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符咒與泰國宗教文化有著深厚的聯繫,尤其是在泰國的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 Buddhism)傳統、法術(Saiyasat)、護身符(Phra Kreung)、高僧加持儀式(Piti Bucha)等領域,巴利文符咒的運用極為普遍。
巴利文是泰國上座部佛教的主要經典語言,許多佛教經典、誦經儀式(如誦唸《巴利三藏》)都使用巴利文。因此,在泰國信仰體系中,巴利文被視為具有神聖力量的語言,可以召喚佛法加持、驅邪避凶、帶來吉祥。
巴利文符咒(ยันต์บาลี,Yantra Pāli)在泰國法術傳統中扮演重要角色,通常被視為佛法與古老秘法結合的產物。這些符咒經由高僧、法師(Ajarn)或巫師(Mor Pi)使用,常見的用途如下:
符咒通常與「聖物護身符」或「刺符(Sak Yant)」結合使用,例如泰國常見的「五條經文刺符(Yant Ha Taew)」就是以巴利文咒語構成。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巴利文符咒及其作用:
✅ 避邪咒(Katha Kongkapa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南無塔薩 巴嘎哇多 阿拉哈多 三瑪三布達薩)
這是向佛陀致敬的經文,能夠帶來佛法庇佑,避邪、增強功德。
✅ 大悲咒(Katha Metta) – 招人緣法
“Metta Mahaniyom”(慈悲大法咒)
這種咒語被認為能增強人緣、吸引貴人,適合商業人士或希望改善人際關係者。
✅ 招財咒(Katha Chok Lap)
“Om Namo Buddha Chayo”
這是一種廣為流傳的財運咒,據信能幫助提升財運、帶來幸運。
✅ 愛情魅力咒(Katha Maha Saneh)
“Itipiso Phra Saneh”
用於增強個人魅力,使異性更容易被吸引。
在泰國,許多信徒會向高僧請求誦唸巴利文符咒來加持自己或護身符,例如:
巴利文符咒在泰國文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與佛教信仰緊密相關,也滲透於民間信仰、法術、護身符等傳統習俗。無論是求財、避邪還是增強個人魅力,巴利文符咒都被視為一種具有靈驗效果的神聖力量,並受到信徒們的高度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