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繪本能否打動人心,
往往在第一眼就能感受到。
在這個封面上,
一個男孩穿著過大的棕色外套,
臉上帶著微微的憂愁,
從他寬大的衣服下方,
一條怎麼也藏不住的尾巴就在身後。
🔸封面色調選用很特別的橙色,
既不是充滿希望的燦黃,
也不是消沉的灰藍,
反而帶來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微妙呼應了故事主角的心境——
當我們發現自己與他人不同時,
那種既想保持真實,
又害怕被發現的矛盾心情。
🔸走進書頁,
故事從志浩發現自己長出尾巴開始,
他的驚慌失措透過簡短的內心獨白展現,
「要不要把它塞進褲子裡?不、不。
用爸爸的衣服遮住?這樣也不行⋯⋯」
這些零碎的思緒不需要太多描述,
卻能讓讀者立即感同身受。
誰沒有過這樣的時刻?
當我們發現自己某個部分與他人不同時,
第一個反應往往就是想把它藏起來。
作者在描繪志浩走向學校的場景時,
用了極富創意的手法,
當志浩感到焦慮時,
整個世界都開始「變形」——
街道變得扭曲,建築物歪斜,
甚至連路燈都像是在偷看他。
這些視覺化的心理描寫,
讓讀者不只是在「看」一個故事,
而是能真切的感受主角的情緒。
🔸有趣的是,在幾個場景中,
有隻貓不時的出現。
牠安靜坐在牆上,尾巴自然垂下,
與志浩拼命想藏起尾巴的舉動形成鮮明對比。
這個細節像是在無聲的敘述,
有些事情,本來就不需要隱藏。
🔸故事的轉折來自意外的相遇,
當志浩遇見同樣遮遮掩掩的敏熙時,
他驚訝的發現她⋯⋯也有點不一樣,
(什麼不一樣請看書)
這個設定既幽默又富有深意。
當敏熙說出「你的尾巴好帥哦」時,
這不只是一句簡單的讚美,
更像釋放出一個信號,
原來我們眼中的「缺陷」,
在別人眼裡可能是最特別的地方。
🔸故事巧妙的觸及學齡期孩子敏感的議題,
在這個年齡段,
孩子開始強烈的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異,
害怕因為「不一樣」而被排除在群體之外。
志浩的焦慮其實反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
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
這樣的我會被排擠嗎?
但這個故事高明之處在於,
它沒有採用說教的方式來回答這些問題。
反而把作者想說的藏在故事裡,
悄悄讓我們體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尾巴」,
當我們不再執著於隱藏它時,
可能會發現這正是讓我們特別的地方。
🔸「尾巴」作為故事的核心意象,
其實可以是任何讓我們感到與眾不同的特質——
可能是害羞的性格,可能是獨特的興趣,
也可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
那些我們急於掩飾的特質,
往往正是構成我們獨特性的重要部分。
🔸在繪本世界中,
談論「自我接納」的書不少,
但這個故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真誠和細膩。
故事沒有刻意灌輸「要勇敢做自己」
這樣的大道理,
而是讓讀者跟著主角一起經歷那些
徬徨、糾結,最後到達理解與釋懷。
這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
讓整個故事更具感染力。
成長的旅程中,
我們時常在「隱藏」與「展現」之間掙扎。
故事透過一個男孩和他那條藏不住的尾巴,
溫柔訴說著每個人心中都有的祕密。
那些我們認為需要隱藏的特質,
那些讓我們焦慮的「不一樣」,
或許正是使我們成為獨特個體的重要印記。
就像故事中那隻總是靜靜觀望的黑白貓,
牠的尾巴自然垂落,不需要任何掩飾。
🔸或許生命中的每一個特質,
都不該被定義為「優點」或「缺陷」,
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的必要部分。
每一頁翻過,都像在讀自己的故事。
生命中最動人的時刻,
往往不是我們完美無缺,
而是當我們學會擁抱那些獨特之處。
志浩的尾巴或許就是在告訴我們,
與自己真正的相遇,
始於我們敢於展現真實的自己。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複製品,
而是每個人都能自在綻放的可能。
那些曾經讓我們焦慮的「尾巴」,
或許正是讓我們發光的地方。
《我的尾巴》
作者|趙洙京(조수경)
譯者|簡郁璇
出版|台灣東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