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接納自己的情緒是一輩子的課題,何時啟程都不嫌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高莉娟 出版社|木馬文化

作者|高莉娟 出版社|木馬文化

近年來隨著自我成長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自己內在的世界,對於情緒的認識與接納也逐漸敞開,從直接忽視到練習辨識,我覺得對於一個人的個體化來說,是非常棒的發展。
 
當然,在學習辨識情緒的這條路非常長,每一個人所遭遇到狀態和心境也不一定會相同,何時能達到真正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前者因人而異,後者,則是一生的課題。
 
比起理解正面情緒,負面情緒更需要我們多花一些時間去探究,因為它們總是把自己真正想要的需求藏的很深,讓我們猶如玩捉迷藏一樣地去慢慢找尋。如同這本書封面右下角寫的文字───
 
「每種負面情緒的背後,都有深層的需求等著被理解。」
 
我們都很明白,當深層的需求沒有真正被滿足時,是無法達到片刻的平靜,以至於變成容易被情緒拖著走的人,一有什麼不開心就對身旁的人發洩或自我壓抑,更甚至是上社群胡亂噴射,把自己的壞情緒到處散播。
 
不過,在社群上卻有著喜歡這類型言論的人存在,有些是默默觀看,有些則是會隨之附和。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彼此之間有著混亂能量的交織。舉例來說,好幾年前我也會看看八卦或是一些靠北專頁,後來發現,自己的情緒容易變得很低迷也比較沉重,之後我開始刪除那些有害媒體,也與喜歡抱怨的朋友保持社群距離,才意識到不被那些東西影響的感覺有多棒!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沒有被影響,但事實上,多多少少都會有,只是有沒有意識到。當然,有負面情緒上來,不是說不能抱怨,可是在抱怨之前,我希望大家可以多一個「思考」的步驟,然而,這個思考所涵蓋的層面就很廣了,也許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有負面情緒?也可以探索一下怎麼解決好讓負面的情緒不再繼續干擾?之類的。說不定思考完,你的負面情緒也就沒那麼高漲了。
 
回到這本書。作者為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沙盤遊戲治療師,因此在書中有很多個案以及自己與身邊友人的分享,讓我很驚喜的是,她多次提出榮格的觀點,難怪讓我不僅讀得過癮又感到親和力十足,許多想法都好雷同,另外,有不少分析也讓我自省一番。
 
在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情緒這條路上,肯定是要走一輩子的,所以,無論何時開始都不嫌晚,好推薦這本書給有興趣的書友們啊!

++謝謝佳穎的閱讀邀請++

Love 金句 >>>


🔸實際上負面情緒是一個個訊息,藉由它們,我們得以調整自己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態度,並看到真實的自己。如果一味逃避或壓抑那些負面情緒,我們就會被衝突所左右,被細小的生活日常「撕裂」成碎片。
 
🔸接受自己對某些人就是很冷漠的事實,是很舒服的。
 
🔸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沒有好壞之分,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對待它。覺察,就是接受它的第一步。
 
🔸有情緒並不代表我們自己是不好的,它只是向我們傳遞訊息,我們可以從中得知應該如何對待自己。
 
🔸事情看似過去了,但是身體知道,它還在那裡,輕則引起心理不適,重則帶來身體的疾病。
 
🔸和一個真實的人相處,那怕他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你也會很喜歡他,這種喜歡表現的是人與人之間能量的流動,它能夠讓人享受到關係中的舒服和順暢。
 
🔸對那些「看起來很美好」的事情我們有必要想一想,那是不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以及我們想透過這件事獲得什麼。
 
🔸生活總是由無數的麻煩組成的。麻煩不是問題,害怕麻煩才是問題。
 
🔸有一些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好好的尊重過,他們會認為,不被尊重才是常態。
 
🔸我們大部分的委屈都源於對自己的不瞭解,很多內心的真實意圖都存在於潛意識中,而沒有機會「浮出水面」。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是對方冷漠,但也許,對方的冷漠也有我們的參與。
 
🔸在許多事情中,我們並沒有親歷的經驗,卻一點都沒有少做判斷。那到底是別人的看法,還是自己的體悟呢?那是集體的偏見,還是個體的盲從呢?
 
