變化
現在7億7千3百萬的工作機會中,未來五年可能有1400萬個工作機會消失。AI帶來的挑戰是「取代重複性工作」和「創造新型態的工作」。單純的體力或腦力勞動,會逐漸被自動化取代,例如資料輸入、結帳等。然而,這也催生了資料科學家、永續發展專家、AI開發者等新的高階職業。
-企業與個人角色的轉變
企業的壽命因為變動而縮短,加上人類壽命延長。顯示要在一間公司從一而終的機率越來越小,靈活用工模式將興起,未來工作模式精更重視專業導向的合作模式,而非長期雇傭。
-心理層面的影響
AI雖能處理資訊,但無法取代人類的同理心與創意。未來,情感價值與人性化的互動,會成為職場競爭的關鍵優勢。
看似悲觀的前景,但危機也代表轉機,例如電腦的出現,讓事務員消失,卻也多了科技與軟體專家。「未來工作2023」報告書中,發表提升未來競爭力的十大技能,包含:
分析思維、創意思維、韌性、柔軟性與敏捷性、內在動機械予與自我認知能力、好奇心與終身學習、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信頼度與著重細節、同理心與積極聆聽、技術素養、品質管理。
這些技能的核心為問題解決能力(分析思維;創意思維)、自我管理(柔軟性與敏捷性;內在動機械予與自我認知能力;好奇心與終身學習)、溝通能力(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信頼度與著重細節;同理心與積極聆聽)、技術使用與開發(技術素養;品質管理)等四大類型。其中,「分析思維」跟「創意思維」更是唯二長期在排行內的能力。
那麼,到底有哪些能力是人類特有,AI無法取代的呢?
-同理能力:非語言的溝通傳達力;應對客戶的同理心。
-管理能力:成長管理力;心靈管理力。
-創意:集體智慧管理能力;實現新靈感的能力。
所以即使在AI時代,將自己創造的內容,用創新與新鮮的方式解析的能力,仍相當重要順利;另一方面,在急遽變動的時代,能夠解決錯綜複雜問題的的分析思維,也是銜接AI時代必備的能力。
書中引用「未來工作2023」報告書中,最快成長職業排名跟最快消失的職業排名。
最快成長的職業排名是AI/機器學習家、永續發展專家、商業智慧分析師、資訊安全分析師、金融科技分析師、資料分析師與資料科學家、機器人工程師、電器電力工程師、農業設備管理師、數位轉型專家。
可看出隨著AI、大數據發展,軟體工程師、AI開發者跟資料分析師等職業群,會快速崛起。
最快消失的職業排名是銀行相關業務員、郵政事務員、結帳員與售票員、資料輸入員、行政與秘書職、資料管理與庫存管理員、議員與公務人員、統計、財務與保險公司職員、到府訪問銷售員、地攤商。
作者提供了一個極具啟發性的視角:「全球-個人」雙向分析法。
-宏觀分析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等。
-微觀分析則著眼於新創產業、創投趨勢及職務描述。
-透過雜誌尋找感興趣的領域,再利用暢銷書和作者演講,深入關注主題,並運用大規模線上公開課程與社群,讓自己系統化學習。同時參與社群,與同好交流,擴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隨著產業更新速度加快,個人必須保持學習動力,主動適應新工具與技術,例如AI輔助工具。這樣才能在職場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處在AI的浪頭上,了解未來趨勢與方向相當重要,雖然AI最後會發展到怎樣的地步,沒人說得準。不過讀完這本書可以發現,問題解決、自我管理、溝通能力、技術開發是應對AI時代的核心基礎。無論是領導力的發揮,還是技術素養的提升,都需要在這四大領域交叉發展。
尤其作者提到「分析思維與創意思維」是未來關鍵技能,這尤其適用於需要解決複雜問題的工作,例如有人將長篇論文丟給AI,生成重點;或是由AI生成圖片。不過無論如何,最終使用AI的還是人,當有了最強工具,使用工具的人勢必也得有想法,才能讓威力加乘。
「你是否曾想過,未來某天,你的同事可能是一台能即時回答問題的AI?」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AI時代也充滿了機會,如果你的同事是無所不知的AI,想必能幫助你夠有效率完成工作,所以「與AI協作的人將取代不懂AI的人」。
你認為在AI時代,哪些能力是我們真正無法被取代的?不妨從2025年的今天起,每週抽出一小時,學習與AI相關的工具或技能,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