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VS 完顏宗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三朝北盟會編》中,收入了一段真假未定的史料,描述了大石與金人的最後一場大戰。該則史料記為「粘罕獄中上書」——這就是個讓人疑竇的地方,因為黏罕沒有下獄,只是被冷遇而已。

粘罕(粘沒喝),漢名完顏宗翰,是從金太祖阿骨打時代就很活躍的金國大將。

據這則「上書」所言,耶律大石興兵東進,粘罕則受命領兵征討。雙方在荒涼的沙漠之中相遇,激戰三天三夜,但不分勝負。(不期耶律潜伏沙黨復反,交攻凡三晝夜,其勝負未分)

然而,金國和西遼對陣永遠的戰略缺陷又來了:金國大軍「糧草已斷,人馬凍死。」結果「王師失利」,大敗而歸。

另一個左右勝負的關鍵,是在金國軍隊中,契丹人副將外家得趁機反水到西遼軍中,以部下的數千騎兵擾亂金軍陣營。粘罕以此為戰敗開脫,說「此大敗之罪也,非臣悖慢。」

這也顯示西遼對金人為何有這麼大的威脅:契丹人在金國控制的區域中,還是有一定勢力的。

不過,這則「粘罕獄中上書」沒有寫下大戰年代,加上前述的「粘罕沒有下獄」問題,並不是所有人都肯定記載確實。只能說存疑。

圖片:女真人狩獵圖。實際出自明朝時代,但圖太少了,用來墊檔一下。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A Tartar Huntsmen on His Horse.jpg"

資料來源:

