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助家人和你自己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如何協助家人和你自己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如何協助家人面對意外後的自責與失落】

事件發生後,有些事是不可彌補的,會讓人不斷懊悔,跌落在悲傷情緒裡出不來。既然不可彌補,好像振作也沒用,就會一直自暴自棄下去。每個人都想恢復常態,又因不可能復原,結果陷入出不來的情緒裡。

內在脆弱時,非常需要外在的支持、關係連結,讓他不孤單,如家人的支持。

以下是可做的事:

(1)要鼓勵受傷的人表達

埋怨、悲傷、絕望都可以,要有地方說,有人傾聽與接住。

主動表達你願意聽,就是接住,不用馬上解決,讓他的懊悔情緒不再擴增、淹沒。

(2)表達支持,最重要的是「他還在」

強調是他活著存在的價值,而不是他有沒有功能。

這是「沒有被放棄」的意思,如表達「你活著就很好了」。

(3)跟他討論「新的目標」

即新希望,還活著的意義為何?人生新目標,遠程是什麼

不過近程一定是先休養/復健。

不必要求受傷的人馬上振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程

但如果涉及經濟因素呢,那就需現實考量多少做一點,也要存活(但不需要恢復到常態)。討論看看,每個人狀態不同

【自己遇到生命的意外,怎麼辦?】

我們常聽人家說「因禍得福」、「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些話是對的嗎?

不,誰也不要這種禮物啊,所以這種看似安慰的話不要隨便說出口,那是當事人才有資格對自己說的話,別人不要去說。

生命遇轉彎情非得已,誰也不想要,但現實就是來了,那…還是需要接受現實

有以下三點可協助大家面對:

(1)別過度自責

即使意外是自己疏失釀錯,也都有相對應的懲罰了,可以自責,但不可過度。

與其陷入不能停歇的懊悔事情也不會改變,人生不是一兩件事論成敗、定生死,把整個人生過程完成再說。

絕對可以自責,但要有個期限,若停不下來,請求助他人、尋求支持。

(2)休養、等待

情緒低落時會讓我們思考當機,一定先要尋求支持

作息若耍廢、停頓、荒廢,沒關係,視你的意外大小,決定時間長短,讓驚魂未定的感受平靜下來。你本來都要放棄了呢,多幾天休養也沒關係。你知道你終究會起來的。坐下來休息,何妨觀察一下生活。

等待:你可能會一直想「早知道」「當初」「如果不要那麼做」,沒關係,等停在一種狀態夠久了,再試著把事情反向思考,能彌補的就彌補,不能的就接受現實,已經做了,也只能往前。

(3)思考新的生活意義

意外造成的苦難,一定是有意義的,只是現在並不明朗,今日的倒楣、挫敗、絕望,難保不是未來的養分。老實說我也不能確定這段經驗到底有沒有意義,那何不留著讓它給時間驗證呢?

但是目前必須先恢復生活,檢視現況,思考新的生活意義,化情緒為動力。「不是得到就是學到」我覺得很有道理。例如先前有些故事,喪親的母親轉化大愛,改善交通法規,讓其他人的兒子不會輕易車禍。

思考意義單靠自己並不容易,請找專業一起協助。

如果這個艱苦時刻家人不能理解、無法支持,也請認清現實,不要期待家人奇蹟地會真情流露、深切同理。平常就不會的人是不可能奇蹟頓悟的,趕快向外尋求支持。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1會員
240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條件限定: 1.外遇時間短,半年內 2.夫妻雙方都有意願要修補,被傷害的一方已經決定原諒但是心裡傷害不知道怎麼撫平(心理師可幫忙解釋雙方無法言語的部分)
受情緒影響,表達困難時,常常會因為害羞、不敢示弱 結果 本來要請求支援的,卻講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呢? 能說出來的恐懼都不會是最強的恐懼 潛藏心中的恐懼,無以名狀,遇到了才會知道,才發現它原來很久以前就存在,只是被壓抑住,真的遇到時就會觸發自動反應模式 很類似「被踩地雷」。地雷是過往經驗所不能處理、未能解決的情緒,像是童年創傷。 被踩到地雷時,你會暴怒
條件限定: 1.外遇時間短,半年內 2.夫妻雙方都有意願要修補,被傷害的一方已經決定原諒但是心裡傷害不知道怎麼撫平(心理師可幫忙解釋雙方無法言語的部分)
受情緒影響,表達困難時,常常會因為害羞、不敢示弱 結果 本來要請求支援的,卻講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呢? 能說出來的恐懼都不會是最強的恐懼 潛藏心中的恐懼,無以名狀,遇到了才會知道,才發現它原來很久以前就存在,只是被壓抑住,真的遇到時就會觸發自動反應模式 很類似「被踩地雷」。地雷是過往經驗所不能處理、未能解決的情緒,像是童年創傷。 被踩到地雷時,你會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