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鹿創新體驗研究室的 Joey 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共融式設計」以及「負責任 AI」。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引鹿創新體驗研究室的 Joey ,數個月前才從待了近十年的美國搬回台灣。他在密西根州讀了五、六年的博士班,接著在美國的 Yahoo 擔任研究員,擅長的領域是共融式設計以及 UX(使用者體驗)。
Joey 首先介紹了「共融式設計」的概念。簡單來說,共融式設計是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讓一個服務或介面,可以減少使用者被排擠的設計理念。舉例來說,航班櫃台劃位的時候,或是一些美國的醫療系統,在輸入名字時,無法判讀名字中有連字符號「-」,但是許多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名字拼音,常會使用到這個標點符號,因而導致無法登機劃位或是使用醫療系統,「這可能會造成他們在使用某些服務的時候,非常地不順利。」如何去改善,便成了一門學問。
Joey 分享,他曾針對美國的新住民,研究他們在剛踏上陌生的土地時,如何依賴二手交易平台來尋找生活用品以及建立聯絡網。Joey 做了許多質化研究後,提供二手交易平台一些改善建議,像是可以讓平台有良好的社群評分系統,並凸顯友善的留言,以及用「感謝」的方式來讓平台形成信任感,讓人更容易去得到需要的資源。
「要把話語權轉移到受試者族群身上,讓他們為他們自己發言,是共融式設計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環節。」Joey 說明,過去他做研究,很常需要像人類學或是社工做田野調查去駐點。「我自己的專長在與非主流的族群、或是有特別經驗的族群,用特別的研究方式跟他們互動。我也會在這方面協助台灣的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拓展他們的 UX 數位服務。」
此外,Joey 也分享了「負責任 AI」的概念。他說,這一兩年,責任式 AI 慢慢成為各大科技公司在探討的議題。Joey 認為,AI 有一些問題慢慢浮現,像是可能加深刻板印象、侵犯著作權、產生幻覺內容,以及運算過程不透明。Joey 透露,引鹿正在規劃怎麼去設計一個流程,提供有需要的公司審核自己所開發的 AI 開發工具,是否能做到公平與透明。目前 Joey 非常歡迎有研究需求,或是對於共融式設計與責任式 AI 有興趣的夥伴來與他討論,進而開拓更多可能性。
Q:質性研究最容易被詬病的,就是樣本數少,請問您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A:以 UX 的觀點來看,當你的族群有足夠的精準度,即便少於 10 個受試者,其實就可以足夠去看到一些可能需要被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