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體驗「被允許、被接納」:接納自己其實沒那麼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昨天的文章發出後,顯化班有同學問我:「要怎麼體驗我是被允許的、我是被接納的?」

玩顯化時,我們其實不需要在意有沒有人接納或允許我們。只要通過顯化班裡面說的顯化三階段的同學,就會發自內心理解的概念。但在還沒完全通過顯化三階段之前,我們要如何真正感受到「被接納、被允許」,並在日常生活中實際落實呢?

你要先問自己:為什麼無法接納自己、不允許自己?

很多時候,這是因為我們在童年或成長過程中,內化了一些「錯誤信念」,例如:「我不被接納、我不被允許」。這些負面信念深深植入內心,導致長大後,即使身邊沒有人限制你,自己卻成了那個「不允許、不接納自己」的第一人。

如果想真正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發現並調整這些「錯誤的信念」。

當你認真去觀察和思考時,你會發現,根本沒有「證據」能證明你是「不被允許、不被接納」的。這些想法其實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就像我在 1 對 1 諮詢時,能敏銳的感覺出來,同學所說的故事究竟是想像出來的,還是真實發生的,或是這件事根本與他無關,而只是想當「里長」去管別人的事。

為什麼我能感覺出來?除了高我給我的訊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人生體驗太多了。很多事情是有前後邏輯的,就像你和小孩聊天時,很容易辨別他是在說想像的故事,還是描述真實發生的事情。這是因為你的人生體驗比小孩多上好幾倍,對吧?

停止攻擊自己的念頭

無論何時,只要你的腦中冒出負面想法,例如:「我真笨,我真蠢」或「我真的好窮、沒用」,試著在下一秒對自己說:

  • 「OK,我可以笨、可以蠢,關我屁事?你能拿我怎麼辦呢?」
  • 「我現在可以很窮,可以沒用,關我屁事?你能拿我怎麼辦呢?」

無論如何,都不關現在這個你的事。

只要你不再對這些想法進行分析、解釋或試圖改變,而是單純地接受當下所有感受,讓自己自由地感知它,就能最快、最直接地達到「自我接納」。

接納自己與允許自己,並不需要刻意「做」什麼

接納自己和允許自己,並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自然呈現的「結果」。

  • 每個人都會有正面或負面的想法、評價,甚至自我批判,這是人之常情。
  • 真正的「允許自己」,是清楚知道這些想法只是「想法」,而不是必須執行的「事實」。

除非你選擇相信它,並讓它變成事實。例如,你相信自己是笨蛋,那你就會真的變成笨蛋。而當別人覺得你是笨蛋時,你也會覺得理所當然,對吧?

讓負面想法「只是想法」,不要變成「自我身份」

許多人無法接納、允許自己,正是因為他們把負面念頭當成了自己身份的一部分。

  • 只要你能拉開距離,單純「看見」自己在想什麼,而不去批判或陷入其中,就能避免被這些想法綁架。
  • 接納自己的關鍵,不是逼自己永遠保持正向思考,而是允許所有想法出現,但不讓它們主導你的行動與情緒。

舉個例子:

如果有個 3 歲小孩跑來對你說:「姊姊,你是笨蛋!」

你會因為這句話難過到回家哭三天嗎?當然不會,對吧?

