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花要如何吃得清雅有意境?簡單的一道「木蘭花沙拉船」品味到的不只是飲食本身的況味,更有文化的底蘊與詩詞之美。
木蘭,帶著清雅花香的辛味花朵,它厚實而大的花瓣就像一艘小船一樣,可將春天各種美好的風味承載其上。
有很多傳統花卉,我們常常只知其名,實際上對它卻陌生得很!木蘭,就是其中之一。明明這個名稱是這麼熟悉,也被應用到對許多美好人事物的形容,如巾幗英雄花木蘭、木蘭舟、詞牌名與曲牌名(如木蘭花、木蘭花令、減字木蘭花、木蘭香)等。
辛夷/木蘭 就像山裡不世出的隱士高人,可在山裡活上好幾百年!春來,就像雀躍的精靈兀自進行一場美妙的舞蹈!(攝自阿里山木蘭園)
但就像芙蓉、海棠一樣,實際上它是甚麼?我們卻經常是陌生的,當然這也是受到中國名物經常有「異實同名」(不同的東西卻叫同一個名字,如桂,可指稱肉桂或桂花)或「異名同實(一個東西卻有很多別名,如木蘭又稱為辛夷、木筆、望春、紫玉蘭)的影響。
白色木蘭花,古名玉蘭(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玉蘭花),因為盛放的時候,一樹都是潔白的花朵,香氣如蘭,完全沒有葉子,宛如玉樹臨風,所以被命名為「玉蘭」!(攝自阿里山木蘭園)
幸好這些年來賞花風潮漸盛,大家對木蘭不再那麼陌生了。我們就可以將觸角延伸得更廣,多聊一點文史。木蘭,自上古以來就是一種芳香的建造木材,屈原的詩裡就經常描寫到用木蘭來做建材,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湘夫人)、「 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湘君)、「辛夷車兮結桂旗」(〈山鬼〉) 從中發現有用來做屋椽、門楣、船槳與車子。
此外,木蘭也是一種可以活得很長久的樹木,大陸四川綿陽就有個藥王谷,山中遍植百年藥樹,還有成片數千株百年以上的木蘭,樹齡最大的有四、五百年,顏色由白到粉、由粉到紫,由紫到紅,漫山遍野的花海奇觀,真是太讓人嚮往了,這真要列為此生必造訪的景點了!
古書中還曾提過有一位魯國巧匠「魯班刻木蘭為舟」,「木蘭」就變成了船的美稱與代名詞,詩詞文章後來乾脆省略掉前面的「木」,直接變成「蘭舟」,如著名的柳永詞:「方留戀處,蘭舟催發」(《雨霖鈴》),還有著名的清照詞:「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剪梅》),這裡的「蘭」,若做傳統的「蘭花」意,則完全不可解啦!
chatgpt所繪製的「蘭舟」
在此也分享一首晚唐詩人李商隱的《木蘭花》:
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詩人說他每天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看著風帆日日送著遠行的人。自己也經常坐在船上,看著岸邊一樹樹的木蘭花開,就當沉浸在無邊春意的同時,赫然領悟木蘭舟上的自己,活脫脫就是木蘭樹上開的一朵木蘭花啊!很喜歡最後兩句驀然醒悟的感覺,這令人瞬間想到了屈原的風致和命運,人花一體的高潔,從屈原時代一直貫穿到他自己的靈魂和現實,應是悲欣交集的吧!
木蘭科植物已被植物學家發現是地表上最古老的開花植物之一——據今一億年前白堊紀的恐龍時代,在蜜蜂出現之前就已存在,仍保有許多原始植物的特徵。
最後分享一道簡單又口味豐富的木蘭花食——木蘭花沙拉船。木蘭花是很美味的食用花,帶著清雅花香的辛味花朵,生食或酥炸都能品嘗美好的風味。
古書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木蘭」於是就變成了船的美稱,而它的花瓣正好就像一艘小船。
厚實而大的木蘭花瓣就像一艘小船一樣,將春天各種美好的風味承載其上,可將各種水果切小塊擺在木蘭花瓣上,只要不是太搶味的就可以了,再加上一點優格、一點碎洋芋片,大口咬下,春天鮮脆多汁與馨香的風情盡情流瀉在口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