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背多分」策略,不再堅持記憶大量冷僻單字與罕見片語;將準備重心調整回「精進閱讀技術。」
本文旨在釐清TOEFL iBT 閱讀測驗的測驗目標。透過比較學測考綱,筆者點出兩者測驗方向的相同之處,藉此說明「TOEFL是技術導向的語言測驗」(skill-oriented)。考生應該將準備焦點擺在「技術的磨練」(skill-drilling),而非背誦更多冷僻單字或罕見片語。
相信很多大學生,或有意前往國外的頂尖大學進修的朋友,在選擇英語測驗時,都會優先選擇TOEFL iBT 。
主因應該是在坊間找得到最多相關資源;各論壇、社群網站最多關於準備TOEFL考前的分享文,或考後心得文。
TOEFL iBT也容易報考;考場接近都會。考試場次密集、時間也容易定下來;交通易達性相對高──如果不考慮報名一次要花200-250美金的經濟負擔。
遑提購買官方的練習冊,或者跑去書局、上網買參考書,以及各種補習班的學費,還有更多不同的訓練方式……個個所費不貲。
儘管花時間和勞力,以及金錢,還是準備得茫然,總是擔心沒自信。
正在準備,或有心想準備的考生們,會不會陷入一種「總是準備不夠」的死循環?
若此,筆者建議先了解「TOEFL到底在測驗什麼。」
本文旨在簡要闡述「TOEFL的測驗目標。」著重閱讀測驗,筆者透過比較同是「學術導向」的大學入學測驗【尤其是111年學測以後】,檢驗與托福兩者之間測驗方向上的相似性。藉此,筆者簡明傳達「準備TOEFL與學測備考相似的策略」:著重「琢磨閱讀技術」是拿高分的關鍵。
托福全稱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問題的癥結點應是當中的 ”foreign language”所提示的「英語能力的程度」:「外語」學習者的能力水準。
撇開高深的學術知識,托福官網已經指示明確的測驗方向。
以閱讀測驗為例,托福檢測考生的「學術閱讀能力」(academic reading skills),意指「理解學術層級的學術文本與文章段落」(“y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university-level academic texts and passages”) (Test Prep. Planner, 14)。
接受托福的學生要能閱讀、理解大學原文教科書,以及其他原文教材,並從中提取資訊。簡言之,托福就是大學入學的準備測驗,用以檢測學生能否融入學術語境(academic context);只是,是全英文的學術語境。
說穿,跟閱讀導向的學測之測驗方向別無二致。
既然兩種測驗有相同的測驗方向,透過較為緊密的並行比較,應該可以幫助釐清托福的考點,進而提示明確的準備方向。
托福官方準備冊明確標出三個「專為學術閱讀」的測驗目的:
1. 透過閱讀找資訊 (Reading to Find Information)
2. 基礎理解 (Basic Comprehension)
3. 透過閱讀學習 (Reading to Learn) (Planner, 14)
並行比較大考中心公布的考綱,不難看出兩者相互呼應:
……藉由英語獲取其他領域的新知;同時培養邏輯思考、處理資訊及運用創意的能力…… (考綱,1) 【筆者加上粗體強調】
稍作比較,可以看出大考中心只是將托福考綱所示的三個測驗目的「稍微調換過來而已:
一、獲取新知→ 3. 透過閱讀學習 (Reading to Learn)
二、邏輯思考→ 2. 基礎理解 (Basic Comprehension)
三、處理資訊→ 1. 透過閱讀找資訊 (Reading to Find Information)
進一步比較,可以發現學測的題型安排,幾乎「按照上述條列的順序,」依序對準托福的考點。
標號並依序將托福的考點列出來,並一一比較與大考中心考綱的相同之處:
1. Effectively scanning text for key facts and important information
2. Understanding the general topic or main points, important facts and details, vocabulary in context, and pronoun usage
3. Making inferences about what is implied in a passage
4. Recogniz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purpose of a passage
5.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6. Organizing information into category chart or a summary in order to recall major points and important details (Planner, 14)
筆者用粗體字標出「主要考點,」以及畫底線指出「主要題型。」
接著,請參考大考中心的考綱,本文僅標出關鍵字【六、七為寫作範疇,先省略】:
一、……實詞詞彙(content words)的構詞、語意、字詞配搭(collocation)
→ vocabulary in context
二、……上下文意發展……詞彙……及語法應用
→ organization and context
三、……篇章段落的文意發展……實詞【運用】……
→ organization and context; 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四、……篇章的組織架構……文意脈絡
→ organization
五、……篇章結構的知識……脈絡、擷取……重要訊息……加以分析、比較與推理……
→organization and purpose of a passa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main points, important facts and details; (logic) making inferences
小結:將兩者並置,甚是會讓人產生「大考中心改寫托福準備手冊」的誤解。
進一步檢驗大考中心如何將這些考點融入命題:
由今年114年題目為例,僅舉出最為明顯的例子,請參考以下:
【五、閱讀測驗】
35. 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 main idea
38. [The sentence] Which paragraph is most suitable to have it [as the concluding sentence]?
