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書展已經結束好幾天,但是因為最近有點忙,關於書展的文章就拖到今天才發了。上大學之後我幾乎每年都有去書展(除了中間兩年因疫情停辦),每次也都買一卡行李箱的書,這次我不禁好奇,這些年來我都買了些什麼書?
不過真要找購買紀錄,好像也沒那麼容易,大部分的書和購買證明都留在臺東,翻了翻限時動態考古一下之後也只找到簡單的一兩張照片,不過也簡單寫寫當作生活的紀錄吧!
關於最早參加書展的照片,我其實找不太到,只翻到這張限時動態。還記得大學前幾年時,我還保有當初被騙近國文系時的文學人性格,會買些文學相關的書籍。此外,那時候的我也很迷言情小說。
尤其看到3本79折、5本66折的折扣活動,當年就是五本買下去。我還記得當初很喜歡看Misa、晨羽寫的小說,幻想著自己哪天也可以邂逅如此浪漫的愛情。
除了言情小說之外,我也買武俠小說。國小因為班導的建議開始看金庸的武俠小說,蒐集金庸全套一直是我的夢想。趁著書展特價,我也因此集齊了金庸全套,36本放在書架上一字排開的滿足感真是不可言喻。
除了金庸之外,我覺得鄭丰的武俠小說也非常好看、氣勢非凡。尤其像《靈劍》、《巫王志》、《凌羅歌》都是在武俠之上加上靈能(巫)的元素,十分引人入勝。
之後,隨著年紀漸長,我發現我對於語言學很有興趣,所以逛攤位時在大學出版社、中央研究院等學術出版社駐足的時間逐漸增加,買的書也逐漸學術起來。
2022年疫情剛結束,那時候還沒有很多出版社參展,例如前面提到出版很多言情小說的城邦集團就沒有參展。所以那年買的書有限,那年只「克制」地買了四本書:分別是《世界文明史》、《臺灣客語概論》、《英語語言學導論》、《語言學家解破台語》。
從這些書籍已經可以發現文學書似乎在我的生活中銷聲匿跡了,反倒是開始買了許多語言學相關的書籍。
2023年我似乎也買了十幾本書,但是因為沒有留下照片紀錄,所以跳過,直接快進2024。
這一年基本上也沒買文學相關的。我在中研院攤位買了《語法化》、《語言湧現》與李壬癸院士的《八十自述》。關於語言的研究的書,還有五南圖書張光宇老師的《閩客方言史稿》。
因為當完兵之後即將進入研究所,所以略感焦慮的我還買了《中英文論文寫作的第一本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等,希望對未來的研究心態培養有所幫助。
此外,此時的我平常休閒放鬆的書籍已經從文學小說轉變成歷史相關,例如《近代史: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尼泊爾史》、《臺灣佛教史》等,總感覺這時的身心已經被大學學術摧殘得不輕了?
最後是今年書展,除了幫忙買媽媽要看的言情小說之外,今年的我依舊和文學絕緣。就連學術書籍購買的方向也有所轉變。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是語言學的基本讀物之一,因為在五南攤位上看到出清一本99元,衝動之下就買下來了。
此外,《誰說文言文很沒趣?》、《雙語國家的狂想》這兩本書也和我現在的國文老師、語言學研究者的身分息息相關,只有更透徹的瞭解,對於這些議題才能提出更有建設性的看法。
也因為我這一兩年來開始在寫各種主題的文章,因此我也會買一些我感興趣的書籍,希望能夠產出成有趣的內容。例如那兩本用地裡看歷史,雖然不是嚴謹的學術書,但是裡面的各種地圖,也給予我對於那個時代歷史的不同詮釋。
最後則是林瑋嬪老師的《靈力具現》與甘懷真老師的《天下的誕生》,這兩本也都是我有興趣主題,和我未來想寫的專題或多或少有些關係。所以就忍痛給買了下來。
想不到才過幾年的時間,買書的內容竟也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轉變,仔細檢視才發現自己的人生變化如此之快。雖然買的書不一定都看得完,但或許也是我對於人生的一些期許。在這邊也期許新的一年能夠看更多的書,寫出更好的內容。
你有發現你在書展買的書有什麼變化嗎?歡迎留言一起分享你的人生成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