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財報解析:2025年展望與高通競爭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聯發科公布2024年第四季的財報,表現不差,營收年成長6.5%,毛利率維持在48%左右,符合市場預期。此外,聯發科對於今年第一季的展望為1408億~1518億元台幣,相對於第四季季成長超過6%,似乎延續去年的成長動能。

對此,市場也相當滿意,在上週衝破1500元大關,超過歷史新高,也一舉刷新2022年的疫情高點。

那麼,聯發科的財報有什麼看點?是否值得我們現在投入?未來會有什麼挑戰?跟高通的差異在哪?

首先,讓我從幾個方面分享:

1.聯發科財報

聯發科第四季的財報中,2024年全年營收5305億台幣,年成長22.4%,毛利率也從47.8%到49.6%,可以持續觀察2025年是否超過50%大關。此外,淨利跟EPS都年成長超過40%,尤其是EPS從48元到2024的66.9成長相當驚人。

其中,我認為主要的成長來自於第一季跟第四季手機的拉貨,以及第二第三季在邊緣運算上的合作,都導致了連發科在轉向AI時的助力。

2.中國補貼加持。

我認為手機晶片,未來在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下,會對於聯發科的晶片需求有更多的助力。

目前,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從1/20 開始,對於手機跟消費性電子,包含家電,提供最高15%的補助方案。手機的部分,只要購買低於6000元人民幣的手機,將會獲得最高500元人民幣的補助。這個政策將對手機帶來一波換機潮。

從補助限制不難看出,6000元人民幣以下的手機,將不包含三星的旗艦機跟蘋果的手機,中國政府目的在補助自家手機的銷售,主要受惠的是國產中高階手機。

而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已經不單單使用在中國的中低階手機,基本上旗艦機也看得到聯發科的影子,之前小米就使用聯發科手機晶片取代高通,試圖降低手機成本跟售價。

因此,這一波補助將會增速中國的手機替換,增加國產手機的市佔率,對於聯發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高通來說,反而會產生一波阻力。

3.未來隱憂。

聯發科預估2025年第一季毛利率約為47%左右,略低於2024年全年,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聯發科切入AI的產品還未產生大量的收入。之前跟輝達共同開發AI PC的應用,仍然需要時間醞釀。

不過我認為,隨著DeepSeek的出現,未來對於中低階AI的應用將會出現,聯發科如果把AI PC應用在中低階的筆電,或許會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加上目前聯發科也預估五六月才會亮相AI 晶片,所以帶來筆電的拉貨潮要到下半年才會體現,在此之前,可能手機的銷售就會是關鍵,第二季可能會是一個瓶頸跟挑戰。

4.跟高通的差異。

不過,我對於今年的聯發科還是相當看好,至少成長20%,EPS可以來到80元,股價有機會超過1600元大關。

更重要的是,目前聯發科在手機晶片上的對手正在減少當中,不僅三星自製的晶片逐漸被自家三星手機淘汰以外,高通也只有在旗艦機上面被中國手機使用。剩下的比重就是聯發科跟中國的IC設計公司互相競爭,隨著聯發科逐漸轉向到高階手機的應用。加上中國政府希望『排除』外國晶片的使用,高通就會首當其衝,而對於聯發科來說,就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切入中國的旗艦機。

