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在於:在1st十字軍運動時,塞爾柱帝國自己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雖然後世將其稱之為「塞爾柱帝國」,實際上,這個帝國更像是一個家族政治集團。
一方面,以大蘇丹為首的政治團體,力求學習波斯人的政治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府。
但另一方面,「親人大家都有份」的中亞分權概念,依然很盛行於塞爾柱帝國內部。
許多地方以某一位塞爾柱親族為首or魁儡,自立一方,呈現高度自治化的局面。
有些強大的地方親族甚至自霸一方,圖謀大蘇丹之位。
例如東羅馬史上,侵占小亞細亞的塞爾柱突厥勢力,實際上就不聽從大蘇丹指令。
部分人以庫塔爾米什的支系為首,自號蘇丹,史稱「羅姆蘇丹國」——羅馬蘇丹國。僅與帝國中央,保持象徵性的臣服關係。
在帝國史上兩任最強大的大蘇丹統治期間——阿爾普.阿爾斯蘭,以及其子馬利克沙——中央的兵威遠播,帝國仍在表面像是一統的樣子。
但在1st十字軍之時,馬利克沙新死不久,他的兒子們相互爭奪大蘇丹之位。各地分權自治的傳統,也就再次浮出檯面了。
因而,1st十字軍可說是選對了戰機。當他們進入中東之時,也恰好是中東穆斯林在彼此攻殺之刻。
&
圖片:塞爾柱帝國全盛時期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eljuk Empire locator map-pt.s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