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面對大明火器與補給的劣勢?

帖木兒面對大明火器與補給的劣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先前講到帖木兒想東征大明的故事。有部分讀者認為,大明軍隊當時坐擁全世界最強大的火器部隊,帖木兒軍若是真的東進到大明,恐怕絕不是對手。


對此,我的回答是:不知道,拍成電影大概會是場精彩的戰鬥吧。


永樂年間的明軍非常強大,想來應是事實。而明成祖與漠北游牧軍隊交戰經驗頗豐,往後北征蒙古也時有佳績。


不過,一般來說認為,「火器」真要先進到能輾壓游牧軍隊的機動力,通常不會早於十六世紀。十五世紀的火器沒那麼厲害。


即使在全世界火器繼續發展一百多年後,當巴卑爾挾著火器部隊猛攻德里蘇丹國時,火器依然沒那麼關鍵。


因而,雖然我同意明軍的火器部隊能為他們帶來些優勢,但是否「僅因持有火器」就能擊敗帖木兒,我持保留態度。


畢竟當時七十高齡的帖木兒也是南征北戰,麾下也不乏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


因而,我只會重複開頭的論調:「拍成電影的話,會是場精彩的戰鬥吧。」


另外很多讀者馬上舉出補給的問題:帖木兒若是成行,補給線從中亞一路拉到中國,未免太長,會是一大敗筆。


這當然是非常合理的推論。我也完全同意帖木兒東征,補給將是很大的障礙。


不過說到游牧軍隊的補給問題,我總覺得就不太確定。


首先,游牧軍隊機動性很高,能在短時間內長途跋涉。再者,游牧軍士兵往往都特別耐操,很能忍受飢渴寒暑。


於是我們常常能在歷史上的紀載看到,遊牧政權大軍出行,輕裝上陣,補給優先「就食於敵aka劫掠」的作法。


那有沒有實例呢?有啊,塞爾柱人起家就是這麼對付波斯化的迦薩尼王朝的。


但反過來說,也並不是游牧軍隊就能無視補給問題。


我們先前連載過的西遼專題中,矢志光復大遼,從中亞出征金國的耶律大石,有看過付費文章的讀者就知道,最後「糧盡而返」,該次出征沒有任何具意義的戰鬥。


而如果帖木兒沒能成功攻破長城,我想他也不可能就食於漠北多久。


至於漠北的人會不會歡迎帖木兒。應該不會吧。但有時候漠北草原的政治凝結力變化蠻快的,一場大勝或大敗就可能導致政治版圖重新洗牌。所以我也不曉得。


因而,具體會怎樣發展誰也不知道。會是一場精彩的大戰吧。作為歷史愛好者,我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遺憾它居然沒有發生。



圖片:帖木兒進攻金帳汗國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Timur.jpeg"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75會員
600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千年的歷史中,十一世紀的曼齊克特大戰是個重要的轉折點。此戰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大敗於塞爾柱帝國的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儘管戰敗本身並不會讓東羅馬傷筋動骨,但隨之引發的內戰卻使東羅馬國勢大衰,而這也成為了安納托利亞突厥化的起點。 據說,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在戰敗被俘後,蘇丹阿爾普.阿
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千年的歷史中,十一世紀的曼齊克特大戰是個重要的轉折點。此戰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大敗於塞爾柱帝國的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儘管戰敗本身並不會讓東羅馬傷筋動骨,但隨之引發的內戰卻使東羅馬國勢大衰,而這也成為了安納托利亞突厥化的起點。 據說,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在戰敗被俘後,蘇丹阿爾普.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