加上技術上的差異,我認為短時間聯發科還不會被中國的IC設計公司取代。等到中國的IC公司追上來,聯發科應該已經成功切入AI相關應用,到時候又會為聯發科帶來一波成長動能,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avatar-img
14會員
50內容數
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主要以產業趨勢跟投資理財為主題,提供深入淺出的觀點,以最容易的方式分享當今產業看法,也讓讀者在投資上可以有更多知識,面對變化迅速的當今投資局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印尼政府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試圖吸引蘋果公司投資設廠,但因投資金額與條件談判未果,引發各界對於東南亞國家招商引資策略的討論,以及臺灣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關注。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全新AI訓練模組,成本低於Open AI的ChatGPT,引發美國科技股震盪。本文分析DeepSeek的背景、技術來源、成本效益以及對AI產業和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並探討其對AI普及化的促進作用和對晶片產業的衝擊。
力積電近期因提供臺積電AI中介層而股價大漲,本文分析此事件對力積電未來發展的影響。作者認為,雖然此合作能帶來短期營收改善,但力積電仍面臨技術提升和毛利率等挑戰,長期股價表現仍有待觀察。
本文探討沃爾瑪近年來的轉型策略,分析其線上線下整合的成功之處,以及未來在零售業的競爭優勢。沃爾瑪藉由提升產品品質、善用實體店面作為物流中心、發展會員制度和廣告業務,成功拓展線上電商業務,並挑戰亞馬遜和好市多的地位。文章從中產階級的消費趨勢、電商業務的成長的優勢等角度,分析其未來發展前景和股價預測。
本文探討日本汽車產業在自駕系統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其與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比較。作者認為,日本車廠近年來在電動車領域的佈局相對保守,但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崛起和市場競爭加劇,日本車廠開始積極投入自駕系統的開發,並與輝達等晶片公司合作。
最近,聯電公佈了今年第四季的財報,第四季的營收為603.9億元,跟第三季差異不大,不過比去年同期到是增加了約莫10%,相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來說,聯電仍然維持得不錯。 全年營收也比2023年增加約莫5%,算是歷史次佳的紀錄。 那麼,聯電在逐漸競爭的成熟製程中,有什麼不可取代之處?有辦法穩固目前
印尼政府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試圖吸引蘋果公司投資設廠,但因投資金額與條件談判未果,引發各界對於東南亞國家招商引資策略的討論,以及臺灣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關注。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全新AI訓練模組,成本低於Open AI的ChatGPT,引發美國科技股震盪。本文分析DeepSeek的背景、技術來源、成本效益以及對AI產業和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並探討其對AI普及化的促進作用和對晶片產業的衝擊。
力積電近期因提供臺積電AI中介層而股價大漲,本文分析此事件對力積電未來發展的影響。作者認為,雖然此合作能帶來短期營收改善,但力積電仍面臨技術提升和毛利率等挑戰,長期股價表現仍有待觀察。
本文探討沃爾瑪近年來的轉型策略,分析其線上線下整合的成功之處,以及未來在零售業的競爭優勢。沃爾瑪藉由提升產品品質、善用實體店面作為物流中心、發展會員制度和廣告業務,成功拓展線上電商業務,並挑戰亞馬遜和好市多的地位。文章從中產階級的消費趨勢、電商業務的成長的優勢等角度,分析其未來發展前景和股價預測。
本文探討日本汽車產業在自駕系統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其與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比較。作者認為,日本車廠近年來在電動車領域的佈局相對保守,但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崛起和市場競爭加劇,日本車廠開始積極投入自駕系統的開發,並與輝達等晶片公司合作。
最近,聯電公佈了今年第四季的財報,第四季的營收為603.9億元,跟第三季差異不大,不過比去年同期到是增加了約莫10%,相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來說,聯電仍然維持得不錯。 全年營收也比2023年增加約莫5%,算是歷史次佳的紀錄。 那麼,聯電在逐漸競爭的成熟製程中,有什麼不可取代之處?有辦法穩固目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不是我整理的,但因為我自己在做功課,順便分享給大家 蔡力行,首席執行官 大家下午好。聯發科第一季度表現穩健。收入超出了我們指導的高端,主要是由於智能手機、寬帶和電視客戶的庫存需求超出預期。毛利率超出了指導範圍,這是由於一次性項目,扣除此項後,毛利率為 47.9%,高於我們指導範圍的中點。 在上
