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是成長的開始-如何面對他人的錯誤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童年責備的創傷

大家小時候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會怎麼回應你呢?

我常常聽到很多人跟我分享,父母會這樣回應

『你在幹什麼?連這個都不會』、『搞什麼鬼!!』、『為什麼會做錯?為什麼會打破碗?』、『你好好想想,為什麼會犯錯』

我想這些話應該非常熟悉吧!這樣的經驗使得我們即使長大了,還是停留在那種找錯誤的模式當中,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責備只會讓孩子退縮

責備只會讓孩子退縮

與他人的互動

對於錯誤的容忍度會變得非常的低,會使用責備與怪罪的方式,企圖讓對方『改正』,但很多時候會事與願違,反而讓雙方衝突擴大。這樣的互動方式在關係中非常的傷害,畢竟每一個人對於錯事的理解可能不盡相同,對於事物的做法也會不同,不斷在責備中生活,這段關係也會變得相當不健康


與自己的互動

在自己身上,因為害怕錯誤,所有時候都會戰戰兢兢,擔心一做錯事情就被『質問』,會一直想在錯誤中找到『正確答案』,但那個過程通常徒勞無功。也只會讓自己不斷陷入『恐懼錯誤』的漩渦當中,不斷找尋自己的錯誤與缺點。如履薄冰的生活,也讓自己無法真正相信自己是擁有價值的生命


接納,才能真正面對犯錯

有的人會覺得,接納錯誤就是放縱錯誤,人也不會在錯誤中成長。但其實指責才是真正使人停滯不前的毒藥。


指責使人停下

很多父母,喜歡透過指責與『說教』來面對孩子,期待透過指責讓人在『認知』層面成長,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行爲。但通常這樣做不會獲得上述結果,反而是讓人在指責中停下,開始『檢討』自己的人格。人們是趨向存活的生物,指責只會讓人築起防衛的牆,只會讓人害怕受傷而逐漸退縮。

然而接納與理解,才是真正讓人面對與成長的補品。


接納與理解-關係的黏著劑

我們人,是活在社會脈絡的情境下。同時也是在社會脈絡中成長與前進。人本主義相信人是擁有趨向良善的能力與能量。也是在接納的氛圍下,人們才能真正地面對與探索自己,而不是與過去受到責備的創傷共處。

接納當事人,把他的感受、態度和信念作為他真實而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如實接納下來,才是在協助他變成一個人—卡爾 羅傑斯

我自己和伴侶相處的時候,有時候我不小心手滑了一下,把桌上的東西揮到地上。伴侶便會非常生氣的說『你在搞什麼鬼!』,每次我都會非常生氣與受傷,我心裡想『我又不是故意的,有需要這麼兇嗎?』,因此,每次面對錯誤都會演變成一場爭執與對抗的過程。冷靜下來之後,專業訓練的腦便上線:『他應該是小時候爸爸都這樣對他,所以他只會用這種方式來面對』

因此下一次,變成他不小心犯了一個錯誤的時候,我便說『沒關係,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就好了』,這樣的回應讓彼此不用走到爭執與對抗,反而能夠一同面對彼此犯的錯誤。久而久之,他也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我們都能面對不小心犯的錯誤。

我想這個概念不只在伴侶身上適用,親子、朋友、同事、下屬等等,當我們眼睛看見的不只是錯誤時,使用的不再是責備時,彼此間的關係更能找到解答和做法!!

接納與擁抱才能使人前進

接納與擁抱才能使人前進








我們都以為這世界上有真理,有一個我們應該靠近與變成的樣子 然而,這是真的嗎? 我難道不能有一些自己更喜歡的樣子嗎? 在這裏,我們邀請大家看看每一個自己 在每段故事縫隙中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本文探討了諮商中的哲學觀點為何是基礎性的重要。強調治療技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於治療者的核心思想。透過反思與自我提問,治療者可以釐清自身理念,選擇合適的諮商學派,並實踐真誠的同理心。文章也用比喻來表達缺乏哲學基礎的諮商的無味與黯淡,強調治療者應成為選擇理論的主體。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參加東港三年一科慶典中的感受,深刻反思傳統文化在當前主流社會中的地位。作者探討了文化儀式的技巧與重要性,及社會對參與者的標籤,並質疑西方文化對臺灣原生文化的看法,強調每種文化的獨特性與價值。文章也呼籲大眾珍視與活化臺灣的多元文化,並尋求平衡於現代化與傳承之間的智慧。
本篇文章探討《小王子》中的人物及其深刻意義,反思成長過程中社會對我們的影響。作者分析了當今社會如何以數字與量化標準來評價個體生命的意義,以及在主流文化中,純真的童年如何被社會規範所消磨。文章分享了作者個人對於保持純真與探索自我價值的思考,並邀請讀者一起思考,自我真實的價值究竟是如何被定義的。
這個標體聽起來真是聳動 然而,我們生活中真的離不開分析與判斷 但比起這些專家語言的結論 我們更應該相信自己所經驗到的一切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本文探討了諮商中的哲學觀點為何是基礎性的重要。強調治療技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於治療者的核心思想。透過反思與自我提問,治療者可以釐清自身理念,選擇合適的諮商學派,並實踐真誠的同理心。文章也用比喻來表達缺乏哲學基礎的諮商的無味與黯淡,強調治療者應成為選擇理論的主體。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參加東港三年一科慶典中的感受,深刻反思傳統文化在當前主流社會中的地位。作者探討了文化儀式的技巧與重要性,及社會對參與者的標籤,並質疑西方文化對臺灣原生文化的看法,強調每種文化的獨特性與價值。文章也呼籲大眾珍視與活化臺灣的多元文化,並尋求平衡於現代化與傳承之間的智慧。
本篇文章探討《小王子》中的人物及其深刻意義,反思成長過程中社會對我們的影響。作者分析了當今社會如何以數字與量化標準來評價個體生命的意義,以及在主流文化中,純真的童年如何被社會規範所消磨。文章分享了作者個人對於保持純真與探索自我價值的思考,並邀請讀者一起思考,自我真實的價值究竟是如何被定義的。
這個標體聽起來真是聳動 然而,我們生活中真的離不開分析與判斷 但比起這些專家語言的結論 我們更應該相信自己所經驗到的一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1.對不起 "對不起,我誤會你了。"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消除誤解和委屈,讓孩子知道即使家長也會犯錯。 2.這不是你的錯 "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 這句話能減輕孩子的自責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和支持的,不會因為某些事而被否定。 3.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我保證這種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在多數的教育中,父母總是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要認真努力,不要犯錯。但是,人生漫漫長路,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錯誤,是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課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1.對不起 "對不起,我誤會你了。"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消除誤解和委屈,讓孩子知道即使家長也會犯錯。 2.這不是你的錯 "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 這句話能減輕孩子的自責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和支持的,不會因為某些事而被否定。 3.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我保證這種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在多數的教育中,父母總是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要認真努力,不要犯錯。但是,人生漫漫長路,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錯誤,是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