🔸如果你有很好的思考力,你就會逐漸發現集體態度的本質,就是蠻橫、固執、偏頗。
 
🔸愈沒有自我的人,愈需要融入某個群體,愈會在意他人的評價,也愈需要外在的安全感。
 
🔸不要再與世界為敵,不要再與自己為敵。
 
🔸如果原諒他人帶來了外在的和諧,那麼原諒自己則屬於內在的和諧。
 
🔸無限地侵犯他人的界限更是一種隱蔽的惡。
 
🔸當人們不能接受真實的自己時,就會從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壞」的部分,從而去攻擊他人。
 
🔸罵人、發洩並不會讓人真正快樂,這種行為無異於口渴了喝海水,原本想補充水分,卻由於過高的鹽分而更快脫水。
 
🔸很多人分不清「表達情緒」和「發洩情緒」的區別,以為把情緒發洩出來就是真性情或者不壓抑的表現,這樣發洩的人可能暫時舒服了,但旁人又受傷了。
 
🔸人們之所以會將壞情緒轉嫁他人,是因為自己曾經就是這樣被對待的。
 
🔸這世界不缺乏美好,缺乏的是看見它的眼睛和感受它的心。
 
這本書還有好多被我貼上標籤的文字,就不再一一列出,看到這邊依舊有興趣的書友,那真的請直接買一本來讀!

【愛書人♥陳子楹.樂樂|一枚貓奴的閱讀日常】 歡迎來到我的閱讀室,除了分享閱讀的心得之外,也會不定期和室友們分享新書資訊與閱讀日常,歡迎一起來聊天啊ヽ(●´∀`●)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日本觀察日記》而知道這位台灣插畫家後,疫情期間透過該書神遊日本的生活日常,非常喜歡,於是便開始追蹤她,除了很喜歡她的繪畫筆觸之外,文字也很喜歡,雖然摸你說自己不擅長寫作,但我卻喜歡這種帶入生活感的文章。
「將手輕輕地放在左心房,閉上眼睛,感受到了嗎?你的心一直與你在一起。但是,你有多久沒有跟心說說話了呢?當外在的喧囂紛擾令人感到無助與失落,希望透過這本溫暖的書,讓我們成為那個無論如何都可以"先接住自己的心"的人。」 以上,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短心得,也是很重要的體悟。 在面對脆弱與任何情緒,尤其是
上個週日和好朋友們約在大稻埕吃飯,因此也有機會踩點郭怡美書店,逛著逛著,看到書櫃上一行禪師的"How to..."這套書非常齊全,隨手翻翻還沒入手的那幾本,當我拿到這本時,沒有太多實際的想法,只有「今天就是要在這邊帶走這本書」的感覺,蠻強烈的。
對於我來說,原諒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因為在所有需要被原諒的人事物的背後,真正更需要被原諒與被放下的是,自己。
這家由熊與鮭魚經營,且只在深夜經營的甜點屋除了讓人充滿神秘感之外,也讓我不禁想到《深夜食堂》這部經典漫畫,有別於食堂,甜點屋每天都只提供一份甜點,也可以說是無菜單料理(笑)。
因為《日本觀察日記》而知道這位台灣插畫家後,疫情期間透過該書神遊日本的生活日常,非常喜歡,於是便開始追蹤她,除了很喜歡她的繪畫筆觸之外,文字也很喜歡,雖然摸你說自己不擅長寫作,但我卻喜歡這種帶入生活感的文章。
「將手輕輕地放在左心房,閉上眼睛,感受到了嗎?你的心一直與你在一起。但是,你有多久沒有跟心說說話了呢?當外在的喧囂紛擾令人感到無助與失落,希望透過這本溫暖的書,讓我們成為那個無論如何都可以"先接住自己的心"的人。」 以上,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短心得,也是很重要的體悟。 在面對脆弱與任何情緒,尤其是
上個週日和好朋友們約在大稻埕吃飯,因此也有機會踩點郭怡美書店,逛著逛著,看到書櫃上一行禪師的"How to..."這套書非常齊全,隨手翻翻還沒入手的那幾本,當我拿到這本時,沒有太多實際的想法,只有「今天就是要在這邊帶走這本書」的感覺,蠻強烈的。
對於我來說,原諒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因為在所有需要被原諒的人事物的背後,真正更需要被原諒與被放下的是,自己。
這家由熊與鮭魚經營,且只在深夜經營的甜點屋除了讓人充滿神秘感之外,也讓我不禁想到《深夜食堂》這部經典漫畫,有別於食堂,甜點屋每天都只提供一份甜點,也可以說是無菜單料理(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常常影響我們的心情與行為,本文章探討憂鬱與焦慮這兩種情緒的存在意義,以及如何正視並合理宣洩這些情緒。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我們看到情緒的多樣性與價值,例如憂鬱有時能促使反思,而焦慮則可以提高我們的注意力。每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應該被接納與理解,而不是被忽略或指責。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常常影響我們的心情與行為,本文章探討憂鬱與焦慮這兩種情緒的存在意義,以及如何正視並合理宣洩這些情緒。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我們看到情緒的多樣性與價值,例如憂鬱有時能促使反思,而焦慮則可以提高我們的注意力。每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應該被接納與理解,而不是被忽略或指責。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