因為你知道自己不可能比 3 歲小孩還笨。同樣的道理,當你不再認同負面想法,它自然影響不了你。

如何體驗「被允許、被接納」

只要你能在每個當下意識到自己又開始「攻擊自己」,並選擇:「可以啊,我允許這個想法存在。」

那麼,同學你就已經踏出了自我接納的重要一步了。💪

真正的「被接納、被允許」,其實就藏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刻裡。


📌對於教練的文章、影片有任何問題,顯化班的同學可以直接私訊我,比較快

📌想學習顯化則完整架構並和教練1對1無限期諮詢的同學,可以看社團置頂文章

或是FB搜尋:顯化法則學院或阿明顯化教練,你會看到你想看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明顯化教練的沙龍
242會員
152內容數
【顯化班2.0的課程,也是高我訊息】 讓我從資產千萬,到負債百萬,離婚兩次,兩次都被外遇,成為無後援的單親爸爸,獨自帶著當時剛滿3歲的兒子,快速反轉人生的過程,我很清礎我是怎麼走過來的,所以我也知道此刻你面對了什麼,同學,我跟你說,沒事的,凡事發生必有助於你,我們不是偶然相遇的,我們是互為顯化❤
2025/04/28
許多人活在未來,焦慮於尚未實現的目標,本文闡述「活在終點」的概念:感受已擁有想要的一切,從內心平靜與篤定,而非裝腔作勢。此法能幫助顯化理想伴侶、金錢等,並分享實際案例及與高我的連結。
Thumbnail
2025/04/28
許多人活在未來,焦慮於尚未實現的目標,本文闡述「活在終點」的概念:感受已擁有想要的一切,從內心平靜與篤定,而非裝腔作勢。此法能幫助顯化理想伴侶、金錢等,並分享實際案例及與高我的連結。
Thumbnail
2025/04/22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並提供一個練習,幫助讀者改變自己的意識,從而改變生活。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我們所見並非真實,而是被意識所塑造。改變意識,就能改變生活。
Thumbnail
2025/04/22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並提供一個練習,幫助讀者改變自己的意識,從而改變生活。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我們所見並非真實,而是被意識所塑造。改變意識,就能改變生活。
Thumbnail
2025/04/20
身邊有「膽小型能量黑洞」嗎?他們看似柔弱,卻在親近的人面前展現控制慾和情緒勒索。本文教你如何識別並遠離這種能量吸血鬼,找回內在平靜,提升顯化力。
Thumbnail
2025/04/20
身邊有「膽小型能量黑洞」嗎?他們看似柔弱,卻在親近的人面前展現控制慾和情緒勒索。本文教你如何識別並遠離這種能量吸血鬼,找回內在平靜,提升顯化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接納與允許自己,特別針對顯化過程中遇到的自我否定的情緒。文章指出,許多人因為童年經驗或錯誤信念而無法接納自己,建議讀者停止自我攻擊,將負面想法視為想法而非事實,並允許所有情緒的出現,而非被其主導。文章以3歲小孩的例子說明,成年人應有能力區分想法與自我認同,最終達到自我接納與允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接納與允許自己,特別針對顯化過程中遇到的自我否定的情緒。文章指出,許多人因為童年經驗或錯誤信念而無法接納自己,建議讀者停止自我攻擊,將負面想法視為想法而非事實,並允許所有情緒的出現,而非被其主導。文章以3歲小孩的例子說明,成年人應有能力區分想法與自我認同,最終達到自我接納與允許。
Thumbnail
在學會獨立之前,我一直以為只有他人的肯定才能證明我的價值。直到有一天,我開始嘗試練習自我肯定,並挑戰自己做決策。我發現,那些我以為無法承擔的責任,其實在一次次的嘗試中變得沒那麼可怕。我不再依賴他人的答案,而是開始學會信任自己的選擇。這段旅程雖然不易,但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我重建自信的磚石。
Thumbnail
在學會獨立之前,我一直以為只有他人的肯定才能證明我的價值。直到有一天,我開始嘗試練習自我肯定,並挑戰自己做決策。我發現,那些我以為無法承擔的責任,其實在一次次的嘗試中變得沒那麼可怕。我不再依賴他人的答案,而是開始學會信任自己的選擇。這段旅程雖然不易,但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我重建自信的磚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期受到的責備對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影響。童年面對父母的責備他們在錯誤發生時的互動變得低容忍,使用責備的方式來克服問題是無效的。文章也強調接納與理解的重要性,指出通過接納個人的感受與錯誤,才能真正成長與改善關係。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伴侶關係中的經歷,表明了以支持的方式回應錯誤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期受到的責備對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影響。童年面對父母的責備他們在錯誤發生時的互動變得低容忍,使用責備的方式來克服問題是無效的。文章也強調接納與理解的重要性,指出通過接納個人的感受與錯誤,才能真正成長與改善關係。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伴侶關係中的經歷,表明了以支持的方式回應錯誤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只是看了很多書,但沒有實際體驗過「接納自己」是怎麼發生的,人永遠只會停留在大腦上知識的理解,而沒辦法給出他人這樣溫柔的接納,畢竟人很難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Thumbnail
如果只是看了很多書,但沒有實際體驗過「接納自己」是怎麼發生的,人永遠只會停留在大腦上知識的理解,而沒辦法給出他人這樣溫柔的接納,畢竟人很難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自我成長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自己內在的世界,對於情緒的認識與接納也逐漸敞開,從直接忽視到練習辨識,我覺得對於一個人的個體化來說,是非常棒的發展。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自我成長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自己內在的世界,對於情緒的認識與接納也逐漸敞開,從直接忽視到練習辨識,我覺得對於一個人的個體化來說,是非常棒的發展。
Thumbnail
初看書名「接受的藝術」讓我產生了一些疑問,接受不就是承認已經發生的事實與現有的狀態,還能有什麼藝術可言呢?原來身為臨床獨立社會工作師與心理諮商師的作者想要教導我們如何利用一些方法讓我們可以不帶批判與怨恨地接受當下,並且可以獲得力量而重新獲得自由。 🟡 從「抗拒」到「順應」的過程 我們總是容易被周遭
Thumbnail
初看書名「接受的藝術」讓我產生了一些疑問,接受不就是承認已經發生的事實與現有的狀態,還能有什麼藝術可言呢?原來身為臨床獨立社會工作師與心理諮商師的作者想要教導我們如何利用一些方法讓我們可以不帶批判與怨恨地接受當下,並且可以獲得力量而重新獲得自由。 🟡 從「抗拒」到「順應」的過程 我們總是容易被周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