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蓋德州儀器(TXN)2024 年第四季與全年財報重點、股東回饋,以及產業未來預期。
一、整體概況
德州儀器(TXN)於 2024 年第四季實現營收 40.07 億美元,淨利 12.05 億美元,每股盈餘(EPS)1.30 美元。第四季營收雖小幅下滑(季減 3%、年減 2%),但整體獲利能力仍具韌性。
二、財報重點
1. 財務數據
• 營收:40.0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2%。
• 淨利:12.05 億美元,年減 12%;EPS 1.30 美元(含高於預期的 2 美分利益)。
• 營業利益:13.77 億美元,因產能利用率下降及折舊攤提增加而使利潤率承壓。
2. 主要產品線表現
• 類比(Analog)
• Q4:31.74 億美元,年增 2%。
• 全年(2024):121.61 億美元,年減 7%。
• 受惠於工業、汽車等領域對類比晶片的穩定需求。
• 嵌入式處理(Embedded Processing)
• Q4:6.13 億美元,年減 18%。
• 全年(2024):25.33 億美元,年減 25%。
• 市場週期波動與工業、消費性終端需求疲弱導致下滑,且新廠折舊成本提升亦影響營業利益。
• 其他(Other)
• Q4:2.20 億美元,年增 7%;全年 9.47 億美元。
• 佔營收比相對較小,主要受特定客戶與特殊產品業務支持。
3. 營運現金流與資本支出
• 過去 12 個月營運現金流:63.18 億美元(年減 2%)。
• 資本支出(CAPEX):48.20 億美元(年減 5%)。
• 自由現金流(FCF):14.98 億美元,占全年營收比 9.6%,較 2023 年的 7.7% 有顯著提升。
• 管理層表示,持續加大 300mm 晶圓製造投資,預期長期能夠透過規模經濟與先進製程獲得更佳成本結構。
4. 股東回饋
• 股利:過去 12 個月已支付 47.95 億美元股利,年增 5%。
• 回購:同期回購股票 9.29 億美元,增幅超過 200%。
• 合計回饋:總計 57.24 億美元,年增 18%。
• 管理階層重申,將持續聚焦長期價值創造與穩定回饋股東。
5. 未來展望
• 2025 年第一季指引:
• 營收預估:37.4 億 ~ 40.6 億美元。
• 每股盈餘:0.94 ~ 1.16 美元。
• 預期稅率:2025 年有效稅率約 12%。
• 公司強調雖然近期整體市況不確定性偏高,但長線仍看好工業、汽車、通訊等市場的半導體需求。
三、產業發展與未來預期
1. 工業市場
- 工業自動化、智慧工廠以及物聯網(IoT)應用持續發酵,帶動類比與微控制器(MCU)晶片需求。
- 近年景氣週期影響部分工業自動化設備投資,但從長期觀察,終端客戶趨勢仍將推升晶片含量。
2. 汽車市場
- 電動車(EV)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迅速成長,推動車用晶片含量大幅提升。
- 全球市場雖有地區性銷售疲弱,但中國電動車滲透率不斷攀升,對於 TI 車用業務仍是強勁支撐。
- 車用晶片的可靠性、長生命周期需求高,一旦獲得車廠及 Tier 1 認可,既有供應關係相對穩固。
- 電動車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需求擴大
隨著車廠加速推動電動車(EV)以及混合動力車,車內的半導體含量越來越高。動力管理、馬達驅動控制、電池管理、車用感測器、ADAS 等相關晶片需求持續增長。不論在中國或全球各地,EV 車型滲透率與智慧化需求(自動駕駛與更先進的安全功能)帶動半導體使用量不斷提升。 - 車用晶片的「世代交替」與創新
傳統內燃機相關控制系統逐漸與電動化、智慧化系統併存,車企在車身電子、車用網路與通訊(V2X)、座艙娛樂系統等方面也在增加半導體使用量。
因此車用晶片不僅是馬達、電源、傳感器,更包含更複雜的處理器、通訊介面與安全晶片,帶來新一輪的研發與量產需求。 - 長期供應可靠性更受重視
車用產業本身對零件的品質、壽命與供應的穩定度要求高,一旦通過車規認證並開始量產,零組件的「一旦上車便是長期需求」的特性明顯。
車廠與 Tier 1 系統廠商更傾向與能夠提供穩定產能、具備 300mm 製程優勢等的半導體供應商合作,確保長遠供貨與成本優勢。 - 雖處下行週期,但長線看仍具潛力
近期車市在部分地區(如北美、歐洲、日本)銷量疲弱導致需求放緩,不過中國(含電動車市場)有相對支撐,汽車市場總體佔 TI 營收比重仍維持約 35%。
即使短期受經濟週期影響,從長遠來看,車用市場在電動化、智慧化驅動下的「每台車半導體含量提升」趨勢不變,將繼續成為半導體廠商的重要增長動能。
3. 個人電子、通訊、企業系統
- 個人電子與通訊設備在經過前幾年去庫存與高峰期後,需求逐漸趨於正常化,可能在 2025 年逐步回穩或微幅增長。
- 資料中心、企業網路等基礎建設持續投資,包括雲端、大數據、AI 加速器等議題,將帶動相關電源管理與高速處理晶片需求。
4. 製造與供應鏈狀況
- 全球供應鏈趨於穩定,市場供需關係不再如前幾年般緊張,客戶端下單模式更加「即時化」。
- 過 300mm 晶圓製造投資,提供更低成本、更優品質與更足夠的備貨能力,成為長期競爭優勢之一。
5. 長期展望
- 即使短期經濟週期仍具波動,包括工業自動化、電動車與車用電子化趨勢確立,將為半導體產業提供長期支撐。
- 產業週期具有波動性,但包含 CHIPS Act 在內的各國政策扶持及半導體去全球化的趨勢,亦可能在部分區域推動「在地製造」需求。
四、結論
- 財務表現:德州儀器第四季財報雖顯示營收及獲利均略有下滑,但公司透過堅實的製造能力、廣泛的產品組合以及穩定的成本結構,維持了健康的自由現金流並持續回饋股東。
- 短期不確定性與長期機會並存:工業與汽車市場近期需求仍受地緣經濟與地區市況影響,但電動化、自動化與智慧化的趨勢不變,帶動中長期向上的晶片含量需求。
- 持續投資 300mm 製造:TI 持續擴張 300mm 晶圓廠,並強調此製造優勢將帶來更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及供應穩定度,配合 CHIPS Act 等補貼政策,有助長遠收益。
- 股東回饋維持強勁:公司在股利與回購方面積極,展現管理層對長期成長與穩健財務體質的信心。
整體而言,雖然短期市況仍具挑戰,TI 在工業與車用等核心市場的深耕及對先進製造能力的投資,可望鞏固其長期領先地位與成長潛力。對投資人而言,TI 的股東回饋政策、強勁的自由現金流與穩定的財務策略,皆代表其在未來仍具可觀的投資價值與營運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