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semi:短期逆風,長期利多?解析財報與投資策略

Onsemi:短期逆風,長期利多?解析財報與投資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Onsemi 雖面臨短期逆風,但強化財務紀律與聚焦高毛利產品的策略,結合 EV、AI、工業自動化等長線需求,有望在市場復甦後取得更佳表現。投資人宜持續關注中國車用市場實際回溫進度、公司產能利用率調整成效,以及新一代矽碳化合物產品在車廠與資料中心的進展。

一、投資摘要(Investment Thesis)

市場情勢轉弱,短期利空持續:受到中國電動車(EV)終端需求放緩、工業市場庫存調整等影響,Onsemi 在 2024 年第四季至 2025 年第一季營收承壓,毛利率亦因產能利用率下滑而被動修正。

長期結構調整與高附加價值布局:公司持續推進「Fab Right(產能優化)」、「高階製程平台 TR×EAL」、「矽碳化合物(SiC)」等戰略;中長期看好電動車與工業自動化的成長動能,並維持 53% 長期毛利率目標不變。

財務紀律與股東回饋並進:雖然短期營收下修,Onsemi 仍維持高自由現金流,並在 2024 年度將 54% 的 FCF 透過回購方式回饋股東,展現健康財務體質。




二、財務狀態(Financials Overview)


第四季(2024 年 Q4)

營收:17.22 億美元

GAAP 毛利率:45.2%,Non-GAAP 毛利率:45.3%

GAAP 營業利益率:23.7%,Non-GAAP 營業利益率:26.7%

GAAP 稀釋後每股盈餘(EPS):0.88 美元,Non-GAAP 稀釋後每股盈餘(EPS):0.95 美元


全年(2024 年)

營收:70.82 億美元

GAAP 毛利率:45.4%,Non-GAAP 毛利率:45.5%

GAAP 營業利益率:25.0%,Non-GAAP 營業利益率:27.9%

GAAP 稀釋後每股盈餘(EPS):3.63 美元,Non-GAAP 稀釋後每股盈餘(EPS):3.98 美元

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12.12 億美元(年增約 3 倍)

• 公司在 2024 年通過股票回購,返還了約 54% 的自由現金流給股東


資產負債

現金與短期投資:約 30 億美元

營運資金管理:分銷商庫存於 Q4 減少 5,500 萬美元,公司內部庫存日數上升但主要來自策略性矽碳化合物囤貨,不含此部分則仍維持合理區間。




三、各事業部營收情況(Segment Performance)

1. Power Solutions Group(PSG)

• Q4 營收 8.09 億美元(QoQ -2%,YoY -16%)

• 營收:8.09 億美元

• 與上一季相比:-2%

• 與去年同期相比:-16%

• 需求下滑主要來自非核心之傳統電源管理 IC;高階電源應用受市場波動亦有短期壓力。

2. Advanced Solutions Group(AMG)

• Q4 營收 6.11 億美元(QoQ -7%,YoY -18%)

• 營收:6.11 億美元

• 與上一季相比:-7%

• 與去年同期相比:-18%

• 工業與車用類比與混合訊號需求疲弱,對這部分營收造成顯著衰退。

3. Intelligent Sensing Group(ISG)

• Q4 營收 3.03 億美元(QoQ +9%,YoY -2%)

• 營收:3.03 億美元

• 與上一季相比:+9%

• 與去年同期相比:-2%

• 工業自動化與醫療感測較為穩定,但車用影像感測器亦受整體需求波動影響,僅微幅下滑。


全年 2024(相較於 2023 年)

1. PSG:33.48 億美元(年減 14%)

2. AMG:26.09 億美元(年減 15%)

3. ISG:11.25 億美元(年減 14%)

總營收:70.82 億美元(年減 14%)



四、第一季(Q1 2025)展望(Guidance)