→ organization
40.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learning vicariously”
→ vocabulary in context
4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 . .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 making inferences
42. How does the author develop the ideas in this passage?
→ organization and purpose of a passage
43.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 . .?
→ purpose of a passage
45. What does “This”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refer to
→ pronoun usage in a context
【第貳部分、混合題】
當中,又以混合題以托福第6點的基礎,同時考出幾個列出的考點。
47-48. 填入適當詞彙,能「概括文意」
→ vocabulary in context; a summary
49. . . . which ONES show a positive attitude . . .?
設計者期望解題「劃出表格」
→ key facts and important information; Organizing information into category chart
50. Which phrase [means] “building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share the feelings of others”
→ Effectively scanning text for key facts and important information; vocabulary in context
比較托福與大考中心的考綱可以發現共同的「技術導向」(skill-oriented)的測驗方向。
考生必須透過「掃讀文本」(scanning text)找出重要事實與資訊(key facts and important information);理解文章要旨(general topic and main points)、架構(organization)與功能(purpose);掌握內文中的語詞(vocabulary in context; pronoun usage)、重要概念之間的關係(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分析、作出推論(making inferences),整理資訊(organizing information)、概括段落(summarizing)。
將托福考點整合在一起,可以發現側重「閱讀技術」的面向:
1. scanning 【掃讀】
2. general topic and main points 【讀重點】
3. Making inferences 【分析、推論】
4. organization and purpose of a passage 【文章架構、段落功能】
5. 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銜接性與連貫性】
6. Organizing information into categories or a summary to help memorize 【幫助記憶的筆記:分類與概括大意】
解析上述六點,得知的考點都偏向「閱讀技術。」
這些重點都是學測偏重的「核心素養」當中重要的環節。
扣回主題:「該如何準備TOEFL iBT。」
筆者建議「精練閱讀技術。」上述六點是托福明確指出的「學術閱讀」技術。放下「背多分」策略,不再堅持記憶大量冷僻單字與罕見片語;將準備重心調整回「精進閱讀技術。」
嘗試練習掃讀:先抓出文章的主旨;抓出各段落的主題句、與之呼應的結論句;段落、語句之間的銜接性;內文所用的字彙之間的關係、論點之間的連結。將實作訓練的重點擺在「分類重要資訊與細節」(試試看能否畫出表格);以及,最最最為重要的重點,重中之重,重要到爆炸,連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碩博班研究生都掌握不好的技術:「概述一段文章」(summarizing)。
托福所有題目中最困難、配分最重(至少25%)、最具鑑別度的題型就是「用一句話/一、兩句話,概述這段文章的大意」(summarize the passage/the article in one to three sentence[s], no more than three sentences)。有志競逐高分的考生,只要熟練「概述」這項技術,你就天下無敵;甚至到大學、研究所,都可以抬著頭、挺著胸,羨煞其他同學。
訓練閱讀技術的第一步就是「耐下性子」(Be patient.)不要害怕讀很久、獨很慢;讀同一篇文章固然枯燥乏味,但好文章值得細緻分析:透過反覆閱讀,熟悉文章的脈絡與組織方式。不要花大量時間讀不必要的文章;花時間讀「托福會考的文章,」或是「以托福編輯方式編寫的文章。」
歷屆學測是訓練閱讀技術很好的入門題庫,尤其是近年來的學測(111-114),因為大考中心「對準國際英語測驗的入題方向」去編寫題目。
紮實地訓練技術,抱著托福必出12,000單死記猛背,更容易取得高分,對將來更有幫助。
國際性的英語測驗,於考題設計上,已經準確朝「語言學為中心」的方向去布局。閱讀測驗強調「語用學」(pragmatics)所重視的「上下文、語境」(context):文意理解圍繞著題目給定的特定語境;讀者則必須從中提析語意。
108課綱的委員們緊緊遵照托福的國際標準;大考中心則緊隨課綱委員的腳步,指引考生「去找熟悉新的考試規則的老師」教他們如何準備考試──進而透過考試領導教學。如此,透過層層疊堆疊的結構,以「入學考試」作為觸媒,引發「上行下效」的化學反應。
「考試」制度是不變的;變動變因是「考試規則、考綱。」
透過「變更考綱」的方式,委員們嘗試讓台灣高中端的英語教育「產生化學變化,」期望能「對準國際標準。」
對考生自己來說,適應考試規則將是能否在英語學科得到良好學習成效的關鍵。
Test Preparation (TOEFL Official toolkit) (2025) [PDF]
https://www.ets.org/toefl/teachers-advisors-agents/ibt/advising/advisor-toolkit.html
114年學測英文題目(大考中心)[PDF]
考試說明(大考中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