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搖滾(Krautrock) 於60年代末在德國興起,由對二戰後國家現況感到厭倦的年輕人掌旗,這些激進音樂人希望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聲音,以擺脫傳統主義的陳舊束縛。他們從實驗音樂和前衛作品中汲取靈感,陶醉在漫長即興演奏和重複節奏中,而不是遵循傳統的歌曲結構,成功打造出嶄新的搖滾樂製作方式。
在這場運動的前沿,Neu!、Faust 和 Can 等樂團脫穎而出,其中 Can 的名氣最廣為人知,成立於1968年,大多數成員都有前衛和古典作曲的背景,加上對於當時迷幻搖滾文化的濃厚興趣,間接主導了整體音樂方向。1970年,他們招募了主唱鈴木達摩(Damo Suzuki),參與了後續四張專輯的錄製,也被公認為樂團的巔峰時期。
在發行極具影響力的兩張專輯《 Tago Mago 》和《 Ege Bamyasi 》後,鈴木最後一次與樂團的合作便是1973年的《 Future Days 》,展現了樂團更注重氛圍營造的傾向,整張專輯僅收錄四首曲目,因此即使歌曲普遍較長,但愜意簡潔的器樂演奏使整體基調更為慵懶,讓聽者在不知不覺沈浸其中,忽略外在時間的流逝。
特別是鼓手 Jaki Liebezeit 在專輯中編織出的迷人森巴節奏,雖抒情絲滑卻又不失推進歌曲前進的驅動力,令人想起傳奇鼓手 Tony Allen,兩者都受到爵士樂的影響,並融合了搖滾和放克,行成獨特的風格律動,體現 Can 的魔力在於他們如何顛覆前衛搖滾的陳腔濫調,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折。
專輯封面的藍色象徵著核心的海洋意象,類似三叉戟的圖案實際上為希臘字母 "psi",在哲學中常被用來象徵靈魂或心靈溝通的概念;下面的符號為易經中的「鼎卦」,既暗指音樂上採取陰柔之道轉化搖滾樂的生硬,也象徵朝代更迭,即將迎來全新時代的開篇,呼應專輯名稱的「未來之日」。
開場同名曲〈 Future Days 〉以模糊朦朧的吉他聲響創造出一種猶豫躊躇,讓腳底下的潔白沙灘多了一分警戒,然而隨著迷霧消散,你仰望著蔚藍的天空,如同置身熱帶島嶼,陽光映在沙灘上,海浪則來回輕輕拍打岸邊,鈴木的聲音隨風飄來,像是蒲公英種子自由飄蕩,呢喃中帶著愉悅滿足,在半夢半醒之間迷離,絲毫不打擾器樂表現,反而與豐富的聽覺世界融為一體,成為另一件樂器。
〈 Spray 〉則進一步強化了力道,Holger Czukay,接著突然以詭異的步伐在沙灘奔跑,馬林巴琴則從浪花中升起,將我們捲入大洋中,儘管再努力向前划水,也無法逃離向聲音漩渦屈服的宿命,剎那間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只剩下貝斯聲和吉他的微弱迴響,我們又再次漂浮起來,突破水面,大口大口的呼吸著新鮮空氣,一陣快活擴散全身。
總長二十分鐘的〈 Bel Air 〉則包含了所有元素,就像是一個微觀的音樂宇宙,以清脆吉他和合成器長笛開始慢慢膨脹發展,鈴木細柔的歌聲依然引導著樂手們前行,貝斯線與泡沫般閃現的吉他完美契合,讓我們再次被捲入漩渦的中心:合成器的波濤洶湧,吉他開始放縱尖叫,打擊左右激盪,而鈴木只是隨波逐流,乘著巨浪超越了語言,發出充滿喜悅的讚嘆,一切都逐漸消散,潮水退去,你被拖上了另一片綠色世界的沙灘,天堂鳥在你頭頂啁啾,而你就這樣躺著,筋疲力盡,滿身鹽漬,迷失在方才夢幻的漂流中。
雖然《 Future Days 》 不像《 Tago Mago 》那樣被人牢記,或是成為入門的推薦首選,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音樂光譜另一端的新發現。它擺脫了先前黑暗淒涼的氛圍,努力嘗試與聽眾溝通,沉澱出令人愉悅和沈思的新聲音,正如他們對搖滾樂傳統的不屑一顧,無疑是樂團在這段黃金時期之後再也無法達到的藝術勝利,創造出令人流連忘返的聲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