營收:13.50~14.50 億美元

非 GAAP 毛利率:39.0%~41.0%

非 GAAP 稀釋後每股盈餘(EPS):0.45~0.55 美元

主要影響因素

1. 車用大幅減少:Q1 汽車業務預估季減約 25%,因中國電動車去化庫存與北美及歐洲需求疲弱。

2. 工業與其他:同樣下滑,但幅度相對較小(中至高個位數%)。

3. 產能利用率:將降至約 50% 中段水準,對毛利率構成壓力;長期來看,若需求反轉,利用率提升空間可望帶來更大槓桿效益。




五、管理層觀點(Management Commentary)

1. 嚴控非核心業務

• 公司強調不參與激烈的低價競爭,若某些非核心產品線(約 3.5~4 億美元規模)毛利率壓力過大,將進一步退出或精簡。

2. Fab Right 策略與產能調整

• 持續優化產線組合、關停冗餘晶圓廠或舊產能,以達到更健康的固定成本結構。預計在市場復甦時能快速回彈。

3. 矽碳化合物(SiC)長期看好

• 雖然短期中國 EV 市場放緩導致波動,但公司在 SiC 研發與併購(JFET 等)方面進展順利,長期相信 EV、AI 資料中心對高效能電源需求仍將持續增長。

4. 財務紀律與研發投資

• 維持高現金水位、嚴控資本支出至「中個位數%」水準;同時持續投資於高附加價值產品(TR×EAL 平台、SiC 等)。

• onsemi 在 2024 年面臨整體市場下行的環境,但公司認為自身結構已改變,具備足夠韌性來應對波動。

• 由於車用與工業市場的長期趨勢,onsemi 將持續聚焦於電動車和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可再生能源電網、工業自動化、雲端和 5G 等領域,並藉由智慧電源與感測解決方案保持市場競爭力。

• 在資本配置方面,公司重視股東報酬(透過自由現金流分享)與長期成長投資(持續擴充產能、強化產品組合)。




六、分析師提問要點(Analysts’ Q&A Highlights)

以下為該電話會議問答(Q&A)部分的重點整理,協助您快速掌握管理層與分析師之間的討論焦點。由於內容較長,下方僅摘要出主要問題方向與答覆重點,並以繁體中文呈現。

問答環節整體概述

在 Q&A 中,分析師主要聚焦於以下幾個面向:

1. 汽車(Auto)需求走勢:為何第一季(Q1 2025)汽車業務會下滑 25% 之多?市場總體需求與 onsemi 本身策略的關聯性如何?

2. 工業(Industrial)與非核心業務(Non-core):哪些非核心產品線受到價格壓力影響?未來退出或縮減的幅度與原因?

3. 矽碳化合物(Silicon Carbide)前景:2024 下半年中國區的上漲因素與 2025 年的不確定性,onsemi 對長期市場成長與競爭的展望。

4. 整體營運策略與成本結構:Fab Right(晶圓廠優化)、產能利用率下滑對毛利率的影響,以及「何時」與「如何」在市場復甦時,獲得更大槓桿效益並回升至長期目標。

5. 自由現金流與結構性調整:公司為保持財務彈性與長期獲利能力,計劃在生產、營運、研發投資和股東回饋之間如何權衡?




