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助家人和你自己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如何協助家人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事件發生後,有些事是不可彌補的,會讓人不斷懊悔,跌落在悲傷情緒裡出不來。既然不可彌補,好像振作也沒用,就會一直自暴自棄下去。每個人都想恢復常態,又因不可能復原,結果陷入出不來的情緒裡。

內在脆弱時,非常需要外在的支持、關係連結,讓他不孤單,如家人的支持。

以下是可做的事:

(1)要鼓勵受傷的人表達

埋怨、悲傷、絕望都可以,要有地方說,有人傾聽與接住。

主動表達你願意聽,就是接住,不用馬上解決,讓他的懊悔情緒不再擴增、淹沒。

(2)表達支持,最重要的是「他還在」

強調是他活著存在的價值,而不是他有沒有功能。

這是「沒有被放棄」的意思,如表達「你活著就很好了」。

(3)跟他討論「新的目標」

即新希望,還活著的意義為何?人生新目標,遠程是什麼

不過近程一定是先休養/復健。

不必要求受傷的人馬上振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程

但如果涉及經濟因素呢,那就需現實考量多少做一點,也要存活(但不需要恢復到常態)。討論看看,每個人狀態不同

【自己遇到生命的意外,怎麼辦?】

我們常聽人家說「因禍得福」、「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些話是對的嗎?

不,誰也不要這種禮物啊,所以這種看似安慰的話不要隨便說出口,那是當事人才有資格對自己說的話,別人不要去說。

生命遇轉彎情非得已,誰也不想要,但現實就是來了,那…還是需要接受現實

有以下三點可協助大家面對:

(1)別過度自責

即使意外是自己疏失釀錯,也都有相對應的懲罰了,可以自責,但不可過度。

與其陷入不能停歇的懊悔事情也不會改變,人生不是一兩件事論成敗、定生死,把整個人生過程完成再說。

絕對可以自責,但要有個期限,若停不下來,請求助他人、尋求支持。

(2)休養、等待

情緒低落時會讓我們思考當機,一定先要尋求支持

作息若耍廢、停頓、荒廢,沒關係,視你的意外大小,決定時間長短,讓驚魂未定的感受平靜下來。你本來都要放棄了呢,多幾天休養也沒關係。你知道你終究會起來的。坐下來休息,何妨觀察一下生活。

等待:你可能會一直想「早知道」「當初」「如果不要那麼做」,沒關係,等停在一種狀態夠久了,再試著把事情反向思考,能彌補的就彌補,不能的就接受現實,已經做了,也只能往前。

(3)思考新的生活意義

意外造成的苦難,一定是有意義的,只是現在並不明朗,今日的倒楣、挫敗、絕望,難保不是未來的養分。老實說我也不能確定這段經驗到底有沒有意義,那何不留著讓它給時間驗證呢?

但是目前必須先恢復生活,檢視現況,思考新的生活意義,化情緒為動力。「不是得到就是學到」我覺得很有道理。例如先前有些故事,喪親的母親轉化大愛,改善交通法規,讓其他人的兒子不會輕易車禍。