魏良弢,《中國歷史:喀喇汗王朝史、西遼史》,頁272-273。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公元1134年,此時距離耶律大石西奔,逃離崩潰的大遼,已有十年時間。十年征伐、生聚,當年的殘兵敗將,已經成長為中亞為人畏怖的西遼皇帝,「汗中之汗」。 於是,耶律大石以下的高層決定了: 時機已到。大遼的復國之師將東征故土,消滅金國。 耶律大石任命諸將,集結人馬,達七萬之眾。出征之前,耶律大石
在耶律大石於葉密立稱帝後,新生的大遼帝國繼續將戰略目標放在中亞,以高昌回鶻及東、西喀喇汗國為主要目標。 高昌回鶻很快地就舉手投降,作了西遼的附庸國。東喀喇汗國情況則複雜一些。 在耶律大石初次西征時,東喀喇汗,「阿爾斯蘭汗」(意即獅子汗)阿合馬.伊本.哈桑在喀什噶爾激烈抵抗,結果居然大敗遼軍,
公元1132年,那時大遼國皇帝,天祚帝,也已經被金人俘虜七年了。遼國的威名,似乎也將隨之消逝。 但一名血脈遙遠的宗室,耶律大石,此時卻在遙遠的中亞葉密立城(今日哈薩克與新疆交界),重新豎立起了大遼的旗號。 在百官簇擁下,這名從燕京一路向西血戰的宿將當基為帝,按當地習俗,又號「菊兒汗」,意謂「
公元1134年,此時距離耶律大石西奔,逃離崩潰的大遼,已有十年時間。十年征伐、生聚,當年的殘兵敗將,已經成長為中亞為人畏怖的西遼皇帝,「汗中之汗」。 於是,耶律大石以下的高層決定了: 時機已到。大遼的復國之師將東征故土,消滅金國。 耶律大石任命諸將,集結人馬,達七萬之眾。出征之前,耶律大石
在耶律大石於葉密立稱帝後,新生的大遼帝國繼續將戰略目標放在中亞,以高昌回鶻及東、西喀喇汗國為主要目標。 高昌回鶻很快地就舉手投降,作了西遼的附庸國。東喀喇汗國情況則複雜一些。 在耶律大石初次西征時,東喀喇汗,「阿爾斯蘭汗」(意即獅子汗)阿合馬.伊本.哈桑在喀什噶爾激烈抵抗,結果居然大敗遼軍,
公元1132年,那時大遼國皇帝,天祚帝,也已經被金人俘虜七年了。遼國的威名,似乎也將隨之消逝。 但一名血脈遙遠的宗室,耶律大石,此時卻在遙遠的中亞葉密立城(今日哈薩克與新疆交界),重新豎立起了大遼的旗號。 在百官簇擁下,這名從燕京一路向西血戰的宿將當基為帝,按當地習俗,又號「菊兒汗」,意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札蘭丁迅速集中了十餘萬軍隊,在八魯灣大敗蒙古將領失吉忽禿忽,蒙古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成吉思汗、拖雷率軍進攻對方的一座城堡,其愛孫,察合台的繼位人木阿禿干戰死。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克了這座城市,為其愛孫報仇。
Thumbnail
    成吉思汗4中,多年前曾開啟「開局滅蒙古」系列文,除了周邊國家可輕易攻入鄂嫩,擊破成吉思汗外,最遠可達吳哥朝,以象兵遠征強運開局滅蒙古,該系列相當有趣,也算替AI偏低的成吉思汗4自行提升難度,增加新鮮玩法。     不過無成吉思汗的其他劇本,相形便無如此樂趣,想想只好自創史實人物:琉球王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昆陽戰後,更始政權開始正式宣告脫離草寇階段成為眾望所歸,王莽那邊則再也沒有從昆陽之敗中恢復元氣。 狼們早就想撲上去了,只不過還怕你手中的那最後一顆子彈。 結果您這顆子彈不僅打出去了,還是個橡皮的。 那就啥也別說了,咬不死你的! 昆陽一敗,徹底敲響了王莽政權的喪鐘,他的政權在全國開始土崩瓦解。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
Thumbnail
    1215年,駐守中都的金朝統帥完顏承暉自殺而死,蒙古軍隊進占中都。成吉思汗稱汗之前,曾親口答應豁兒赤可以選30個美女作妻子。作為林木中百姓萬戶的豁兒赤到林木中百姓那裡去選美,引起了塔兒渾夫人的反叛。成吉思汗被迫撤軍回草原,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軍繼續進攻金軍。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札蘭丁迅速集中了十餘萬軍隊,在八魯灣大敗蒙古將領失吉忽禿忽,蒙古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成吉思汗、拖雷率軍進攻對方的一座城堡,其愛孫,察合台的繼位人木阿禿干戰死。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克了這座城市,為其愛孫報仇。
Thumbnail
    成吉思汗4中,多年前曾開啟「開局滅蒙古」系列文,除了周邊國家可輕易攻入鄂嫩,擊破成吉思汗外,最遠可達吳哥朝,以象兵遠征強運開局滅蒙古,該系列相當有趣,也算替AI偏低的成吉思汗4自行提升難度,增加新鮮玩法。     不過無成吉思汗的其他劇本,相形便無如此樂趣,想想只好自創史實人物:琉球王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昆陽戰後,更始政權開始正式宣告脫離草寇階段成為眾望所歸,王莽那邊則再也沒有從昆陽之敗中恢復元氣。 狼們早就想撲上去了,只不過還怕你手中的那最後一顆子彈。 結果您這顆子彈不僅打出去了,還是個橡皮的。 那就啥也別說了,咬不死你的! 昆陽一敗,徹底敲響了王莽政權的喪鐘,他的政權在全國開始土崩瓦解。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
Thumbnail
    1215年,駐守中都的金朝統帥完顏承暉自殺而死,蒙古軍隊進占中都。成吉思汗稱汗之前,曾親口答應豁兒赤可以選30個美女作妻子。作為林木中百姓萬戶的豁兒赤到林木中百姓那裡去選美,引起了塔兒渾夫人的反叛。成吉思汗被迫撤軍回草原,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軍繼續進攻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