1. 汽車業務(Auto)下滑原因與市場展望

Q1 汽車業務下滑 25%

• 管理層提到,Q4 2024 中國市場(特別是電動車)後段需求轉弱,許多車廠因需求不穩定而採取停工或減產、清理車輛庫存的動作。

• onsemi 先前在中國有相對強勁的電動車業務增長,但在 2025 年第一季受到這些車廠提前春節假期以及延長停工的影響,出貨量將大幅下滑。

• 雖然短期波動嚴重,但長期來看,onsemi 認為自身在電動車領域的設計導入與份額提升並未改變,只是需求放緩使得短期營收「呈現較深度的季減」。

與其他公司之比較

• 有分析師提到同業的汽車下滑幅度不似 onsemi 這麼大,但管理層強調各家產品組合與策略差異很大,因此無法做直接對比。

• onsemi 堅持不盲目「為了出貨而壓價」,也不希望透過拉高庫存或過度出貨來穩住短期營收。未來需求回溫時會迅速提高產能利用率,並從中得到槓桿效益。

市場需求與庫存水位

• 許多 Tier 1(汽車零組件廠)目前都在調整庫存,有些廠商的庫存已趨正常,但仍有部分在去化。

• onsemi 認為整體而言「仍屬於供過於求的狀態」,但長期來看,電動車與汽車電子化需求並未改變,只是短期不確定性增加。




2. 非核心業務(Non-core)與產品組合

350~400 百萬美元「較具價格波動」的業務

• 公司過去做了所謂「非核心」與「核心」的區隔,非核心產品多屬「低附加價值、價格競爭激烈、波動度高」。

• 目前此區塊約 3.5~4 億美元上下,若遇到大幅價格戰,onsemi 寧可退出或縮減該部分業務,以維持整體營運品質。

• 部分分析師關注此動作在 Q1 業績是否已見反映;管理層回應這將是「多季逐漸退出或縮減」,不會全部一次到位。

影響毛利率的「不利組合」

• 非核心產品在 2025 Q1 的需求仍下滑,價格與毛利結構也不理想;因此在整體組合中,該部分佔比即使減少,也會對季成長帶來壓力。

• onsemi 執行長重申:「我們只會在能維持適當價值與合理毛利的前提下,繼續出貨這些產品。」




3. 矽碳化合物(Silicon Carbide)發展與市場預期

2024 下半年相對增長

• 公司在 2024 下半年於中國市場的矽碳化合物出貨取得顯著成長,但 Q1 2025 受中國電動車大環境影響而下滑。

• onsemi 自身持續在 200mm(8 吋)技術、350 微米晶片厚度等關鍵技術領先,並且通過策略併購(如 Corvus JFET)擴大解決方案。

長期看好,高度依賴終端車廠的 EV 推動力

• 管理層強調:「矽碳化合物市場需求最終取決於電動車銷量及電池系統升級(如 800V)」;目前雖然需求面緩下,但長期趨勢仍不變。

• 短期會觀察車廠實際的訂單與最終銷量,準備好在需求復甦時展開產能與毛利率的優化。

供應鏈與內部/外部晶圓供貨

• onsemi 採「內部自供 + 外包」並行模式,可在需求波動及地緣政治環境下更具彈性。

• 會持續平衡內部基礎投資與外部晶圓採購,並依市場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4. 營運成本與 Fab Right 策略

產能利用率(Utilization)走低

• Q4 2024 的產能利用率只有 59%,Q1 2025 可能進一步降至「50% 中段」。

• 公司表示,當利用率低於一定程度後,固定成本比例高,進而放大對毛利率的衝擊。現在大約「每降 1 個百分點的利用率,毛利率約降 20~25 個基點」。

• 一旦市場復甦、利用率攀升,毛利率能迅速回彈,並有機會得到比以往更好的槓桿。

結構性調整與長期毛利率目標

• onsemi 執行長與 CFO 都重申,儘管目前市況低迷,仍會繼續實施製造據點優化(Fab Right)、削減冗餘產能並提高效率。

• 著重研發投資在高價值產品(如矽碳化合物、TRAIL BCD 平台)並對非核心業務進行嚴格篩選。

• 先前公佈的「長期 53% 毛利率」與「40% 營業利益率」目標並未改變,但現在整體市況讓短期毛利率承壓。公司將透過削減不必要開支與持續優化組合來努力朝目標推進。




5. 自由現金流與資本配置

持續注重自由現金流(FCF)

• Q4 自由現金流達 4.22 億美元,約佔營收 25%。2024 全年 FCF 約 12.12 億美元。

• 公司承諾仍會維持「將 50% 自由現金流回饋股東」的回購計畫,且在 2024 全年實際達到約 54%。

資本支出計畫

• 2025 年資本密度將回落至「個位數中段」(mid single digits %),低於以往投入較高水準的階段。這是因應目前需求下滑與對未來產能調整。




6. 其他重點

TRAIL 平台(BCD 65nm)