思考意義單靠自己並不容易,請找專業一起協助。

如果這個艱苦時刻家人不能理解、無法支持,也請認清現實,不要期待家人奇蹟地會真情流露、深切同理。平常就不會的人是不可能奇蹟頓悟的,趕快向外尋求支持。


avatar-img
316會員
226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條件限定: 1.外遇時間短,半年內 2.夫妻雙方都有意願要修補,被傷害的一方已經決定原諒但是心裡傷害不知道怎麼撫平(心理師可幫忙解釋雙方無法言語的部分)
受情緒影響,表達困難時,常常會因為害羞、不敢示弱 結果 本來要請求支援的,卻講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呢? 能說出來的恐懼都不會是最強的恐懼 潛藏心中的恐懼,無以名狀,遇到了才會知道,才發現它原來很久以前就存在,只是被壓抑住,真的遇到時就會觸發自動反應模式 很類似「被踩地雷」。地雷是過往經驗所不能處理、未能解決的情緒,像是童年創傷。 被踩到地雷時,你會暴怒
【本能/基本情緒】 與生俱來的,協助生存用的情緒 與電影相反的,Joy樂樂的排序反而是最低的,因為生存首要不是快樂,而是避開風險 並當一切都安全了,最後才考慮樂樂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當一般人被「糾正」時,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意是否被誤解」 所以要對一個人說「你的行為冒犯到我」前 一定要先說「我知道你的心意是為我著想、為我好」 這樣對方才不會為了要解釋「我沒有惡意」而心生防衛,也能專注聽「你需要的行為調整」
條件限定: 1.外遇時間短,半年內 2.夫妻雙方都有意願要修補,被傷害的一方已經決定原諒但是心裡傷害不知道怎麼撫平(心理師可幫忙解釋雙方無法言語的部分)
受情緒影響,表達困難時,常常會因為害羞、不敢示弱 結果 本來要請求支援的,卻講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呢? 能說出來的恐懼都不會是最強的恐懼 潛藏心中的恐懼,無以名狀,遇到了才會知道,才發現它原來很久以前就存在,只是被壓抑住,真的遇到時就會觸發自動反應模式 很類似「被踩地雷」。地雷是過往經驗所不能處理、未能解決的情緒,像是童年創傷。 被踩到地雷時,你會暴怒
【本能/基本情緒】 與生俱來的,協助生存用的情緒 與電影相反的,Joy樂樂的排序反而是最低的,因為生存首要不是快樂,而是避開風險 並當一切都安全了,最後才考慮樂樂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當一般人被「糾正」時,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意是否被誤解」 所以要對一個人說「你的行為冒犯到我」前 一定要先說「我知道你的心意是為我著想、為我好」 這樣對方才不會為了要解釋「我沒有惡意」而心生防衛,也能專注聽「你需要的行為調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對家人的指責和不被理解所帶來的情緒困擾,並分享瞭如何接納生命中的一切經歷。作者提到感恩卡的啟發,提醒讀者放下怨恨,坦然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文章以鼓勵自我愛和接納生命的態度作為結尾。
Thumbnail
自殺並不僅僅是個人的決定,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自殺者遺族是那些失去至親,親人以自殺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他們背負著難以述說的悲傷、疑惑和內疚,感到被無法填補的空虛所籠罩。當我們遇到自殺者遺族時,可能會感到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幫助他們。這是一個充滿無助感和尷尬的
Thumbnail
照顧失智家人的失落感 要用什麼方式來補足心理上的缺失? 照顧失智家人可能會給您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方式可以幫助您補足心理上的缺失: 1. 尋求支持:和朋友、家人或專業心理諮詢師分享您的感受,讓自己得到支持和理解。 2. 建立支持系統:參加失智症支持團體或社區活動
Thumbnail
回應親友反覆的負面情緒需要耐心、理解和同情,讓他們感覺到你在聽他們的話,不要試圖解決他們的問題,並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關係。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最近,在陪伴一位因遭逢重大失落而引起憂鬱到後來恐慌急性發作的朋友,一路走來,感觸良多 多年來,因為糾結於心中那份”不可得”以及一路走來的錯誤決定而心情低落,暴躁易怒,再加上較為固執和不知變通,使得身邊的人紛紛走避,又因為對身心科的排斥及情緒療癒的懷疑及不信任,認為靠大量健身及轉移目標,就可改善,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歸屬感 安全感 被在乎的 跟你同一隊的 支持的 陪伴的 繼續列舉等等等 近期有朋友遭到情變, 去看了諮商師, 沒想到他感情受叛的事件只花了一點點時間, 但原生家庭的問題卻持續在治療, 每週要回諮商師去研討, 所費不貲 所費不貲的重點是在於, 這件事對他的影響佔了生命抉擇的很大因子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對家人的指責和不被理解所帶來的情緒困擾,並分享瞭如何接納生命中的一切經歷。作者提到感恩卡的啟發,提醒讀者放下怨恨,坦然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文章以鼓勵自我愛和接納生命的態度作為結尾。
Thumbnail
自殺並不僅僅是個人的決定,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自殺者遺族是那些失去至親,親人以自殺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他們背負著難以述說的悲傷、疑惑和內疚,感到被無法填補的空虛所籠罩。當我們遇到自殺者遺族時,可能會感到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幫助他們。這是一個充滿無助感和尷尬的
Thumbnail
照顧失智家人的失落感 要用什麼方式來補足心理上的缺失? 照顧失智家人可能會給您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方式可以幫助您補足心理上的缺失: 1. 尋求支持:和朋友、家人或專業心理諮詢師分享您的感受,讓自己得到支持和理解。 2. 建立支持系統:參加失智症支持團體或社區活動
Thumbnail
回應親友反覆的負面情緒需要耐心、理解和同情,讓他們感覺到你在聽他們的話,不要試圖解決他們的問題,並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關係。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最近,在陪伴一位因遭逢重大失落而引起憂鬱到後來恐慌急性發作的朋友,一路走來,感觸良多 多年來,因為糾結於心中那份”不可得”以及一路走來的錯誤決定而心情低落,暴躁易怒,再加上較為固執和不知變通,使得身邊的人紛紛走避,又因為對身心科的排斥及情緒療癒的懷疑及不信任,認為靠大量健身及轉移目標,就可改善,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歸屬感 安全感 被在乎的 跟你同一隊的 支持的 陪伴的 繼續列舉等等等 近期有朋友遭到情變, 去看了諮商師, 沒想到他感情受叛的事件只花了一點點時間, 但原生家庭的問題卻持續在治療, 每週要回諮商師去研討, 所費不貲 所費不貲的重點是在於, 這件事對他的影響佔了生命抉擇的很大因子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