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突進的一次十字軍,疲於內鬥的塞爾柱帝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第一次十字軍主要的預設敵人是塞爾柱突厥人。而「塞爾柱帝國」本是當時統治大半個中東地區的超級帝國。

然而,在1st十字軍進軍期間,他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帝國整體協調的反應。

原因在於:在1st十字軍運動時,塞爾柱帝國自己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雖然後世將其稱之為「塞爾柱帝國」,實際上,這個帝國更像是一個家族政治集團。

一方面,以大蘇丹為首的政治團體,力求學習波斯人的政治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府。

但另一方面,「親人大家都有份」的中亞分權概念,依然很盛行於塞爾柱帝國內部。

許多地方以某一位塞爾柱親族為首or魁儡,自立一方,呈現高度自治化的局面。

有些強大的地方親族甚至自霸一方,圖謀大蘇丹之位。

例如東羅馬史上,侵占小亞細亞的塞爾柱突厥勢力,實際上就不聽從大蘇丹指令。

部分人以庫塔爾米什的支系為首,自號蘇丹,史稱「羅姆蘇丹國」——羅馬蘇丹國。僅與帝國中央,保持象徵性的臣服關係。

在帝國史上兩任最強大的大蘇丹統治期間——阿爾普.阿爾斯蘭,以及其子馬利克沙——中央的兵威遠播,帝國仍在表面像是一統的樣子。

但在1st十字軍之時,馬利克沙新死不久,他的兒子們相互爭奪大蘇丹之位。各地分權自治的傳統,也就再次浮出檯面了。

因而,1st十字軍可說是選對了戰機。當他們進入中東之時,也恰好是中東穆斯林在彼此攻殺之刻。

&

圖片:塞爾柱帝國全盛時期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eljuk Empire locator map-pt.sv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82會員
687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4/29
在上帝的庇佑下,十字軍本該是無所畏懼的。但當他們行軍到安條克時,卻必定抽了口涼氣: 世間究竟有誰能打下這麼堅固的城池呢? 安條克坐落於兩座崎嶇的山峰腳下,由總長超過五公里的城牆保護著。城牆有兩公尺厚,二十公尺高。一個拉丁人記錄道,整座城牆由巨石所造,並且塔樓多達三百六十座。圍繞著城市的奧隆特
Thumbnail
2025/04/29
在上帝的庇佑下,十字軍本該是無所畏懼的。但當他們行軍到安條克時,卻必定抽了口涼氣: 世間究竟有誰能打下這麼堅固的城池呢? 安條克坐落於兩座崎嶇的山峰腳下,由總長超過五公里的城牆保護著。城牆有兩公尺厚,二十公尺高。一個拉丁人記錄道,整座城牆由巨石所造,並且塔樓多達三百六十座。圍繞著城市的奧隆特
Thumbnail
2025/04/27
當第一次十字軍高歌猛進時,他們激昂的情緒或許也開始掙脫了控制。一場褻瀆整場十字軍精神的不祥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十字軍的長劍上,濺上了十字軍同袍的鮮血。 這場不幸事件規模不大,也不過是幾個人死傷的衝突而已。但它侮蔑了整場十字軍自己深信的精神:悔罪朝聖的基督大軍。這也透露出十字軍運動參與者心態的矛
Thumbnail
2025/04/27
當第一次十字軍高歌猛進時,他們激昂的情緒或許也開始掙脫了控制。一場褻瀆整場十字軍精神的不祥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十字軍的長劍上,濺上了十字軍同袍的鮮血。 這場不幸事件規模不大,也不過是幾個人死傷的衝突而已。但它侮蔑了整場十字軍自己深信的精神:悔罪朝聖的基督大軍。這也透露出十字軍運動參與者心態的矛
Thumbnail
2025/04/27
在1097年夏秋之間,小亞細亞這塊廣大的土地上,四處都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情緒。突厥人口耳相傳道,一隻可怖的基督教大軍,在君士坦丁堡的指令下,正在四處流竄。謠言說,這些異教軍隊有幾十萬之多,直如夜間星辰,數之不盡。西方大城尼西亞已經陷落,恐怕人人都在猜測:下一個會輪到誰? 在小亞細亞東南部的塔爾蘇
Thumbnail
2025/04/27
在1097年夏秋之間,小亞細亞這塊廣大的土地上,四處都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情緒。突厥人口耳相傳道,一隻可怖的基督教大軍,在君士坦丁堡的指令下,正在四處流竄。謠言說,這些異教軍隊有幾十萬之多,直如夜間星辰,數之不盡。西方大城尼西亞已經陷落,恐怕人人都在猜測:下一個會輪到誰? 在小亞細亞東南部的塔爾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第一次十字軍主要的預設敵人是塞爾柱突厥人。而「塞爾柱帝國」本是當時統治大半個中東地區的超級帝國。 然而,在1st十字軍進軍期間,他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帝國整體協調的反應。 原因在於:在1st十字軍運動時,塞爾柱帝國自己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雖然後世將其稱之為「塞爾柱帝國」,實際上,這個帝國
Thumbnail
第一次十字軍主要的預設敵人是塞爾柱突厥人。而「塞爾柱帝國」本是當時統治大半個中東地區的超級帝國。 然而,在1st十字軍進軍期間,他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帝國整體協調的反應。 原因在於:在1st十字軍運動時,塞爾柱帝國自己就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雖然後世將其稱之為「塞爾柱帝國」,實際上,這個帝國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