Thumbnail
如果觀察近期上市櫃公司表現,產業業績的輪動,隨著消費市場變化有不同程度的復甦進程。但手機、PC/NB等需求,遲遲未見大幅度的成長跡象,這與前幾年疫情的汰換潮,還沒達到換機時機的硬需求有關。不過近期各家大廠紛紛納入AI應用的新型產品,市面上也確實有AI產品問世,但能不能激發消費又是另外要觀察的重點。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1.持續擴大對半導體產業的佈局,未來在美國會嘗試台積電以外的客戶。 2.預估今年表現持平,對 2025~2026 年的表現有所期待。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預估毛利率持平,雖成本端有「能見度」的向下,但價格端受中國同業殺價競爭,價格將逐月調整。 2.1Q24 預估營收呈現近 10% 季減,為 241 億~251 億,大尺寸季減較大,OLED 與 SoC 持平、TDDI 與車用季減。 3.AI 會帶來量價的挹注。OLED 為另一動能。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2024 年會是成長的一年,在各產品線都有升級潮與產品組合優化。 2.聯發科在 AI 具備多種邊緣運算裝置的產品組合,且在雲端擁有 SerDes IP。 3.車用、ASIC 等下一波成長動能會在 2025 年底開始貢獻營收。
Thumbnail
*等待新一批通膨數據與財報 道瓊終結連三紅 *MWC 開展!聯發科、高通拚場搶 AI 商機 雲達、緯穎新技術上秀 *今年公建預算7,792億創新高 配合能源轉型 油電占35.5%最多 *台股衝關散戶、中實戶點火 融資餘額八天大增112億元
Thumbnail
本篇摘要: 聯華電子2023營運報告。 2024營業策略展望。 成熟製程是否會被中國低價傾銷呢? 2023營運報告 全年每股盈餘為新台幣 4.93元。 第四季合併營收:新台幣 549.6 億元 ($17.9 億美元),毛利率:32.4%;營業利益率:22.6%。22/28 奈米營收佔
Thumbnail
*英特爾狂瀉近12% 標普那指連六紅止步 周線持穩走高 *美上月PCE透露通膨持續降溫 交易員押注Fed於5月開始降息 *AI手機爆紅!聯發科通吃陸廠訂單 法人看好今年將賺逾五個股本 *台積電最快2月6日宣布日本建熊本二廠、美國補貼3月底前到手
Thumbnail
AI PC在CES展發酵,昨晚Nvidia創了拆股後的新高帶動台估相關概念股抗跌,手中持股其紅回了一點血。 目前等候技嘉12月營收。 【公告】亞力 2023年12月合併營收12.89億元 年增45.79% 亞力營收符合預期。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不是我整理的,但因為我自己在做功課,順便分享給大家 蔡力行,首席執行官 大家下午好。聯發科第一季度表現穩健。收入超出了我們指導的高端,主要是由於智能手機、寬帶和電視客戶的庫存需求超出預期。毛利率超出了指導範圍,這是由於一次性項目,扣除此項後,毛利率為 47.9%,高於我們指導範圍的中點。 在上
Thumbnail
如果觀察近期上市櫃公司表現,產業業績的輪動,隨著消費市場變化有不同程度的復甦進程。但手機、PC/NB等需求,遲遲未見大幅度的成長跡象,這與前幾年疫情的汰換潮,還沒達到換機時機的硬需求有關。不過近期各家大廠紛紛納入AI應用的新型產品,市面上也確實有AI產品問世,但能不能激發消費又是另外要觀察的重點。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1.持續擴大對半導體產業的佈局,未來在美國會嘗試台積電以外的客戶。 2.預估今年表現持平,對 2025~2026 年的表現有所期待。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預估毛利率持平,雖成本端有「能見度」的向下,但價格端受中國同業殺價競爭,價格將逐月調整。 2.1Q24 預估營收呈現近 10% 季減,為 241 億~251 億,大尺寸季減較大,OLED 與 SoC 持平、TDDI 與車用季減。 3.AI 會帶來量價的挹注。OLED 為另一動能。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2024 年會是成長的一年,在各產品線都有升級潮與產品組合優化。 2.聯發科在 AI 具備多種邊緣運算裝置的產品組合,且在雲端擁有 SerDes IP。 3.車用、ASIC 等下一波成長動能會在 2025 年底開始貢獻營收。
Thumbnail
*等待新一批通膨數據與財報 道瓊終結連三紅 *MWC 開展!聯發科、高通拚場搶 AI 商機 雲達、緯穎新技術上秀 *今年公建預算7,792億創新高 配合能源轉型 油電占35.5%最多 *台股衝關散戶、中實戶點火 融資餘額八天大增112億元
Thumbnail
本篇摘要: 聯華電子2023營運報告。 2024營業策略展望。 成熟製程是否會被中國低價傾銷呢? 2023營運報告 全年每股盈餘為新台幣 4.93元。 第四季合併營收:新台幣 549.6 億元 ($17.9 億美元),毛利率:32.4%;營業利益率:22.6%。22/28 奈米營收佔
Thumbnail
*英特爾狂瀉近12% 標普那指連六紅止步 周線持穩走高 *美上月PCE透露通膨持續降溫 交易員押注Fed於5月開始降息 *AI手機爆紅!聯發科通吃陸廠訂單 法人看好今年將賺逾五個股本 *台積電最快2月6日宣布日本建熊本二廠、美國補貼3月底前到手
Thumbnail
AI PC在CES展發酵,昨晚Nvidia創了拆股後的新高帶動台估相關概念股抗跌,手中持股其紅回了一點血。 目前等候技嘉12月營收。 【公告】亞力 2023年12月合併營收12.89億元 年增45.79% 亞力營收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