• 分析師關心何時能量化其對營收或毛利的貢獻。onsemi 回應會在特定重要里程碑(如大客戶設計導入、產品上市)時報告,但不會每季詳細拆分該平台營收。

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

• 該業務相對穩定,並無太大跌幅或劇烈價格競爭。公司主要聚焦「機器視覺/工業類應用」以及車用 ADAS(8MP 等),不追求大眾市場的高單位數銷量。

總結

1. 短期:營收與毛利皆持壓

• 第一步影響來自需求下滑與整體市況不振。尤其汽車電子在中國電動車滯銷、工業市場去庫存持續發酵,預計 2025 Q1 營收顯著下滑,毛利率相對承壓。

• 非核心業務的縮減與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為主因之一。

2. 長期:仍看好核心產品的成長性

• onsemi 對電動車(含矽碳化合物)、工業自動化、AI 資料中心等長期需求抱持正面態度。

• 先前的高市佔策略已轉向「深耕高價值解決方案」,不再硬撐非核心、低毛利市場。長期目標的毛利率 53% 與高自由現金流維持不變。

3. 行動策略:加速調整、保留籌碼

• 公司將持續壓低產能利用率以控制庫存,並藉由關廠/減人/降低固定成本等方式進行結構性降本。

• 在市場復甦後,預期利用率回升可帶動整體獲利能力快速反彈,並同時確保研發重點放在 TRIO BCD、矽碳化合物等長期關鍵領域。


整體而言,管理層的核心訊息在於:短期面臨更深的營收與毛利谷底,但長期策略(重點市場、高附加價值產品)並未改變。公司希望以更保守且積極的生產與財務控管手段,度過這波動盪並為復甦做好準備。




七、結論與建議(Conclusion & Recommendations)

短期維持審慎觀望

• Onsemi 對 2025 Q1 給出保守預期,顯示車用、工業在去化庫存過程中仍有波動。若市場復甦速度延後,全年業績可能進一步承壓。

長期布局成效值得留意

• 儘管短期需求疲弱,Onsemi 在高階電源管理(TR×EAL)、矽碳化合物、先進感測器等領域的技術卡位使其有望在景氣循環向上時得到更大槓桿。

• 若管理層能順利完成製造優化、成本結構調整,並維持健康的自由現金流,公司中長期競爭力與盈餘成長空間可期。

avatar-img
史官Fong的小本本
317會員
134內容數
記錄市場韭菜在市場打滾看到的公開消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史官Fong的小本本 的其他內容
市場【已經】充分定價,財報呈現【營收與毛利雙升的健康轉機】,後續重點在【HBM 擴產落地與 NAND 虧轉盈節奏能否如預期展開】。
ASML在2024年的表現超越預期,且展望2025及更長期均保持樂觀。但短期內由於收入認列方式、產品銷售組合調整及外部管制因素,部分指標可能出現與預期略有偏差的情況。
德州儀器 (TXN) 2024 年第四季財報顯示營收小幅下滑,但獲利能力維持韌性,自由現金流強勁,並持續回饋股東。展望 2025 年,儘管短期市況不確定,但長期看好工業、汽車、通訊等市場需求,持續投資 300mm 晶圓製造以提升成本優勢。
市場【已經】充分定價,財報呈現【營收與毛利雙升的健康轉機】,後續重點在【HBM 擴產落地與 NAND 虧轉盈節奏能否如預期展開】。
ASML在2024年的表現超越預期,且展望2025及更長期均保持樂觀。但短期內由於收入認列方式、產品銷售組合調整及外部管制因素,部分指標可能出現與預期略有偏差的情況。
德州儀器 (TXN) 2024 年第四季財報顯示營收小幅下滑,但獲利能力維持韌性,自由現金流強勁,並持續回饋股東。展望 2025 年,儘管短期市況不確定,但長期看好工業、汽車、通訊等市場需求,持續投資 300mm 晶圓製造以提升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