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時候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會怎麼回應你呢?
我常常聽到很多人跟我分享,父母會這樣回應
『你在幹什麼?連這個都不會』、『搞什麼鬼!!』、『為什麼會做錯?為什麼會打破碗?』、『你好好想想,為什麼會犯錯』
我想這些話應該非常熟悉吧!這樣的經驗使得我們即使長大了,還是停留在那種找錯誤的模式當中,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對於錯誤的容忍度會變得非常的低,會使用責備與怪罪的方式,企圖讓對方『改正』,但很多時候會事與願違,反而讓雙方衝突擴大。這樣的互動方式在關係中非常的傷害,畢竟每一個人對於錯事的理解可能不盡相同,對於事物的做法也會不同,不斷在責備中生活,這段關係也會變得相當不健康
在自己身上,因為害怕錯誤,所有時候都會戰戰兢兢,擔心一做錯事情就被『質問』,會一直想在錯誤中找到『正確答案』,但那個過程通常徒勞無功。也只會讓自己不斷陷入『恐懼錯誤』的漩渦當中,不斷找尋自己的錯誤與缺點。如履薄冰的生活,也讓自己無法真正相信自己是擁有價值的生命
有的人會覺得,接納錯誤就是放縱錯誤,人也不會在錯誤中成長。但其實指責才是真正使人停滯不前的毒藥。
很多父母,喜歡透過指責與『說教』來面對孩子,期待透過指責讓人在『認知』層面成長,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行爲。但通常這樣做不會獲得上述結果,反而是讓人在指責中停下,開始『檢討』自己的人格。人們是趨向存活的生物,指責只會讓人築起防衛的牆,只會讓人害怕受傷而逐漸退縮。
然而接納與理解,才是真正讓人面對與成長的補品。
我們人,是活在社會脈絡的情境下。同時也是在社會脈絡中成長與前進。人本主義相信人是擁有趨向良善的能力與能量。也是在接納的氛圍下,人們才能真正地面對與探索自己,而不是與過去受到責備的創傷共處。
接納當事人,把他的感受、態度和信念作為他真實而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如實接納下來,才是在協助他變成一個人—卡爾 羅傑斯
我自己和伴侶相處的時候,有時候我不小心手滑了一下,把桌上的東西揮到地上。伴侶便會非常生氣的說『你在搞什麼鬼!』,每次我都會非常生氣與受傷,我心裡想『我又不是故意的,有需要這麼兇嗎?』,因此,每次面對錯誤都會演變成一場爭執與對抗的過程。冷靜下來之後,專業訓練的腦便上線:『他應該是小時候爸爸都這樣對他,所以他只會用這種方式來面對』
因此下一次,變成他不小心犯了一個錯誤的時候,我便說『沒關係,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就好了』,這樣的回應讓彼此不用走到爭執與對抗,反而能夠一同面對彼此犯的錯誤。久而久之,他也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我們都能面對不小心犯的錯誤。
我想這個概念不只在伴侶身上適用,親子、朋友、同事、下屬等等,當我們眼睛看見的不只是錯誤時,使用的不再是責備時,彼此間的關係更能找到解答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